“張同學”在短視頻平臺中,憑借著四十多個作品,斬獲了1500萬粉絲,甚至連人民日報都報道了他的消息,那么他為什么火的呢?
張同學的視頻是記錄了自己一天生活的點點滴滴,生活十分樸素。
近日,人民日報點評了張同學,呼吁網(wǎng)友們把關注力變成行動力。
而央視對于張同學的采訪,也采用了張同學的視頻拍攝手法對他進行了專訪。
張同學的作品沒有濾鏡,沒有唯美畫面,僅僅是記錄東北一所老房子的生活細節(jié),但是拍攝和剪輯手法卻很專業(yè)。
張同學被許多網(wǎng)友稱為新版“李子柒”,他表示,李子柒拍的是別人向往的田園生活,自己拍的是身邊一些實事,開設賬號的初心是幫大爺大媽賣特產(chǎn)。
而人民日報對于張同學視頻中,存在的一些生活、出行方面的安全隱患被“點名”的事情進行了點評。
人民日報表示,張同學視頻中看到了鄉(xiāng)野日常,也看到了些許不足,不過這都是鄉(xiāng)村生活一角,都屬正常。
在張同學爆火后,就遭到了外界的各種關注。
許多網(wǎng)友開始深扒他的身份,比如他早期拍攝的一些作品被扒出,視頻中的鄰居被扒是演員。
也有網(wǎng)友質疑張同學是不是有團隊等,扒出了很多證據(jù)來證實張同學有團隊這件事情。
張同學也只是簡單回應。但其實只要能夠拍攝出好的作品就夠了,有沒有團隊都不重要。
一些網(wǎng)友通過張同學的視頻,質疑他并非“單身”。而張同學也表示自己的確不是單身,已經(jīng)結婚了還有一兒一女。
不過“人紅是非多”的張同學,不但家里被網(wǎng)友們“圍攻”,就連自己的女兒也遭到影響被網(wǎng)友粉絲們打擾。
一些官方媒體賬號點名張同學,注意到張同學的視頻中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比如騎車不戴頭盔,家里的插線板已經(jīng)被燒焦,已經(jīng)明火取暖存在用火安全等。
這些情況也是需要避免的,因為張同學的流量大,難免會發(fā)生一些小孩模仿的行為,當初的辦公室小野就是因為這樣,導致一位女孩受傷去世,雖然小野方面表示小女孩不是看自己的視頻,但還是遭到了很多網(wǎng)友的質疑,所以張同學注意一點也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