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繁榮,直播行業也成為了新時代的撈金神器。經常看直播的網友們,一定會見過那些榜一大哥揮金如土的場面。雖然大多數在網絡上進行“打賞”的用戶還是比較理性的,比如欣賞主播的才藝,喜歡主播帶來的表演等,但是現在比較令人頭疼的是,現在很多未成年人也開始加入了打賞主播的行列。
而且由于網絡直播平臺上主播們的數量越來越多,主播們為了“生存”也是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領。
但其中有一些主播為了博取眼球吸引流量,身著暴露服裝、直播平臺主播利用主播之間的矛盾進行言語粗俗,唆使粉絲互相攻擊謾罵,以及一些主播利用刷禮物送寫真等方式,讓用戶進行高額打賞。
6月5日,8部門集中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強化規范管理。此次整治活動將探索實施網絡直播分級分類規范,規范網絡直播打賞、網絡直播帶貨管理規則,并且形成正能量的直播內容體系,規范違規直播行為。
眾所周知,網絡直播的行業規范和整改已經不止一次,但仍有一些直播亂象出現在各大直播平臺
在直播間刷出某某禮物就能獲得女主播的個人寫真及“福利”視頻,這種誘導粉絲進行高額打賞禮物的方式,在各大直播平臺舞蹈區、顏值、星秀等女主播較多的分區最為常見。
比如斗魚直播平臺,許多女主播直播間屏幕上都寫著“刷火箭送寫真”、“刷飛機加聯系方式”等。再比如YY直播平臺的刷“1組1314”獲得主播直播間黃馬甲。這些誘導粉絲進行刷禮物打賞的方式,想必許多看直播的用戶早就已經“習以為常”了。
還有就是各大直播平臺都有的一個現象,就是平臺內部主播之間的矛盾引發節奏。這類現象在娛樂主播直播間發生得最多,主播之間因為一些事情產量矛盾,主播們利用這些矛盾制造熱度,從而帶動直播間粉絲在網絡上進行“干仗”。
而這期間主播與主播、粉絲和粉絲之間在直播間、微博上進行一些言語粗俗的罵戰,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
直播帶貨熱潮,主播未能對商品把關。
無論是戶外主播還是游戲主播都開始參與到直播帶貨的隊伍中來,主播們并沒有對帶貨的商品嚴格把關。比如最近某魚的主播帶貨接連事故頻發,某戶外主播銷售的手表、某戶外主播帶貨的食品均出現了“問題”。
這些主播一味追求利益,未對直播間的消費者負責,在直播間帶貨的商品只顧銷售,沒有進行嚴格篩選及產品的審核,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除了這些大型的直播平臺外,一些中小型平臺則是更加“明目張膽”的以低俗內容獲取流量。此次網絡直播平臺整治對44款傳播低俗內容的直播平臺,分別采取約談、下架、關停服務等階梯處罰。
大部分網友都十分支持這次對于直播平臺的整治,規范了網絡直播,才能激勵主播們多產出正能量的內容,長此以往才能有一個積極健康的互聯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