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一名女性在圍觀宰殺鴨子之后得了鸚鵡熱,這件事是真的嗎?看宰殺鴨子真的會得鸚鵡熱嗎?這究竟是怎么回事?鸚鵡熱又是什么病?
浙江中北部農村的一位耿姓大姐,今年50歲了。平常身體狀況都很健康,但,就在最近這一段時間里,她突然的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出現了全身乏力的狀況,剛開始的時候她以為自己只是勞累過度了,想著休息一段時間就能好了。哪知道,過了一個星期之后,不但沒有改善身體乏力的狀況,反而更加嚴重了。
慢慢的,這位耿大姐還出現了干咳,發熱的癥狀,這時,耿大姐立馬就被送去了當地醫院就診了,但是在醫院治療了幾天也不見好轉,遂轉診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
到了人民醫院之后,耿大姐突發緊急情況被送到了急診室,急診科醫生考慮患者病情危重,病原學不明,忙邀請感染病科醫生會診。
????
后來,在感染病科副主任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后認為:患者急性起病,肺部進展迅速,多肺葉病變,氧合低,符合“重癥肺炎”。但蹊蹺的是,入院后相關常規檢查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體等檢測均為陰性,雖經經驗性抗感染治療,輔以高流量吸氧,幾天后復查肺部CT示肺部病變卻較前明顯進展。
最后,主治醫師們決定追根溯源,進一步詳細詢問病史,終于發現了緣由:原來,在在耿大姐發病前10天左右,有一戶人家在宰殺鴨子,她就去待了一會看宰殺鴨子,這樣就有了活禽暴露史。
不出所料,肺泡灌洗液宏基因二代測序(mNGS)結果,檢測出鸚鵡熱衣原體核酸序列,耿大姐最終被診斷為“鸚鵡熱”。
找到病因,治療可對癥下藥了。醫療團隊馬上調整治療方案,予以多西環素針聯合莫西沙星針抗感染后,患者體溫很快恢復正常,胸悶氣急癥狀明顯改善,復查肺部CT示病灶明顯吸收。
耿大姐的主治大夫提醒廣大網民:要注意,經常接觸鳥類家禽類的人群都屬于鸚鵡熱衣原體感染的高危人群。如果是家里有養小鳥的,要做好衛生,每日清洗鳥籠,在清潔糞便時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最好是“濕式作業”,避免致病微生物擴散到空氣中,被人體吸入體內而感染。
在平常購買活禽的時候也要保持一定距離,食用禽類時要徹底煮熟。若禽類出現鸚鵡熱癥狀應立即隔離,并及時處理病禽。若人出現相應癥狀,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