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工作生活 壓力大枯燥嗎
在日本,各行各業都是滿負荷的工作狀態,的確壓力大。日本人把工作盡可能的制定出規章與程序,所以也枯燥。也就是說,你只要在工作中,就會有干不完的事,一直很緊張。還有日語很怪異,口語聽懂易開口難,也許是工作中的障礙。生活問題不大,物質豐富,就是消費較高。
日本社會中的年輕人,他們平時的生活壓力有多大?
我們常常聽中國朋友說,哎呀,日本人這壓力好大呀,你看上班走路都跟跑步似的。但是,從中國回來的日本人卻對我說,你們中國人活得好累,什么車奴、房奴,日本從沒聽說過的詞,在中國都成了流行語。于是,我們想到一個問題:活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是中國人的壓力大,還是日本的壓力大?
人的壓力,主要來自哪幾個方面?我想,根據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首先應該是讀書的壓力,第二,是找工作壓力,第三是工作以后的壓力,第四,應該是戀愛結婚的壓力。
中國剛剛完成了高考,940萬考生,擠在一條華山道上,就是為了爭一個名校,爭一個未來。但是,日本每年也有高考,日本高考的情景,就沒有像中國那樣激烈,原因在于日本高考可以靠兩次,一次是“全國統一考試”,還有一次是報考的大學的“學校單獨考試”,日本高考還有一個人性化的地方,那就是,你遲到的話,也可以進考場。如果因為下大雪列車停駛,那么眾多學生第二天再組織補考。
也許因為日本人家庭獨身子女少,所以父母親并沒有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個孩子身上,因此也沒有給孩子更多的學習壓力。而且日本從小施行的是興趣教育,而不是中國式的競爭教育。
日本從幼兒園開始,就沒有小紅花競爭,到中學都不公布班里同學的考試成績排名。日本每一年都有小學生理想調查,這么多年來,小女孩們長大以后的夢想,第一始終是“要做花店的賣花姑娘”,第二也始終是“要做蛋糕店里的售貨員”。
所以,日本的中學特別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教育,什么家政、縫紉、空手道、棒球、繪畫等各種興趣班全部開設,這樣一來的話,學生他的興趣就十分的廣泛,在許多的地方城市里,高中女生最喜歡報考的專業是護士,男生報考機械專業。并不是大家非得要考上東京大學不可。
第二,從就業的角度來講,日本的年輕人一般從大二開始,就可以去找工作,日本對于大學生找工作,有一個特別的程序,叫“內定”。
也就是說,你在大四的時候,公司就已經發通知給你,告訴你畢業之后可以到我們公司上班。雖然日本和中國一樣,就業是大學生們最大的壓力,但是,因為就業活動的時間長,所以機會也多。
從日本政府公布的統計數據來看,2015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已經高達96%,也就是說大學生畢業以后,基本上都找到了工作。那么,還有4%的人干嘛去了你?其中有2個人考研,2個人在家呆著。
日本還有一個的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日本人重視你畢業于什么學校,卻不怎么在乎你的學歷。如果你告訴他“我是東京大學畢業的”,那日本人會說“すごいね、你真了不起”。
如果你告訴他“我是博士畢業”那日本人會說:“そうですか,よく頑張ったね。是嗎,你真努力”。所以,日本社會大量使用的是大學畢業生,而不是研究生。在政府機關里,根本就找不到博士生公務員,因為在日本人的意識中,博士畢業是去搞研究和去大學里當教授的,不是用于在政府機關里當事務員的,所以,在日本是找不到“博士市長”、“博士書記”,因為學歷跟你工作能力沒有直接的關系。
在日本公司的宣傳冊上,也沒有“本公司擁有多少名碩士以上學歷的科技人才”的表述,對于許多大公司來說,除了研究所需要一些高學歷的研究人員之外,更多的是需要能干活的技術工人,所以在日本,高學歷的人反而很難找到工作,這樣,考研讀研的人自然就少了。
許多人把日本人稱作是“工作蟲”,你在東京,可以看到許多人趕地鐵或者去公司,都是一路小跑,為的是上班不遲到。日本有一個規矩,如果你是8點鐘上班,至少要提前15分鐘到公司,為啥要提前15分鐘?因為你要換衣服、擦桌子,啟動電腦,做各種開始工作時的各種準備,也就是說,8點鐘是你開始工作的時間,不是你跨進公司打卡的時間。
日本人在工作時的壓力確實挺大,日本的工廠很少實行計件制,但是,你得不停地工作,除了偶爾上一次洗手間之外,不可以抽煙,不可以交頭接耳,不可以帶手機,就是要埋頭苦干。
下班之后,日本人大多會再加班半個到1個小時,干什么呢?整理內務。譬如說,工廠里要擦洗機器,要掃地。如果是白領的話,那要把一天的郵件回復整理好,把今天的工作寫好總結,明天要干的事也一一記下,最后還不能忘一件事:把自己的辦公桌整好,把垃圾倒掉。所以,一天工作下來,體力和精神都很緊張。但是,有一點好,下了班之后,就是你的自由,愛干什么就干什么?市長下班后去泡酒吧,也沒人管你。
那么,日本年輕人的結婚壓力到底有多大?我覺得,要比中國年輕人來的小。無論是在中國也好日本也好,其實做父母親的,都希望孩子能夠早一點成家立業,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日本父母親也是一樣,但是日本總體來講呢,日本的父母親對子女的關愛,并沒有像中國那樣早早地給子女做出了一個人生規劃。
從考大學到找工作到找對象到養孩子,一路相隨,天下父母像中國那樣愛孩子的,比較少,這是中國家庭的美德。但是也因為太愛孩子,或者對于孩子寄于太多的期望,自然也會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包括找對象和找對象的條件設定。
中國有一個說法,說中國的房地產都是丈母娘炒起來的。因為男方準備一套新房,幾乎是中國最基本的結婚條件。沒車沒房,即使是博士畢業,也會成為結婚難民。而日本的丈母娘,對于女婿是不會提出“有房有車”的要求,對于女婿的最基本的一項結婚條件,就是必須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這樣可以保證女兒成家后不會受苦。
東京大學生生活協會做過這樣一個調查,東京年輕人結婚,有多少人是租房子結婚?結果顯示,有85%是租房子結婚,還有15%是與父母同住,或者住在公司的宿舍里。自己買房的只有1%。這說明,在日本租房子結婚是很正常的,買房子結婚才是不正常。因為除了拿父母親的錢給自己享受之外,你沒有資本在年輕的時候,可以擁有一切。
現在日本年輕人辦婚禮是越來越趨于簡單,在東京委托五星級酒店辦一場婚禮,一般也只花費10萬元人民幣。許多年輕人更多地選擇“簡婚”,這種簡單的婚禮,就是花費大約1萬元人民幣,穿上很漂亮的婚禮服,到五星級酒店的婚禮大廳舉行一個教會式的結婚儀式。結婚儀式之后,親戚朋友們就跑到外面的餐廳一起吃個飯,不收紅包,實行AA制。
所以總體來講,中國年輕人的最大壓力來自生活的壓力,結婚、買房子還貸,買車還要名牌的,有了孩子開始為能夠上名校,考出全班第一名犧牲腦細胞。
而日本的年輕人,最大的壓力來自于工作,必須認真干,而且還要干得比人家好。但是生活上的壓力比較小,不是非得結婚不可,不是非得有房有車,而且同事之間朋友之間沒有攀比。
人活著都不容易,要活得比別人好,更不容易。所以,人的心態很重要,生活除了物質財富之外,還有一樣東西,叫“精神財富”。所以,要減少自己的壓力,就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平衡自己的心態,不要看著別人的臉活著,要為自己的快樂過好每一天。
看日劇時感覺日本職場的壓力很大,真實情況如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些關于職場的日劇,看劇都深深地感受到了那種直面而來的壓力感。記得前段時間比較火爆的一部日劇叫《我要準時下班》,是由高由里子主演的,這部劇也是反響很大,并且獲得了一致好評。這部劇比較真實地還原了職場現實,所以讓人很直面地感受到工作的壓力,許多看這部劇的職場人士都覺得感同身受,也會有一種被壓得喘不過氣的感覺。看日劇時感覺日本的職場壓力真的不比中國的一線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廣州等這些地方小,不知道日本的真實的情況是不是這樣的。
其實我覺得日劇還是能很大程度上反映日本職場的真實情況的,畢竟有那么多成功的職場日劇,能成功的原因肯定離不開劇情的真實性。根據日本蘇黎世人壽保險公司發布的2019年“職場人士壓力”調查顯示,發現有近八成的職場人士感到有壓力。并且在其中,“感覺壓力很大”的人也有三成左右。可見,日本職場的壓力有多大。
日本職場人士覺得壓力大的原因其實都跟“薪酬待遇”、“工作量大”和“人際關系的處理”等方面有關。我們也是經常能看見日本的某位上班族自殺還有過勞猝死的消息,比如2013年的日本NHK電視臺的一名31歲女記者在死前一個月加班159小時,最后因為心臟衰竭在家中猝死。這樣類似的消息也是層出不窮,讓人深感痛心。
日本職場的復雜和其他國家的相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像中國的“宮斗劇”一樣勾心斗角的人、和領導及同事之間相處不來等種種潛規則,這在日本也是司空見慣。
日本人生活壓力大嗎知乎
日本人生活壓力大。
日本人的工作壓力非常的大,在工作中,人人都得要埋頭苦干,時常要冒著被炒魷魚的風險。
日本人
日本人,一般指擁有日本國籍的人或有和族血統的人。其主要由和族組成,在日本北海道亦有阿伊努族人居住。日本人通用日語,假名和漢字是日本的通行文字。
日本人在古代隋唐時期深受我國漢唐文化的熏陶,不管在朝廷制度、禮儀,還是服飾、茶道等各方面都有著濃厚的華夏元素。日本自己亦以“小中華”為榮。
簡介
東亞日本的基本居民。主體為大和族。另在北海道有2萬5千多阿伊努族人。屬蒙古人種東亞類型。使用日語,語言系屬未定,多數學者認為屬獨立的日本語系。受漢語影響極大。以東京話為標準語,在全國推廣。
信仰比較普遍,流行多種宗教。大乘佛教自6世紀經朝鮮傳入后,迅速普及全國。固有的神道教也很普遍,明治維新以后曾被定為國教,全國城鄉皆有神社。同時受到明朝儒教、陽明學的深刻影響。
很多人都有神、佛并重的雙重信仰,或同時兼信幾種宗教。一般在生育、婚姻、節慶等現實生活方面遵照神道教儀式;對喪葬、祭祀、法事等方面則遵照佛教信仰。
民間多流行祖先崇拜,信仰多神。基督教于16世紀40年代傳入日本,信徒約占全國人口1%。此外還有新興宗教二、三百種。
“壓力大的無法想象”,日本普通人的生活究竟有“多慘”?
別看日本的人均GDP很高,人均收入四萬多美元左右。但是這個收入卻還讓日本的人民生活壓力很大,其實在日本的普通人生活是很艱難的。可以說生活節奏很快,物價很高。繳稅也非常高,基本沒有什么存款。
日本的蔬菜水果大多靠進口,物價極高
在日本賣的蔬菜和水果都比亞洲其他國家貴好幾倍,就連最常見的西瓜都要貴很多,一個西瓜就要花費20美元。要知道在美國發達國家的西瓜價格也不到5美元,日本的水果居然比美國要貴出個四五倍。這種物價是日本普通人承受不起的,每月好幾千美元的收入,光買水果一個月都要接近一千美元。普通上班族要存錢就得節省開支了。
日本生活競爭力大,工作淘汰率高,一旦失業在日本工作的人,并不是鐵飯碗。日本的公司有很高的淘汰率。只要看到你偷懶沒有什么業績,立馬就會把你淘汰,讓別人代替你的位置。所以日本人除了生活經濟上的壓力,還要面臨著工作上的壓力。如果沒有了工作,缺少了經濟收入,生活的壓力會導致一部分年輕人選擇回家啃老,在日本啃老的年輕人可不少。就是因為太缺錢了,壓力又大。
日本的高房價和高房租讓人喘不過氣,日本的人承受太大的經濟壓力,雖然日本之前的房價崩盤,但是不代表日本的房價會一落千丈。現在日本的房價也不便宜,日本大多數打工族也是租著房子生活,并沒有多少人買得起房。那些買了房和租房的人,每個月的房貸和房租都壓在身上。結了婚有了孩子的家庭,除了這些費用,還要承擔家里的開支和妻子的生活費。這些重擔的壓力可不是一般的大,日本人生活節奏快就是因為壓力太大,不敢浪費時間去享受生活。
聽說日本的生活壓力很大,是工作難找?還是來自什么的?
主要有這么幾點:
1)工作壓力大。日本的加班文化很嚴重。日本人也會長時間勞動。
2)時刻不能忘記禮儀。無論做什么都要時刻注意保持禮儀消耗的體力會很大。偶爾跟中國朋友到中國餐館吵吵鬧鬧一晚上覺得特別減壓。
3)時間表滿。玩也是賣命的玩,悠閑的時間挺少的。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特別多,加上日本國內各種團體各種組織天天召集各種活動,就不由自主把時間表排的特別滿。比如中午吃飯下午去主題公園玩晚上再吃飯再去卡拉ok什么的。日本人也感嘆過我們玩都這么緊張,哪兒像歐洲人自己找個公園一躺,那才是真正的休息。
其他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有的人朋友少,有的人想家,有的人研究室特別忙,這都因人而異了。但是過什么樣的生活終究是自己選的。我也認識有的來了不管別人怎么做自己還是天天宅家里看動畫片,過的也毫無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