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hat是個什么東西?它是一個平臺,是一個粉絲集資應援平臺,入駐了國內上千家粉絲團,通過平臺購買明星的周邊,國家整治“飯圈“這個平臺也不能幸免,現在資金周轉不過來被曝欠錢不還,這種因為某種特殊的情結應運而生的產業其實是走不長的,”飯圈“毒瘤必須整治,粉絲們太瘋狂破壞整個娛樂圈的發展。
這一天還是來了。大名鼎鼎的Owhat你聽過嗎?在飯圈和流量文化盛行之下,專門服務于粉絲的社區型App應運而生,Owhat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開發出連接線下B端娛樂公司與C端娛樂消費人群的數字娛樂模式,一頭連接著偶像明星的官方后援會與明星相關的活動,一頭連接起了無數年輕粉絲。后援會可以將明星相關的活動遷移到平臺上,它所提供的服務也涉及“粉絲應援眾籌”、明星刷榜、售賣明星周邊等項目。粉絲們把錢打到該平臺,然后后援會在平臺體現,幫助明星應援。 且說這個平臺是否合法,這樣有組織的追星,真的好嗎?現在,飯圈在規范,這些平臺大概不好受,開始停止提現了,后援會拿不到錢,提前墊付的可能要打水漂,哈哈,沒想到后援會也會遇到這些。你怎么看呢?一起交流吧。
Owhat真重新定義O!what?!?跑……跑路了?憑一己之力實現百家聯合大場面……蹲一個后續
前飯圈女孩想吐槽這種平臺很久了,就按照自身經歷科普一下18年19年選秀節目大火的時候這種平臺是怎么運作的吧 消費基本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買飯制周邊,屬于花錢還能看到商品的。 首先這種周邊基本都沒有得到官方或本人授權,雖然可能有默許,但本質上應該屬于侵權行為。 其次周邊可能有PB(Photobook,寫真書)、棉花娃娃、手幅徽章等等不實用的小東西,一般都是粉絲站/大粉在籌備初期就開始“預售”,往往等真正拿到東西粉絲都已經脫粉了,也可以說是一種延遲滿足吧(手動狗頭)。 最后,這種購買行為,基本上就是用愛發電,利潤不小,周邊很多時候都挺劣質,但大家也不在乎,要的就是作為粉絲的身份象征罷了。粉絲站也會說盈利都會用來做以后的線下應援,那大家的購買說白了就是在做慈善。 當初眼巴巴等來的東西,現在都在家里各個角落積灰。 第二種,花錢看不到商品的情況,這種更加瘋狂的行為就是飯圈常講的集資了,也就是純粹地把錢交給粉絲站。而owhat這種平臺,就是為飯圈集資行為提供合法化的包裝。 集來的錢基本就是用來做線下粉絲活動的應援、發專輯時大批量購買沖銷量、選秀節目期間用來打榜投票一箱一箱地買奶。按理說這種粉絲站向粉絲“乞討”的行為,放在日常生活里瞅都不會瞅一眼,但一切只要說是以“愛”的名義,就都不一樣了,更夸張的是,粉絲站/大粉會用各種話術和形式來煽動粉絲、烘托“不花錢就不行了”的焦慮感。 印象尤其深刻的是2018年《創造101》播出的那個夏天,身邊男同學在看世界杯直播,我在看飯圈集資battle的直播,兩家粉絲比拼一定時間內誰能集到更多的錢,屏幕上只有兩個不停滾動的數字。某一家在battle開始前就醞釀已久,開頭5分鐘就集到了70萬,粉絲站轉頭就去微博“發戰報”。那種氛圍,普通粉絲根本把持不住。 至于這些錢真的花在了粉絲站承諾的事項上了嗎?大部分粉絲站會定期匯報開支,看上去透明受粉絲監督,但即便如此,隔三岔五還是會出現粉絲站卷錢跑路的新聞。 除了這些,后來owhat、摩點這些平臺開始做大,也會用自己平臺內的資源來搞集資活動,比如限時內集到多少錢/銷量到多少就可以獎勵app開屏廣告、線下商場大屏投放等等,也是花樣百出。 但作為普通粉絲,熱情僅僅過了一屆選秀就基本上被消耗殆盡,后來再也提不起勁在內娛追星了。畢竟上頭完了冷靜下來的時候再去回想,那種瘋狂和失控感還是會讓人冒冷汗。我大概還是喜歡我的愛豆的,但在飯圈里做的大部分事,可以說和“喜歡”已經完全無關;我花出去的錢,大部分也并沒有用在購買他的版權作品上,而是買些有的沒的、或是變相助長飯圈各家靠應援規模互相攀比的風氣。 內娛粉絲到底是怎么走到這一步的,以owhat為首的這些平臺難辭其咎。
其實從去年開始,就有粉絲站表示就有遇到過Owhat平臺提現困難的情況,而14號深夜突然的聲明表示“無限期停止“粉絲會”商戶的所有交易服務及提現功能”,這其中涉及的粉絲站有數百個,涉及金額或達到幾千萬,這真的讓人不得不發出“O?what?”的驚呼了。
粉絲應援平臺發帖稱停止提現,這樣做是合法的嗎?彬彬有法認為,在商家不知情的情況下,平臺擅自停止提現不合法! 10月14日,國內頭部粉絲應援平臺Owhat發布公告稱,將無期限停止“粉絲會”商戶的所有交易服務,同時停止提現,并安排對粉絲訂單進行退款。 彬彬有法認為,停止提現是否合法,要看具體情況,但是在不提前通知商家的情況下,擅自聲明停止提現不合法! 首先,商家入駐平臺,會和平臺簽訂入駐平臺協議,其中就對是否能夠提現有著明確的規定。如果是商家違規操作,違反了平臺規則,平臺停止提現沒有問題。 但是,在商家不知情的情況下,平臺擅自停止提現,很有可能違反了合同的約定。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平臺違約而對商家造成的損失,商家都有權利要求平臺賠償。 其次,如果平臺因為經營不善,故意不讓商家提現打算卷錢跑路,還有可能涉嫌犯罪。之前就有很多虛假平臺,打著高返利的旗號引誘人進行充值,但是之后卻發現無法提現。在這種情況下,平臺還可能涉嫌詐騙罪或是侵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