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主要是指食管部位發生惡性腫瘤的癌癥。人的食管主要是連接在口腔、咽部的管狀器官。據調查顯示,我國是食管癌大國,全球每年新發食管癌的概率都能夠達到50萬例左右,死亡可達到40萬人左右,尤其是山西、河北、河南都是食管癌的高發地區。
也就是說,根據數據顯示全球一半的食管癌患者都在我國,到底是因為什么?總結后發現幾點原因:
燙的食物、飲品不要直接吃喝:
我國人的飲食習慣講究吃趁熱吃、趁熱喝,但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根據我們的口腔以及食管可以接受的溫度,要遠比大家想象中要低,基本上它們的耐受溫度要少于60攝氏度。
尤其是人們在剛做熟后就食用,其溫度也能夠傷害到口腔黏膜,即使是到達食管后,也會刺激食管表面,增加食管損害,讓它一直處于損傷、修復的過程。
并且,大家要注意這樣的方式,已經被國際癌癥機構組織列為是2A類致癌物,所指的就是能夠超過65攝氏度以上的飲品、食物。
喜歡吃腌制食物:
經過調查發現,高發食管癌的地區,多喜歡食用腌制食物,尤其是腌制的小菜,有些人還喜歡自己制作發酵制品,如豆腐乳、豆瓣醬等等。這樣的食物就容易存在食品安全問題,一方面自己腌制容易產生大量霉菌,且不是通過特定的菌群發酵,食用過后容易增加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發生概率。
另一方面,腌制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鈉,對胃部、食管都會有一定傷害。
喜歡喝酒:
酒是刺激性飲品,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旗下國家癌癥機構列為的致癌物,在排名單中,相比于不喝酒的人群,經常喝酒罹患食管癌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除了白酒、啤酒、紅酒,還有酒精類飲品,大家也要注意能少吃就少吃,避免給身體健康帶來額外的麻煩。
小吃零食:
小吃零食的口感很好,很多人喜歡在饑餓時用它們充饑。但有些小吃口感以脆為主,現代人食用的方式又不喜歡細嚼慢咽,覺得這樣做矯情。
因為沒有經過充分的咀嚼,當它們到達食管后,也容易刺激食管的表面,造成食管損傷,多次損傷后,便會增加食管癌的危險。
因此,保護食管還需從自我做起,希望大家都能做到,最終才能更好地預防各種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