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的壓力大嗎?為什么很多年紀輕輕就白了頭發?
公務員的壓力大嗎?為什么年輕的頭發那么多?
怎么樣?上千根線,下一根針!特別是基層公務員在一個部門負責上級n部門的工作,你說壓力很大嗎?年輕卻頭發不白,真奇怪。
一、安全責任是公務員工作中的沉重心理負擔。
安全和穩定是公務員工作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前提。工作上有問題的話,會被沉重的人追究責任,讓他們像踩著薄冰一樣工作。
特別是基層公務員的工作,由于工作復雜,面對一般群眾,在很多時候開展起來非常困難。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他們必須絞盡腦汁解決。
而且,很多情況下,也有不能解決的事情。這需要他們尋求更多的援助來解決。
而一旦在工作中,有什么差錯,釀成什么后果,便極有可能會被追責問責。所以,在小心翼翼的工作中,一邊還擔憂著突發情況的產生。大家應該都知道了,重慶松藻礦難處理了34人,從上到下涉及一桿子人員。
所以,基層公務員因為他們面臨著最復雜的現實工作,所以安全穩定是他們最大的心理壓力。如果發生問題,他們將成為事故的具體負責人。處理也可能成為最重的人。
二、上級各部門的工作壓迫基層公務員。
因為基層公務員,自身人員不多,部門設置也不齊全,往往是一個基層公務員部門在對應上級多個部門的工作。這經常讓公務員轉,加5+2的黑白工作,才能對接完成上級部門的工作,有時甚至只能應付上司的安排工作。
我知道工作越多,失誤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因為失誤而發生事故,很有可能被追究責任,不僅會給自己帶來經濟損失,還會影響自己的未來,甚至會被開除公職。
因此,我曾經看過相關報道。有的地方對公務員追究責任,給當地鄉鎮領導人造成了普遍的損害。當時媒體也呼吁不要擴大追究處分,但這種情況似乎沒有改變。
三、公務員的職務與職務并行,給基層公務員新的壓力。
基層公務員知道由于職業級數比例的限制,很多人在晉升時都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
這是教師評價的現狀。唯一的區別就是公務員的職位比例高。
夸張地說,從職務級的第一次變更后,再進入公司的新公務員,在職級晉升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即使工作了十年以上,也可能只是一級的科員。
四、公務員的工作,每年各種迎接檢查的壓力都在增大。
我們都知道,公務員每年年底審查獎的發放,主要根據公務員平時的工作迎接檢查審查各種審查結果發放。一旦由于自己的工作失誤,迎檢出現問題,或是工作審查結果比較差,都會影響整個部門或系統,影響年底評審獎金的多少。
所以,如果發生了問題,不僅是公司的領導,也可能會被黨的紀律和政治紀律處理。所以誰也不敢希望發生問題,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希望自己能順利完成。因此,正因為公務員的壓力重疊在一起,基層公務員才背負著更大的心理和思想壓力。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的話,頭發也會自然地很快變白。
基層公務員的壓力為什么那么大?
作為一名基層公務員,下面從自身的角度去分析一下:
1.基層一級是落實政策的一級,很多工作和政策都需要在基層一級去落實。上到中央,下到省市縣,每年都會發幾百號文件,這也只是一個部門的,那么多部門下來其實是非常多的文件。上到大政方針,下到村民矛盾,都是來到鄉鎮這樣基層一級來解決。現實的情況就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所以基層公務員壓力大。
2.基層工作任務層層疊加,跟以前比,工作任務翻倍。不光需要落實政策,在工作壓力上,基層公務員也是非常大的。這些年來,從扶貧、養老保險、五保戶等等,很多東西都需要干,也都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工作。大量的表格、數據都能錄到頭昏腦漲,這樣下來壓力怎么能不大。
3.基層條件差,年輕人不愿意待。一些偏遠地區的鄉鎮政府條件還是比較差的,有的公務員剛剛到單位發現跟自己心里想的差距太大,心里難免會有落差。有本事的選擇了遴選、選調;有背景的選擇了借調,沒本事沒背景的只能在原地熬。鄉鎮一級流失年輕人太嚴重,導致人手不足,基層公務員壓力越來越大。
在深圳當公務員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在深圳做公務員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首先我在深圳,但不是公務員。不過,由于工作原因,認識或接觸的各級、各類公務員確實不少。偶爾也聊聊人生,談談理想,簡單總結一下聊天的結果。沒什么代表性,只是說到哪里算哪里。
由于,深圳是個典型的移民城市,所以不光是一般打工人是外地人,就是大多數公務員也是外地人。通過調動或考公而來
1979年以前就是深圳人的本地人也有公務員,但是感覺他們比較灑脫,甚至可以說也比較好打交道,明顯可以看出壓力不是那么大。至少沒有房貸的問題。
外地來的,特別是通過考公進入深圳公務員體系的,前些年的不說,買房壓力不是太大。然后一般都是入了深戶的而且,有些夫妻都是公職人員,不一定全是公務員,可能一方是事業單位人員、教師或聘員等。只代表我認識的一些公職人員的情況。
近年來入職的公務人員,其實和普通的深圳市民一樣,也煩心房貸。當然,融入職多年的一般不存在這個問題,特別是2015年3月30日前買房的,基本還是比較輕松的。
剩下的嘛!就是一樣的操心孩子讀書,也有在深職院讀專科的,當然也有很厲害的學霸。總之,沒感覺有多大區別。小孩,考上百外也會發個朋友圈,考上中山大學也激動。
其他嘛,沒有太大區別,你我逛街的時候也經常遇到,只是互相不認識。在坪山六館附近,還偶遇過坪山某副區長在吃燒烤。
收入方面,很少去探聽這些方面的事,不太清楚。
偶爾也抱怨一下,腰間盤突出,開會太多,經常加班,領導比較不好相處,想要運動沒時間等等。
相對而已,個人感覺深圳的公務人員更容易打交道,沒有那么大的叫架子,估計是外來的比較多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