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文化作為正流行的化元素火遍各個領域,備受年輕人青睞,日前正在熱映的《白蛇傳·情》便在大銀幕掀起了一陣國潮熱,作為今年“520”公映的愛情題材電影,《白蛇傳·情》不僅著墨于故事主角間的戀愛關系發展,更嘗試打出類型差異化,結合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和震撼的視聽表現形式,以更高級的古典美呈現出具備中國文化特色的愛情電影,影片憑借現代化先進思想和獨特的人物塑造和唯美仙俠的國氣風志,拿下高達8.1的豆瓣評分。影片在傳統化與現代審美的碰撞之下,創新戲曲藝術的表達方式,深受年輕群體喜愛,并在各大平臺引發了“藝復興”的熱潮。,讓《白蛇傳》這個流傳千年的中華民間故事跨越時空、重煥光彩。
《白蛇傳·情》自5月20日全國上映后,已經吸引不少觀眾走進影院體驗她非同一般的視聽享受,并在豆瓣網上獲得8.1的高分評價。中國風水墨畫的質感,在粵劇電影《白蛇傳·情》中充溢全片。在導演張險峰看來,戲曲藝術用高度的形式感概括著高于生活的美感,即便在武打戲中,白素貞也在身段上用水袖傳遞悠悠愛恨。 不少觀眾反映,《白蛇傳·情》具有濃郁的傳統文化韻味,極致的視聽體驗強化了影片的美學風格。在色彩處理上,影片緊緊抓住了一個“雅”字,沒有高飽和度的刺眼調色,整體在大氣中透著舒緩、寧靜,宛如水墨畫卷,不艷不俗。開篇影片即完美再現了宋代詩詞“露荷翻處水流螢”的意境美,雨后初晴,湖中荷影綽綽,清瑩明麗。只有在許仙與白素貞大婚一幕中,以濃艷且厚重的胭脂色,彰顯出女子婚嫁的最美風姿,兩人于窗前點絳紅妝,立下真摯誓言,這一幕也打動了所有心懷浪漫的電影觀眾。
正在熱映中的粵劇電影《白蛇傳·情》,其精良的視覺效果令很多觀眾直呼看到了戲曲片中的“大片”。對此,影片導演張險峰直言,在寫意的戲曲與寫實的電影之間,特效搭建出了一座橋梁。
除了視聽效果等外在形式,也有觀眾特別欣賞這部影片在思想與藝術觀念上的大膽出新。傳統的民間傳說中,白素貞是追求美好愛情的正面人物,她的敵對者都相當于舞臺上的反派,有些版本將拆散許仙和白素貞的法海塑造得惡毒詭詐,而守護靈芝仙草的神鹿跟白鶴兩位仙童則看起來有些冷酷無情。但在《白蛇傳·情》的新劇情里,仙童被白素貞舍生忘死救情郎的犧牲精神深深感動,便放她歸去,而水漫金山生死大戰之后的法海也動了惻隱之心,寬恕了私放許仙的小沙彌,這些都是在白素貞和許仙的愛情、和小青的友情之外,更加豐富和真實的人間真情,同樣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典美之內核非常深刻和重要的構成部分。 中華傳統文化出海走向世界 此前,《白蛇傳·情》在第4屆加拿大金楓葉國際電影節中榮獲“最佳戲曲歌舞片”,并于同年亮相第7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展映,其極具中國風格的視覺表現和獨具特的美學風格獲得了安莎通訊社、德新社、馬其頓通訊社、《24小時太陽報》、埃菲社、阿貝賽報、每日報等海外媒體關注與報道。 導演張險峰認為,影片取材于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的《白蛇傳》,同時用到了宋代的水墨畫風、粵劇唱段等東方文化元素,這對海外觀眾有強大吸引力,能起到非常好的傳播效果。探尋傳統文化底蘊、用文化符號傳遞中國文化,本來也是這部影片的一個價值追求。
電影的創作團隊表示,影片始終有著關注傳統文化價值、打造中國文化符號的愿景與目標,其精良的視覺效果令很多觀眾直呼看到了戲曲片中的“大片”。對此,影片導演張險峰直言,在寫意的戲曲與寫實的電影之間,特效搭建出了一座橋梁。
“用這個4K電影的全景聲手段詮釋我們這種傳統文化,講一個特別好的故事,將來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對我們傳統文化的這種關注,能夠推動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有助于我們樹立更堅定的文化自信。” 有評論指出,中華文化面臨著傳承、發展與創新的新的時代課題,電影《白蛇傳·情》借助新的科技手段,運用國際頂尖特效制作融入中國的傳統繪畫藝術風格,無疑為活化傳統戲曲,打造具有市場潛力的民族經典IP帶來了新的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