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煙臺山公園
煙臺山公園交通指南:
市內乘坐43路、45路、46路公交車均直接抵達,乘坐3路、6路、8路、17路、18路、50路在朝陽街站下車步行約6分鐘即可抵達。
自駕從濟青高速--同三高速--芝罘區出口下--南大街東街--國貿大廈左轉北行--海邊--煙臺山,下高速后大約需要15分鐘到達。
煙臺山是煙臺標志性景區,是煙臺市名由來。它位于市區北端,三面環海,環境優美、景色迷人,面積45公頃,并擁有遼闊的海域。山、海、城、港聯為一體的特色景觀唯此獨有。濃縮了這個城市600年的滄桑歷史,是這座城市歷史重要發祥地和象征。
煙臺山近代建筑群建筑風格各異,時代氣息濃郁,保存完好。有亞洲現存最早的英國在其殖民地"外廊式"建筑,有古典式、中西合璧式、英國早期公寓式等建筑,堪稱近代建筑的寶庫。
煙臺山還是一個置山臨海風光旖旎的旅游佳地,它以幽雅而著稱,山上樹木蔥籠,紅樓青舍,參差隱現,美麗如畫,早在康熙年間,煙臺山就被譽為"福山八景之首"。在山上,有以"龍王廟"、"忠烈祠"、"狼煙臺"為代表的民俗建筑群,又有"燕臺石"、"造化奇觀"、"盟情崖"、"太白石"、"母子龜"等神奇景點;有高人、墨客的題詩,刻石勒碑,還有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讓人思緒萬千,回味無窮。
1988年正式成立了煙臺山公園。園內有假山、噴水池、花圃、盆景、游泳池、燈光球場、畫廊、閱覽室等。石椅、石桌點綴其間,布局雅致。夾道種有榕、樟、木棉、梧桐、美洲松和南洋杉等名樹。近年來,園中還補種各種梅樹百余株,并興建一座精美的觀梅亭。
更多相關推薦:
煙臺、威海、蓬萊舒適大巴2日游
青島、煙臺、威海、蓬萊、大連、旅順6日游
青島嶗山煙臺威海蓬萊三日游
青島、蓬萊、煙臺、威海海濱風光三日游
更多關于怎么去煙臺山公園,進入:查看更多內容
福州煙臺山商業漫步街區和煙臺山公園有什么區別
商業和位置的區別。
1、福州的煙臺山商業漫步街區是福州最早的公園之一,商業匯入增添了新奇的魅力,煙臺山公園沒有商業匯入只有公園色彩。
2、地理位置福州的煙臺山商業漫步街區位于閩江的南江濱沿線,煙臺山公園位于煙臺市區北端,三面環海。
福州煙臺山公園
福州煙臺山公園是指煙臺山虛汪景區是煙臺的標志性景區。
位于煙臺市區北端,面積45公頃,由煙臺山公園發展而成,煙臺山景區三面環海,是集海濱自然風光、開埠文化、文物遺址、人文自然景觀和異國風情于一體的山、海、城、港連為一體的特色景觀,濃縮了煙臺600多年的滄桑歷史。
煙臺山景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為651.9毫米,年平均氣溫12.7℃,年平均相對濕度68%,年平均日照時數2698.4小時,太陽輻射總量年平均值5224.4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風速4-6米/秒。平均每年無霜期210天,平均每年29天的冷流降雪日,為“雪窩子”。
福州煙臺山的主要景點有:
1、福州市長樂九龍山生態旅游景區
生態旅游區占地約2000畝,分為山下、山上兩個區域。山下九龍山莊,現有現有住宿、農家樂、土特產專賣部,游泳、蕩舟、垂釣、燒烤、騎馬射箭、漂流、登山及30畝觀賞魚養殖基地等項目,是集旅游、休閑度假的好地方。這里的農家宴和當地的海鮮也堪稱一絕。
山上九龍溪漂流區離九龍山莊約2公里,九龍溪穿流景區全程終年流水不斷。這里有享有“海峽第一漂”美譽的熱情漂流,農家樂、射箭區、100余畝天然跑馬場、農業生態園等,是一個集度假休閑、觀賞、運動、娛樂為一體的現代海濱旅游勝地。
2、福州煙臺山公園
坐落于煙臺山梅塢頂,地處觀音井、梅塢與煙臺三路之間,曾是“煙臺山十景”中的一景,現被稱作“福州四大戀愛圣地”之一。公園面積約30畝,海拔高度約46米,建筑風格以巴洛克和古典主義為主,完整保存下來的建筑極具西方資本主義氣息,又很有民國風。
園內有假山、噴水池、花圃、游泳池、燈光球場、畫廊、閱覽室等,石椅、石桌點綴其間,布局雅致;夾道種有榕、樟、木棉、梧桐、美洲松和南洋杉等名樹。
福州煙臺山公園景點介紹
煙臺山公園位于福州市區中心,是一座以紀念林則徐而得名的山。它北臨鼓樓區,東接臺江區,西南與于山、烏山相望,西北與屏山相連,總面積16.32萬平方米。
整個公園分為三個景區:北部的紀念林區;中部的文物古跡區和南部的動物園區。其中以福建省人民政府于1957年為紀念民族英雄林則徐誕辰二百周年而建造的“林文忠公祠”最為著名。
煙臺山公園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林木蔥郁,四季如春,是福州市內主要風景區之一。公園的植被覆蓋率高達95%,現有樹種50多種,近千株,并擁有榕樹、樟樹等古樹名木。
煙臺山公園的景致分布
景區內及周圍建設有領事館、洋行及眾多別墅,成為亞洲唯一保存最完整、最密集的近代外國領事館群。山頂的燈塔是煙臺市內最高點,可以乘坐燈塔內的電梯上到11層瞭望臺,在這里遠眺大海、欣賞海岸線及城市風光。
景區從南往北分布有朝陽街近代建筑、士美洋行舊址、丹麥領事館舊址、聯合教堂舊址、膠東革命史陳列館、養正林、東海關職員舊址、冰心紀念館、冰心雕像、百年冬青長廊、燈塔、烽火臺、煙臺山、造化奇觀、觀海坪、盟情崖橋、連心橋、合璧石等景點。
煙臺山游記(上)
1.
煙臺山公園,座落于倉山區閩江南江濱煙臺山梅塢頂,是福州最早的公園之一,也是被人稱為四大戀愛圣地之一。
它海拔只有41.6米,面積30畝。沒有“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的巍峨壯觀,也沒有五嶺逶迤騰細浪的綿延不絕,但它卻以其優渥的自然資源、小巧別致的景觀設置和布局,以及獨特的人文魅力,獲得四方游客的青睞。
經過一年多的修繕,公園于去年國慶節以嶄新的面貌公之于眾。附近的人們捷足先登,紛至沓來,交口稱贊這里確實是個集游山玩水、鍛煉休閑的好去處。
一天早上,天氣晴朗。秋高氣爽, 艷陽高照。
平時懶于出門的我磨磨蹭蹭,終于在十點多鐘,懷揣形影不離的智能手機,踩著斑駁陸離的金色陽光,興趣勃勃地去游覽眾說紛紜景色很美的煙臺山。
差不多一袋煙的功夫,我就繞過山腳下的梅塢口,到達煙臺山公園門口。
(如今的梅塢口)
可來自城中心那一帶的游客,要穿過熱鬧的中亭街,跨過歷久彌新的解放大橋,向左拐前行幾十米,才到達煙臺山腳下的梅塢口。
據說,這個地方古時盛植梅花,又處在臨江碼頭的觀井路、煙臺路的交叉路口,故取名“梅塢口”。
明朝徐熥曾寫下“十里花為市,千家玉作林” 的佳句。每年冬春之際,來這里賞梅觀景的人絡繹不絕。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遷,建設的需求,昔日紛紛擾擾的簇簇紅梅花砍伐殆盡,不復再現,取而代之的是寬敞平坦的柏油馬路和現代生活住宅區。
(“尚書院”住宅區內舊時的匯豐銀行,如今的倉山區文化館)
游客沿石階拾級而上。公園里古樹參天,花草叢生,翠色欲流,景致秀麗。
迎接客人的兩只小獅子,屁股朝外,扭頭,獅子嘴大開口,胸戴紅花,憨態可掬。
2.
公園中央有一個噴水池。晶瑩剔透的水柱沖天而起,忽高忽低,忽快忽慢,有節奏有規律地嘩啦啦噴灑著,水花四濺,灑在假山上,落在池子里,噗咚噗咚地響。
……
一根根水柱的底座像一朵朵小巧玲瓏的水中睡蓮,又像是有位隱形魔術師藏在水底操縱指揮似的,頃刻之間不停地輪番交替,更換各種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色彩繽紛斑斕,令人頓開眼目、心生欣喜。
三五成群的游客,爭先站在離噴水池不遠的“月宮門”前拍照留念。
令我驚喜不已的是旁邊那一株或兩株,緊緊地挨著赭黃色巖石,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茶樹。上面密密麻麻地綴滿了不計其數、飽滿結實的小花苞,如同一個個小指頭一般大小的“羊屎橄欖”,煞是惹人喜愛。
以我這個花卉門外漢來推算,要是今年冬天不怎么寒冷,這些包裹得嚴嚴實實的花骨朵,就會在不久即將到來的春暖花開時節,猶如煙花爆竹燃放開來,絢麗燦爛,一片紅火!想必游人路過這里,一定會駐足觀賞,流連忘返。
喜愛山茶花的我,在心里暗暗默禱,一定得逮著這良辰美景,千萬別錯失良機。好在住宅地離這里很近,十有八九能辦到。
轉過身,想不到在巖石的背后,跟前面同樣矮小的一棵茶樹,卻赫然開著幾朵花。雖然有的已萎靡凋謝,有的正嘟著小紅唇含苞欲放,并不熱鬧。可在這秋風蕭瑟的當口,徒見萬綠叢中一點紅,心中還是不免有點歡喜。
憑我平時對鄰居家種的幾盆茶花的觀察,幾乎每年都是春末夏初才開放。因而在我的潛意識中,在寒風凌冽的秋冬焜黃季節,茶花應該是跟大部分的花草樹木一樣,枝枯葉敗,正處于休眠狀態。
然后經過一段不短時間的養精蓄銳,風雨陽光的滋潤,靜待來年開春才慢慢蘇醒過來,舒枝展葉,蓬勃生長。從而生生息息,代代相傳。
怎么這時就有茶花呢?我滿腹狐疑地爬上幾層臺階,跨進“月宮門”。意想不到這里面還有更令我驚喜的呢。
一眼就看見石梯旁崖縫處有兩叢茶花開得正鮮艷。
問了旁邊一個正侍弄花草的人才知道,原來山茶花品種多樣,不同品種花期也不一樣。就我們江南水鄉地區而言,這樣的品種“雪里開花到春晚”,花期很長。從九月底就開花,一直到次年四月份清明節還在開。
所以現在能看見這么艷麗的山茶花,就不足為奇了。看來,還是我自己孤陋寡聞罷了。
這情景讓我想起清代段琦《山茶花》的詩:
獨放早春枝,與梅戰風雪。
豈徒丹砂紅,千古英雄血。
原來,有的茶花確實是跟凌寒獨自開的臘梅花一個樣,敢于跟風雪拼斗,在春寒料峭的早春二月傲然開放。
這些茶花連寒冷的風雪都不怕,還會顧忌老氣橫秋的肅殺天氣嗎?難怪它們照樣我行我素,綻放自如,以鮮艷的一面示人。
以前,自己明明把 “獨放早春枝,與梅戰風雪” 兩句詩背得滾瓜爛熟,此時見茶花開放竟然還疑疑惑惑,不甚明了。
說明以前自己只是死讀書,看起來暈暈乎乎地搖頭擺腦,很認真的樣子,其實是死讀硬背,不懂得理論結合實際,更不要說融會貫通了。
路邊坡地一團火焰似的三角梅,還是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
我知道三角梅喜光耐旱,陽光越充足開得越旺盛。這不,這一簇三角梅開得多帶勁,重重疊疊的花朵都臥到地面上去了。
花瓣粉粉嫩嫩,輕盈鮮艷,如同一大窩停歇在枝頭的紅蝴蝶,中間一星半點的花蕊金燦閃耀,很美。
如果管理得當,一年四季都會接連不斷地開放。為我們城市、公園增添美麗的色彩。我特別喜歡它。
這是老同事姐妹們,在游玩煙臺山公園時拍攝下的一張美圖。她們精心打扮,有備而來。紅旗袍白圍巾,小羅扇遮陽帽。個個笑逐顏開,幸福溫馨。
沿這石階往上走,就可到達山頂,看煙墩和炮臺。
3.
站在欄桿邊眺望前方,一派盛景盡收眼底。江對岸,藍天白云下的高樓大廈、江中心的歐式建筑物——中洲島與公園遙遙相望。
中間,圍繞中洲島四周的閩江秋水共長天一色,水平如鏡,靜靜流淌。
近處,腳手架林立,縱橫交錯,塔吊高聳入云。在科技當先的如今,似乎只有寥寥幾個的工人在干活。
再往里走,是茂林修竹掩映之中的華南女子學院一角。
據這里記載,“元代藤山設置烽火臺(煙墩),民間稱為“煙臺”,并將煙墩所在的山頭稱為“煙臺山”。
明代,在煙臺山下游建設碼頭,指定為番舶停靠之處,并維修烽火臺,在其北側設置炮臺,是省城最后一道水上防線。
清代,維修烽火臺和炮臺。
1962年,福州市政府利用山頂及周邊部分空地建設煙臺山公園,1964年10月1日建成對外開放。
……
1972年以后開始重建公園,先后依山勢修建了亭臺樓閣,曲徑回廊,清池噴泉,疊石假山,石椅石桌等園林景觀及基礎設施。
種植榕、樟、木棉、梧桐、美洲松、南洋杉等數目3000多株。近年來,在原來基礎上對擴大公園的規模,改造完善,補種各種梅樹百余株及花草。”
知道山頂上有歷史遺跡煙墩和炮臺,還有許多錦繡美景。可因為已是午后一點多兩點,飯還沒吃。只好半途而廢,余興未艾地打道回府。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