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7月31日,2022年,“新疆是好地方”啟動新疆19個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新疆美術館“五彩繽紛的非遺——指尖非遺”現場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新疆網推出“指尖”·“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欄目系列報道,帶你走進五彩繽紛的指尖非遺項目,感受指尖非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魅力。
新江網訊(記者薛玲)安徽竹雕、新疆骨雕在新疆美術館展出。這兩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一個在南方,一個在北方。南方以竹子為原料,北方則以牛角和羊角為原料。它們都是實用的筆筒等等。但是,由于地域文化習俗的差異,以及材料的不同,來自南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的外觀和內涵也有所不同。豐富多彩的南北非遺產品吸引了眾多觀眾直接感受南北非遺的魅力。
安徽惠州竹林七賢圖
新疆霸州河涇骨雕筆筒
從7月31日到8月5日,2022年“新疆是好地方”新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將在新疆烏魯木齊新疆美術館舉行。本次展覽邀請對口援助新疆共有來自19個省市和新疆的339個代表性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370名代表性傳承人參展,其中全國代表性項目166項,其中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29人。
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
8月2日上午,在安徽展廳的徽州竹雕展位上,故宮博物院永久收藏的與“竹七賢”同款的竹雕筆筒吸引了眾多參觀者。一位40歲左右的女士,溫文爾雅,向觀眾介紹工藝精湛的竹雕筆筒。
黃山市惠州雕塑博物館副館長蔣亞橋介紹竹雕筆筒“竹林七賢”的制作工藝
這款名為“竹林七賢”的竹雕筆筒,展現了竹林的主體背景,一根青翠的竹竿密密麻麻,幽靜幽深。背景中,七位古代智者以不同的形式聚集在這片寧靜的竹林中。其雕刻技藝在竹雕筆筒上發揮得淋漓盡致,使人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
“在竹子上刻字不容易。”一位大約70歲的老人說。
黃山市徽州雕塑博物館副館長姜亞樵介紹,由于徽州竹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沒有到場,她代表傳承人向觀眾介紹。
徽州竹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主要分布在安徽省黃山市。竹雕主要采用當地的竹子為原料。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世界技能博物館、安徽博物館收藏。
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新疆霸州竹雕技藝、與安徽惠州相似的京蒙古骨雕技藝等,也深受觀眾喜愛。
新疆非遺項目蒙古族骨雕技藝代表傳承人根鄧家富演示霸州、荊州骨雕解鎖游戲
8月2日下午,在霸州展廳,牦牛頭筆筒、黑頭羊筆筒、大象筆筒等4個精美的骨雕筆筒吸引了觀眾駐足觀看。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蒙古族骨雕技藝代表傳承人耿鄧家富說:“這些筆筒的創意來自巴州、靖縣巴音布魯克草原,材料來自草原上的牛角、羊角。作品的意義就是巴音布魯克草原水草肥美,牛羊肥美,人民生活幸福。”
霸州的骨雕吸引了許多游客
對于骨雕的創作,需要先在紙上畫出輪廓,然后根據作品的形狀和顏色去山上、屠宰場或牧民家中,選擇最合適、最合適的駱駝、牛、羊等動物的骨頭和角作為原料。在磨床和拋光機上經過適當的處理后,就可以初步拼接成圖片的創作了。
霸州骨雕產品
二十多年來,通過根耿加夫孜孜不做的藝術實踐,霸州和井骨雕藝術年年創新。去年,根登富參加了新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他開發的一款名為“九連載游戲”的游戲非常受歡迎,展覽還沒結束就賣光了。今年,他在去年的基礎上開發了一款一分鐘解鎖游戲。在今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上,他再次受到觀眾的喜愛。兩天內,他帶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品幾乎售罄。
當根藤嘉富在安徽看到竹雕筆筒時,被其精湛的工藝和創意所折服。他感動地說,安徽竹雕精湛的工藝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值得他學習。將來做骨雕產品時,他會雕刻天鵝湖、河涇巴音布魯克九曲十八彎等風景以及當地的民間紋樣。徽州竹刻技藝將對他今后非遺作品的創新和雕刻技藝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和促進作用。
惠州雕塑博物館副館長蔣亞樵在新疆巴州看到這款骨雕筆筒時表示:“在每一個地方,優秀的文化精髓都是一些思想上的傳承,一些對人民的美好祝愿會在作品中呈現和傳遞。霸州骨雕體現了當地的草原文化,新疆地域遼闊,物產豐富,以及新疆人民的熱情,霸州骨雕技藝也值得學習。”
據悉,展會結束后,援疆19個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還將赴受援地區開展調研、交流、展覽、演出等活動,進一步促進新疆與其他省市的交流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