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樸超市的股票可以買嗎
可以的。
因為創業板融資都很小,一般都在一億元左右,所以對資金量沒多大影響,股市不會下跌。
樸樸超市背后最大股東是陳木旺,樸樸超市的創始人是陳木旺,福州人。陳木旺十分有商業頭腦,在不被外界看好的夕陽產業中,陳木旺大力投資建設前置倉新模式,因此才能讓樸樸超市順利融資,并且快速打響知名度,提升市場占有率,同時樸樸超市也走向了全國各地區。據悉,樸樸超市成立于2016年6月份,平臺定位是移動端的生鮮即時配送,走“前置倉+純線上運營”的路線。服務范圍輻射密集,可以保證30分鐘內送達。據悉,今年三月,樸樸超市已經完成了5500萬美元B1輪融資,由國內一線美元基金領投。
福州樸樸快要倒閉了是嗎
不是。
地點廈門集美,晚上剛點了一單,確實是出倉(因為之前送過來時我忘記接電話導致配送失敗,商品回倉)半個小時內送到的;快遞小哥態度很好。
樸樸超市“樸素”的經營哲學
在福州車站、街邊巷尾的立式廣告牌上都可看到樸樸超市的廣告,這是樸樸超市創始人陳木旺難得的高調,也顯示出樸樸對市場份額的絕對挖掘。
“樸樸超市里東西便宜又新鮮,有些菜一塊錢不到,上班在APP上下訂單,下班后就可以送到,省了去超市的時間,非常方便。而且,快遞大哥還可以免費幫忙帶垃圾,真是太好了!”一位在福州某家 科技 公司上班的單身女性告訴龍商網超市周刊記者。
商品與服務是零售的本質,“幫忙帶垃圾”可說是服務層面的又一拔高。一位業內專家表示,在消費者面前不做操作太過繁瑣的花哨營銷,也考慮到消費者信息的私密性,再主以新鮮、即時性的生鮮商品,這其實就是樸樸超市從消費者層面出發,最為“樸素”的經營哲學。
“熱門商品 夏日好物”、“緊致的口感 回味無窮”、“果子較生需放置到軟”、“小身材大能量 更適合小朋友的好蘋果”……接地氣、樸實的商品小簡介感覺樸樸整個頁面都更加鮮活、靈動起來了。
入局者的加多意味著“戰況”愈加激烈,要博得消費者的青睞就要從細節打磨入手。一個能幫忙順手帶垃圾的快遞大哥,或是一個緊實、有趣的購物袋等類似的服務細節就可能會讓企業在消費者心中加分不少。畢竟要說時下前置倉模式,也就是隨時下單、即時配送的到家服務,差別委實不大。
選在小區附近的樸樸超市前置倉,覆蓋群體主要1.5公里周邊的社區居民。消費者從樸樸APP或小程序進入,1元起送,滿19元免3元配送費,一般30分鐘內即可送達。樸樸超市頁面3600個SKU左右,近20個主要類別,分別是:蔬果、肉禽蛋、海鮮水產、糧油調味、熟食鹵味、面點冰品、牛奶面包、酒水沖飲、休閑零食、日用清潔、護理美妝、進口商品、鮮花禮品、地方特產、母嬰以及寵物。
同為前置倉模式的每日 優鮮 也和樸樸一樣,有著近20個主分類。但記者發現,樸樸超市的劃分會更加細化,每個品類下還涵蓋了好幾個單品。譬如,水果大品類下還分進口水果、熱帶水果、蘋果梨、葡萄提子、橙柑橘柚、奇異果、藍莓車厘子、西瓜蜜瓜、桃杏李、果切果盤、水果禮盒。繼而,奇異果這個小品類下還接著分為智利金奇異果、佳沛綠奇異果、佳沛金奇異果王、智利綠奇異果、佳沛金奇異果禮盒。
水果頁面上的這一系列操作就像十足的自助收銀順次選擇,路徑非常清晰、明確,有效縮短了消費者選貨時間,提升購物體驗。同時,樸樸的配送時間、起送費都比每日優鮮要短和低,樸樸半小時達,每日優鮮一小時達,雖說只相差了半小時,但本就打著便利生活旗號的生鮮電商,細微的差異也會給消費者帶來的舒適度與滿足感也是不一樣的。
大本營在福州的樸樸超市面對最強勁的對手就是永輝生活,2016年樸樸超市在福州開出前置倉后,2018年永輝就也開始布局衛星倉業務,推出永輝生活,直指樸樸。“品類多、送貨快,東西都比較新鮮,最開始有很多優惠,現在少了,不過也正常,包裝也很好,蔬菜水果一般都有專門的盒子裝起來,貨不容易損壞。永輝之前我也有在用,但用了幾次后,還是覺得樸樸比較好用,便宜選擇又多。”福州一位楊性女士說道。
此外,很多人會忽視掉的小票信息,樸樸也有注意到,只是標出了用戶的購買清單,而顧客信息如電話號碼則沒有顯示出來,更有用戶思維。
類樸樸超市的前置倉模式目前存在哪些問題?少了資本投入后的前置倉后期發展是否可觀?
一位從事商超報道10多年的資深媒體人表示,前置倉算不得是一種創新,只是將倉庫與人員進行組合,他“賣東西”的本質還是沒有變。底層運轉體系也還是商超那一套,不過加了大數據,讓人與物得以最大效率地配合起來。“其實,前置倉就好比是一個‘小冰庫’,他里面的商品多數都是要進行保鮮、冰凍,而超市大多蔬菜、水果放在常溫貨架就可以,所以整個下來,前置倉的冷鏈費用要高于一般的商超門店。”
同時,他認為前置倉模式不如超市、菜市場靈活度高。比如,晚上6點左右,便民超市很多商品就會大減價,5塊錢就可以買到一把黃瓜,其他時段也是如此,任意商品需要打折促銷、滿減滿送,可以隨時進行操作。
就投入少后的前置倉運營,他表示會出現兩種可能:一是規模有了,即使少了資本輸血,也能夠將成本攤薄,利潤就會上升,但跑到這一步很難,因為買菜賣水果的替代性太強以及市場競爭太過激烈了;二是投入少了,模式還沒跑通,又還是負向資金流,那么必然失敗。
樸樸超市把自己定位為一家 科技 公司,這也是他把外埠第一站定在裹挾著濃厚互聯網基因的城市-深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看來,到家服務最為核心的就是后臺運作系統,包括進貨與售貨、訂單與配送等的協調。
洪濤說,線下下單線下到家的前置倉模式的運營思路與門店其實是差不多的。“商超門店是根據附近商圈來配置商品,學生多,文具品類要多些,老人多,散稱商品要多些。那換成倉庫也是一樣的,樸樸超市的覆蓋范圍是1.5公里,那么就要根據1.5公里內的消費人群喜好隨時對商品結構進行調整,即是‘千倉千面’。”
巨虧下的“緩兵計”,四大生鮮電商各求其道進“冬歇”
風起云涌間,前置倉的發展已有7年。
2014年,每日優鮮率先推出生鮮電商前置倉模式,到今年6月底與叮咚買菜接連赴美上市,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前置倉生鮮電商模式的上半場市場布局、培育的角逐告一段落,下半場的關鍵詞,首先便是如何度過“冬歇期”。
年中的接連上市,意味著巨虧下的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基本度過至暗時刻,而美團買菜、樸樸超市,也憑借著各自優勢積累,在前置倉的賽道上暫時安全。
社區團購涼了,以前置倉為觸點的生鮮電商還能堅持下去嗎?
具體從目前市場滲透率、日均單量看,叮咚買菜、樸樸超市暫時領先,而且在逐漸拓寬品類個業務領域,叮咚買菜盯上了火鍋食材,樸樸超市要做商圈日常消費的綜合平臺。背靠美團戰略優先級項目的美團買菜,也在迎頭趕上。
戰略調整期的每日優鮮動作更大,甚至在淡化前置倉,發力2B平臺,自2020下半年推出智慧菜場業務與今年正式啟動零售云業務,與其起家的前置倉業務漸行漸遠,業務重心逐漸傾斜至社區零售數字化服務,更多充當資源整合者的角色,這直接導致其前置倉戰線收縮、GMV和月活下降。
專注前置倉賽道的,反而是叮咚買菜、樸樸超市與美團買菜。叮咚買菜更多是深挖細分品類,尤其是毛利高的預制菜、自有品牌;樸樸超市專注區域深耕,秉承“區域領先”,追求區域市場品類寬度的滲透率;隨著品類擴充,美團買菜也在加快 探索 大倉模型,提高商品周轉。
應對“風口收緊”的行業寒冬,這四家頭部生鮮電商已在各求其道,但在商業模式上仍在深化或保留以前置倉為終端觸點,以線上下單交易、供應鏈整合為核心的高效生鮮電商模式。
01
堅守做透前置倉
叮咚買菜和樸樸超市,一個全國布局、一個深耕區域,倉數、單量不斷增加,始終處于發展均相對穩健的頭部梯隊。
從經營品類看,叮咚買菜更聚焦,主要是餐桌品類如蔬果、肉禽、蛋奶等,更像是一個“線上菜市場”;樸樸超市經營范圍要廣得多,依托其800-1000平米左右的大倉模型,品項數可達數千支,除生鮮品,還有需求頻次相對高的食品、非食,商品鏈條更為完整。
市場布局上,叮咚買菜走的是全國路線,華東、華南、華北、華中、西南等一二線及省會城市幾乎都已進駐,設點布倉;樸樸超市則力求把區域做得足夠扎實、足夠深,成為當地第一后,才會開辟新區域。
樸樸目前單倉平均日單量3500,月銷15億元左右,樸樸大本營福州市場的單倉日單量達6000個,較平均數多出2500個,月銷5億元,占整體銷售1/3,市場滲透率高達70%。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樸樸輻射福州、廈門、深圳、廣州、成都、武漢6座城市,合計231家門店,平均單座城市近40家門店,超過叮咚買菜。
全國戰略下,僅今年二季度,叮咚買菜便新拓展了廈門、重慶等7個城市,比樸樸5年累計開城數還多。至2021年6月30日,叮咚買菜在全國36座城市分布有1136個前置倉和54個分選中心。
上市后,叮咚買菜首份財報營收數據頗為亮眼,第二季度總營收46.46億元,同比增長77.9%;與之相伴的是虧損額度的不斷加大,達125.72%,具體19.37億元,超過2019年全年的虧損額18.37億元。整個上半年,叮咚買菜虧損高達33.17億元,已超2020全年。
虧損額的上漲,讓叮咚買菜將視野轉向高毛利品類,包括自有品牌、預制菜。根據叮咚買菜最新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其預制菜品類訂單占比已達到30%左右,而這30%的單量客單價平均提升20%-30%。樸樸超市當下尚未觸達生鮮加工、自有品牌,按其規劃,要做新時代的“線上版沃爾瑪”。
02
差異化后發入局
后來者美團買菜攻勢漸猛。
這體現在倉網布局上,到目前僅北上廣深和武漢,美團買菜布局的前置倉數量就超400個,較二季度幾乎翻番。其中,美團核心市場深圳、廣州各布有100個左右前置倉,上海與北京也約達100個,武漢10個左右。
與樸樸謹慎進入競爭對手優勢區域不同,美團買菜主動出擊,比如在上海,投入較叮咚買菜還多的騎手,與其進行正面競爭。同時有消息稱,在紅海市場廣州、深圳,不論GMV表現還是騎手規模,美團買菜都處于梯隊上游。
今年6月,美團也開始嘗試800-1000平米的大倉模型,率先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一線城市測試、推廣,后再逐漸往二線城市延展。相應地,隨著倉庫面積增加500-700平米,美團買菜商品池也大幅擴充,由早期的1500多支單品提升到4000多支,豐富度大為加強。
據悉,樸樸類似1000平米以上大倉,平均單倉日訂單量可以達到5000-8000單。也就是說如果美團買菜選品和運營能力得以提升,在小倉基礎上單量也極有可能翻番,這無疑大大加快了商品周轉效率、減少損耗、提升毛利。
美團買菜快速發展的背后離不開美團家族的支持。盡管前段時間美團優選風頭正勁,美團內部也仍秉持兩大創新業態齊頭并進的原則,被列為美團戰略優先級項目,各方面資源如資金、人員配置等都會相應跟進。
美團買菜雖然在體量上沒有先發優勢、網點布局少于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但借助美團雄厚的資金實力與平臺資源,仍舊擁有反超對手的底氣和能力。
03
戰略整合做后端
前置倉賽道上,每日優鮮正在進行戰略調整。
作為生鮮電商前置倉模式的創立者,每日優鮮在2020年前都在持續發展,高光時刻在2019年,全國范圍內前置倉網點數一度達1500個,較當下叮咚買菜網點數還多出300個。
但在2020年后至今的一年多,其前置倉規模已縮減約1000個,約占總數的2/3。同時,C端用戶數和訂單數也幾近停滯。這與每日優鮮的商業模式發生轉變有關,據稱未來每日優鮮會逐步淡化前置倉業務,轉做2B業務。
查閱每日優鮮官網,會發現在企業簡介層面,加上了這樣一段話,“為進一步推動社區零售行業全鏈路數字化,每日優鮮在2020年下半年推出智慧菜場業務,并于2021年啟動了零售云業務,利用在垂直零售領域積累的核心技術能力,以及自主開發的智能系統-AI零售網絡,進一步賦能社區零售行業參與者實現數字化轉型。”
也就是說,利用做前置倉業務積累的經驗、資源,每日優鮮的服務對象由消費者轉向了以零售商為主的B端客戶,成為名副其實的數字化服務商、社區零售數字化平臺。譬如,去年每日優鮮與地方政府合作,幫助其改良地方特色農產品的基地化配置;并參與改造菜市場等項目。
舍棄多年積累成果,轉戰平臺化運營,這或與前置倉居高不下的運營成本有關。
據了解,今年第二季度每日優鮮營業成本為17.53億元,同比增長65.5%,其中履約費用占大頭,費率達28.5%至5.41億元。成本提升,虧損也隨之加大,二季度每日優鮮凈虧損額為14.3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21.5%。
資本風口收緊、社區團購涼了,以前置倉為重要觸點的生鮮電商能活下來的也就剩下這幾家。可以說,無錢可燒的生鮮電商既要保留自身的核心運營模式,同時又不得不進行業務調整求生,捱過“缺糧斷炊”、狀態不佳的“冬歇期”,靜待春暖花開、市場成熟的下一個賽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