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城市中,南昌、合肥和太原誰更強?
毫無疑問是合肥。合肥自進入本世紀,尤其是合并巢湖市以來,一路狂飚突進。2008年合肥GDP是1664億元,而南昌和太原分別是1660億元和1468億元。這三個省會城市的記過莫差距很小,合肥只是以微弱的優勢領先。
(合肥)
但是2008-2017年的9年間,合肥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遠快于南昌和太原。2017年合肥、南昌、太原GDP分別是7213億元、5003億元、3382億元。2008-2017年,合肥名義GDP年均增長率17.7%,在全國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二(僅次于貴陽),遠快于南昌的13%和太原的9.7%。
(南昌)
在過去10年的高鐵建設大潮中,合肥是收益最大的城市。在普速時代,合肥并不是一個樞紐,也僅有寧西、淮南、皖贛等鐵路線,算不上交通樞紐。而隨著高鐵的發展,合肥一下子接入幾條干線鐵路,可謂是高鐵發展中的黑馬。
目前,全國有5個城市正在建成米字型高鐵網絡,合肥即是其中之一,另外四個是鄭州、武漢、西安和重慶。
接下來看一下合肥的“米字型高鐵”。
南北方向:京福高鐵(北京-福州)途徑合肥。
東西方向:滬漢蓉高速鐵(上海-武漢-成都)途徑合肥。
東南—西北方向:鄭合(鄭州-合肥)高鐵、商杭高鐵(商丘-杭州)途徑合肥。
東北-西南方向:京九高鐵合肥-安慶段、合青高鐵(合肥-青島)途徑合肥。
一旦以上幾條高鐵建成通車,合肥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鐵樞紐,以及華東地區的“十字路口”。這種交通優勢,是南昌和太原根本無法比擬的。
南寧,太原,南昌這三個省會的總體經濟水平比較?哪個更有發展潛力
目前來看,山西的地區生產總值是4700多個億,江西是4600多個億,廣西是4800多個億,但是人均一下肯定是山西人均生產總值最高,因為其他兩個省的人口比山西要多很多。三個省會中太原的經濟水平比其他兩個城市要高,而且確實是這樣,我親自體會過。
發展潛力三者都有,應該是南寧更有發展潛力,它區位占優勢。
南昌和太原哪個城市更好?
整體來說山西真的比江西更好一些,所以太原也比南昌要好!但是兩個城市更應該的是互相幫助借鑒,畢竟他們的現代化進程還很艱巨的!
太原和南昌都屬中部城市,你會選擇哪個城市定居?
從居住角度來說肯定是太原了!冬季不冷夏季不熱,尤其是夏天,早晚溫差大,睡眠自然會更好;從交通來講,太原道路寬且直,除了早晚高峰期,道路順暢,而且十公里范圍內必有快速道路。同時物價也不算高,屬于宜居城市
定居,南昌和太原沒有可比性,必選龍城![比心][比心]
前年九月底去南昌出差,有事凌晨三點出門,剛一出門汗嘩嘩嘩就出來了(凌晨三點啊)身上就沒干過,根本離不開空調!冬天沒有暖氣,陰冷潮濕,家里還沒有外面暖和,那種持續低溫太難過!
龍城太原, 歷史 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四季分明,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夏季涼爽不潮濕,最熱的七八月份正值太原的雨季,太陽一落山溫度就開始下降,早晚有十幾度的溫差,晚上睡覺多少還的蓋點,在中國避暑的省會城市里可以位列三甲。冬天穿冬服不刮風也不冷,有五個月供暖期(山西最不缺的就是煤),即使外面大雪紛飛,家里也是溫暖如春!
一條大河穿城而過兩岸長達八十多公里的城市公園,綠樹如茵,鳥語花香。越來越多的水鳥來太原安家過冬,這也說明太原的氣候環境越來越好了。橫跨汾河上有二十多座造型各異漂亮的大橋,如一道道彩虹(夜景更漂亮)。還有同等長度專用的自行車健身車道,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各種健身場地(濱河公園還要延長達到100多公里)。中央電視臺進行過專題報道,國家水上運動中心在太原建設訓練基地,可以進行各種水上運動項目的訓練,太原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宜居了。
龍城太原人口才530萬,很低調,偏安一隅,科、教、文、衛、交通、醫療、住房、城市資源配置寬松,房價低,壓力小,在全國省會城市里是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比心][比心]
也許太原不如南昌經濟發達,但是太原氣候宜人,物價一般,還是喜歡太原多一些。特別是想到南昌夏天的熱,更是望而卻步。而且和同樣炎熱的幾個城市相比較,例如: 武漢(名牌大學、工業實力、華中綜合實力第一),廣州(一線城市有活力),南京( 歷史 厚重,名牌大學),杭州(西湖免費,人口素質),成都(天府之國、人杰地靈、 美食 美女有魅力),實在想不到南昌和合肥(躺槍)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 解釋: 南昌和合肥的人民還是挺好的……
我在江西新余工作了10年!南昌經常去!南昌名符其實的火爐!夏天一出火車站就象進入蒸籠!當年空調是稀缺之物!晚上人行道上睡滿了人!冬天潮濕陰冷,蓋的棉被最輕的都有8斤重!經過不懈努力終于調回太原!太原夏天不祘熱,冬天不祘太冷而且有暖氣!四季分明!毫無疑問選擇太原!
肯定太原了,南昌氣候太差
都可以啊
太原、石家莊、濟南、南昌,四個弱省會城市,誰更有前途?
成都、武漢、長沙等首位度較高的省會城市,近兩年無論是在人口、經濟都取得不錯發展。但是有類型城市就沒這么好運,甚至時常被人遺忘,最典型的就是太原、石家莊、濟南、南昌這幾個省會城市。
從經濟輻射、人才吸引、對外知名度等不同維度,這些城市各有各的尷尬,所以大家在進行城市比較時,習慣性把這些城市稱之為弱省會城市。
石家莊:河北是中國頻繁變更省會的一個省份,今天的河北省會石家莊很大程度上是依托著交通而興起。但是省內的諸城,似乎對這座省會城市并不太滿意:石家莊偏西南,對唐山、秦皇島等地影響力有限。論經濟,落后于省內的唐山,論名聲,石家莊遠不如保定煊赫,論底蘊,邯鄲也勝過石家莊。
太原:太原無論是知名度、還是經濟情況,都屬于典型的“龍頭鳳尾”,雖然在省內沒有其他城市可以超越,但是無論是與中部六省省會相比還是與全國省會城市相比,太原無論是經濟還是知名度,都顯得尤為尷尬。
南昌:與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份相比,江西的發展模式更傾向于均衡發展,整體上江西在諸多省份中,知名度一直不高,為此江西的網民甚至自嘲自己是來自“阿卡林省”。南昌也存在這樣的問題—知名度低,除此之外南昌相比其他省會城市還有一個不足的地方,就是人才吸引力不足,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在大學數量以及人才吸引方面。
城市對人才吸引不足,帶來的影響就是導致城市自豪感微不足道,目前支撐著南昌自豪感的,好像除了拌粉瓦罐湯等當地食物,就只剩滕王閣以及南昌起義了?
濟南:把濟南稱之為弱省會城市,可能有部分網友還不太高興,畢竟若論省會經濟總量排名,濟南還排在中上水準(第8)。但是山東作為中國經濟排在第三的大省,作為省會的濟南,無論是影響力還是經濟總量等方面,與其他兩個省份的省會城市都相差甚遠。若與省內其他城市相比,濟南GDP在省內排第三,工業增加值排在第七,并且還有下降的趨勢。
通過上面的梳理,可以看出這幾個省會城市,基本上都存在著諸多相比其他省會城市,較之發展不盡如意的地方。
▌具體經濟指標差距如何?
上面提到的,更多還是這幾個弱省會城市給人們的直觀感受。我們不妨再來看下這些城市的具體經濟指標。
關于城市競爭力分析,我們通常更喜歡從“小學生人數”、“財政收入”、“資金總量”、“交通節點數量”等不同維度來進行比較分析,我們來看下具體指標情況:
一、小學生人數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上圖是四城2010至2017年的小學生人口變化情況,以及所在省份的省份小學生變化幅度。
從上圖也可以看出,這四個城市中在小學生人口增幅上,遠遠跑贏了省份內平均水準的,只有太原一個,也就是說太原作為唯一一個“非資源型城市”,對省內人口確實具備一定吸引力。石家莊雖然小學生增幅較大,但這并不能代表石家莊作為河北的首府的吸附能力強,更多原因還是河北本身“旺丁”。
總得來看,從小學生人口流動情況來看,這幾個城市問題都十分明顯:
太原-對省內其他城市人口具備吸引力,但是在所有省會城市中競爭力不強。
石家莊-具備人口規模優勢,但是對省內其他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不足。
濟南-無論小學生人口規模還是變化幅度,都不算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南昌:人口競爭力較弱
二、財政收入
一個地方的財政收入情況,基本決定了這個地方城市規模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上限??梢钥闯?,雖然這幾個城市在大眾意識中,同屬于弱省會城市,但是彼此的差距還是很明顯,在財政收入這一塊,底子較厚一些的是濟南,其次是石家莊跟南昌,底子最薄的是太原。
也就是說,在未來吃到的政策一樣且中央不進行財政轉移支付的前提下,濟南的發展前景,相比其他幾個弱省會城市而言,要可觀的多。
三、資金總量
資金總量,又叫做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往往代表了一座城市對資金的吸附能力。從圖表也可以看出,早在2010年時,除了南昌底子弱一點意外,太原、石家莊、濟南相差都不是很大,但是到了2017年,很明顯濟南就已經與其他幾個城市拉開了差距。
所以若是從資金總量這一維度來看,濟南在弱省會城市中,脫穎而出;太原、石家莊、南昌這幾個城市都還是伯仲之間。
四、交通節點數量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發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來看:
未來的“八縱八橫”高速鐵路通道中,太原占3條、南昌、濟南、石家莊占2條,所占據的通道分別是:
太原:呼南通道(縱)、京昆通道(縱)、青銀通道(橫)。
南昌:京港(臺)通道(縱)、滬昆通道(橫);
濟南:京滬通道(縱)、青銀通道(橫)
石家莊:京昆通道(縱)、青銀通道(橫)
可以看出,這幾個城市在交通節點數量上,都只能算的上中規中矩,不算太差但也不突出。相比武漢、長沙、鄭州等城市,這幾個弱省會城市,在軌道交通上的優勢就不那么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