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的新車異味小而有的新車卻令人聞起來頭暈呢?車輛的健康經常容易在購買車輛的過程中被忽視,在筆者看來,健康其實也是另一種安全。前些年的甲醛超標、霧霾等空氣污染事件,給中國消費者帶來很大的擔憂;私家車作為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景,車內異味也嚴重影響乘坐舒適性。那么為何絕大部分新車內部的味道顯得都比較刺鼻呢?借著探訪比亞迪總部的機會,筆者深入的了解了關于車內異味的相關信息。
事實上,除了主被動安全之外,汽車的健康安全,包括揮發性有機物VOC、車內氣味強度VOI、電磁輻射EMR等指標對消費者同樣重要。這些指標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在行業里有非常科學的開發測試標準和評判方法。
此前中國汽車健康指數由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權威發布的測試報告中,在2018年至2020年參與測試的41款車型中,漢EV單項得分和總分成績均為第一名,拿到該項測試的歷史最高分,并且是唯一三項指標全部第一的車型。
那么比亞迪漢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先從車內異味方面開始聊起來。公開資料顯示,比亞迪從2009年開始揮發性有機物的研究,2014年建立了完備的實驗室,其對VOC的控制標準達到19項,遠超行業標準。
作為旗艦車型,比亞迪漢在內飾用料方面是非常出色的,車身隔音材料選用水性LASD噴涂型阻尼材料,拒絕PVC采用更環保安全的PU材料,從而確保車內健康舒適的乘坐環境。
其中PCV指的是聚氯乙烯塑料:成本低、有氣味,含鹵素、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鹽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隨時間降解部分化學鍵破壞會釋放。
而PU則是聚氨酯材料,成本高、透氣性好無氣味,耐低溫,較健康,相對PVC更環保,而且可回收。
傳統汽車使用的瀝青阻尼材料是石油化工中產物,可釋放苯、苯并芘等有害物質,可素性差,對溫度較為敏感,低溫脆,高溫粘稠,對存儲、物流、人為因素要求較高。而水性可噴涂墊片不僅重量輕(相對瀝青材料減重可達30%-70%)、可素性強(可機械均勻噴涂、無粉塵污染)、甲醛排放低,并在車身防噪音和車身防腐方面,相對于瀝青阻尼材料有質的飛躍。簡單來講,想要做到車內異味比較小,首先就不能在意成本,使用更環保的材料勢必會對車內的健康環境有所幫助。但單純的堆料其實只是降低車內異味的第一步而已,想要徹底車內異味,幕后的研發團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早在2009年10月,比亞迪著手組建VOC試驗室,2012年建立了配置完備的VOC整車試驗室。目前,比亞迪擁有整車VOC試驗室和汽車零部件VOC試驗室,設備精度高,能夠將環境溫度控制在±1度,風速小于0.3m/s,保證均勻的環境溫度和濕度。
在國家標準中,VOC測試只需在25度(環境溫度)靜置16個小時之后達標即可;但比亞迪工程師極力還原真實生活場景,除了標準400瓦輻照燈照射下的VOC數據(模擬25度的車內溫度),比亞迪工程師還把1000瓦輻照燈照射下的VOC成績納入自我考評(模擬50度的車內溫度,持續4小時);模擬真實工況:如南方夏天極端高溫天氣下的車內溫度(如:陽光下暴曬8小時),測試極端場景下的車內的空氣質量,同時在不同溫度的真實戶外條件下測試記錄。
而且比亞迪還組建了專門的“氣味鑒定官”團隊,來評價車內氣味強度,讓車內氣味維持在令人舒適的水平。
人的鼻子是識別范圍最寬、識別精度最高的傳感器,目前還沒有機器可以完全模擬人類的嗅覺,比亞迪的“氣味鑒定官”團隊通過嗅聞的方式,站在工程師和乘坐者的角度上,對車內氣味舒適性給出評斷。
在專業的實驗設備加上人工測試雙重作用上,比亞迪為徹底降低新車車內的異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此外在生產過程中,比亞迪還使用了全新的工藝,比如對頂棚面料進行水洗和烘烤,這樣能夠加速發泡體內殘留的胺催化劑的散發,起到除味的目的。
在交流中,比亞迪工程師也坦言,漢在部分細節方面還做不到行業最頂尖的標準,但綜合來看在同價位漢對車內異味的控制已經達到了優秀的級別,做到“有明顯的氣味,但無干擾性的氣味”。
也就是說,坐進漢EV車內還是能夠感受到異味,但并不會覺得刺鼻。
除了異味之外,電磁輻射在車輛健康這方面也屬于很有意思的爭議點。雖然行業內早有公論,沒有證據證明汽車的電磁輻射能對人體產生傷害。但比亞迪的工程師們還是會盡力把車內電磁輻射水平做到比家電還低,這樣消費者才能徹底放心。
在聊輻射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輻射是什么,事實上我們常說的? 輻射分電離輻射(宇宙射線、放射性核輻射等)和非電離輻射(紫外線、熱輻射、無線電波和微波)兩種。
其中,人們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例如家電輻射、醫療輻射等,都屬于電磁輻射;電磁輻射能量較低,在限值以下的電磁輻射可以認為是“人畜無害”。 就連我們每個人都會對外產生輻射。
電磁輻射從某種程度上確實會對人產生影響,但需要較大的電壓或較強的電流(如醫院CT,雷電等),其中醫院CT、核磁共振等醫療行業應用的電磁輻射,需要將電壓升高到幾萬伏到幾十萬伏,才能實現穿透人體的目的。
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家用電器(如:手機、電腦、電動汽車等),這種水平的電磁輻射相當溫和,沒有明顯證據表明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目前中國EMR測試的標準,是2018年中汽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旗下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的推薦限值,專門針對車輛可能對人體產生的輻射影響,制定的一套檢測標準。
比亞迪官方實驗室的實測結果顯示,漢EV在巡航時車內的電磁輻射值僅為0.152V/m,急加速時也不過是0.810V/m左右。
作為參考,普通的家用白熾燈電磁輻射值大約是1.190V/m,而電腦屏幕的電磁輻射值則大約是0.161V/m左右。
也就是說,乘坐在漢EV車內所受到的電磁輻射和坐在電腦屏幕前是差不多的,即便是在急加速階段輻射明顯提升,也比普通家用白熾燈的輻射要低不少,均在安全值的范圍內,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的影響。
事實上,電磁輻射只是車輛電磁兼容水平研究中的一項。比亞迪還要研究車輛的抗干擾性能,以及車輛對外界其他設備的干擾性能,這在智能新能源車時代,非常重要。
目前汽車的智能化、網聯化水平越來越高,主要體現在車內的電子設備越來越豐富。如果外界電磁環境干擾了車上的設備,可能會對行車安全造成嚴重影響!所以比亞迪越來越重視,車輛本身的抗干擾能力。
比如說,新能源車要聯網充電,電網的電磁環境非常復雜。為了完善這方面的抗干擾性能,比亞迪從2014年開始,就模擬電網中存在的大量可能的干擾,充分驗證了車輛充電抗干擾安全性。在汽車電磁兼容領域,比亞迪在國內不僅做得早,而且投入大,進行了高低壓零部件、系統、整車的測試,還開展了大量的探索性試驗,在這個領域,一定是研究的越多,收獲越大。比亞迪從2004年起就擁有自己的EMC實驗室。目前,已經是乘用車企業最大、功能最全的EMC實驗室。得益于專業的實驗室,比亞迪在優化車聯電磁兼容性方面就更有底氣,能夠模擬急加速、充電、高速行駛、制動等多種工況;并針對充電環節特殊測試。按照官方說法,漢的整車EMC測試時間超過了900小時,遠超過國家標準測試時常和行業其他產品的測試時常。
工程師針對漢的電機,針對電磁兼容性,要做20幾項測試(國家標準只有1項)電機5項,電池2-3項,高壓OBC2-3個工況,零部件測試的工況,遠遠超過國標推薦的工況標準。另外,針對電動汽車接入到電網對電網的影響,和其他用電器接入到電網對電動車的干擾等。也正是在幕后團隊的努力下,漢在健康指數方面的表現也有了遠超同級別車型的表現。這也讓漢目前的累計銷量已經突破了6萬輛大關,也是目前自主品牌中唯一一款月銷量能夠破萬的中大型轎車,表現足夠驚艷。
所以在購買車輛的過程要考量的東西十分之多,一定要記得提前做好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