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成本高!企業如何通過靈活用工降本增效?
隨著疫情的爆發,很多的企業都陷入了困境,這個時候靈活用工市場卻呈現上述的趨勢。很多的企業都需要通過靈活用工來降低企業的成本,提高企業的辦事效率。那么,靈活用工是如何幫助企業降本增效的呢?下面唐唐就為大家具體介紹下。
目前企業用工有四個痛點:剛性人工成本高、用工風險比較高、社保和個稅負擔重、員工管理成本高。
企業要想靈活用工,那么勢必會要改變用工的理念。
靈活用工的幾個步驟:
1、企業適不適合靈活用工?
并不是所有的崗位和企業都適合。
靈活用工排名前三位是什么呢?銷售、研發、客服。還要考慮自己的業務是否有波峰波谷,制造性的企業季節性非常明顯,如富士康從蘋果那里接了一個單,要大量生產,這時候需要很多的勞務派遣員工,必須用靈活用工的形式來解決。
還有企業的業務波動比較大,不確定性比較大,如創業公司推出一個產品,要迅速拓展市場,要招大量的推廣人員、營銷人員,比較明智的做法是選擇外包公司。
2、適合靈活用工的崗位。
理論上來講,未來的企業,三分之一是核心崗位,三分之二都可以用于靈活用工。在中國其實靈活用工大概占到9%,剛剛開始全國八千萬,未來在高速發展,這是一個大的趨勢。
3、改變傳統用工形式
靈活用工非雇傭關系,簽的是合作承包的關系,比如銷售推廣多少,就給你多少錢。從法律關系上來講,可以規避很多后續的勞務糾紛,通過這種合約的約定來規避一些用工風險。
很多專業的IT領域靈活用工平臺,也可以為企業提供專業的IT用工服務,幫助企業解決IT招聘難題,致力于讓IT招聘變的更簡單。IT領域的靈活用工,現在也是個大趨勢,不妨多留意留意!!
企業運營成本高,企業要怎么節稅呢?
一、稅費成本
無論是增值稅還是所得稅,稅率都不低,二者同時征收可以想象企業的壓力。企業稅負的現狀是流轉稅與所得稅雙高。流轉稅是“卡脖子”的稅,企業只要有銷售行為,無論是虧是賺,都要交稅。所得稅的邏輯相對合理,但要解決重復征稅的問題。一筆利潤企業所得稅拿走25%,分紅時個人所得稅拿走20%,綜合下來,兩項所得稅要占利潤(稅前)的40%。
這項稅負究竟高不高,一可與其他國家橫向比,二可就企業歷史稅負縱向比,用兩組數據說話可能更有說服力。稅制改革大概都有輕稅薄賦的初衷,如何讓企業有稅負減輕的獲得感,這是稅制改革的痛點。
二、人工成本
企業雇用勞動者除了要發工資,還要為其購買五險一金。此外,如果辭退勞動者,還需要支付補償金。僅以五險一金為例,此項成本就高達工資的40%以上。例如,月薪10 000元,員工只能拿到7 454.30元,而企業要付出14 410元。
此外,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有個現象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就是40歲以上的中年女性慢慢成為快餐業服務員的主力了,以前多為20歲左右的年輕人。人口紅利在慢慢消失,這種趨勢會讓就業更趨理性,讓人的價值得到更多釋放,這也讓企業的用工成本整體提高了。
三、地租和房租成本
土地和房租越來越貴,一方面企業的地租、房租上漲,直接加大了成本壓力;另一方面,員工的生活成本不斷地提升,間接拉升了人工成本。資本需要逐水草而居,企業需不斷尋求最適宜的發展地。
因為土地與房租越來越貴,所以很多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將工廠搬回了人力資源豐富、成本較低的二三線城市,只將研發和銷售部門留在一線城市。
四、物流成本
一段時間以來,“企業物流成本高”是個被熱議的話題。企業的采購有物流成本,產品出廠有物流成本,產品銷售有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甚至能夠決定企業的“生死”,看看一些農產品滯銷就知此言非虛。無論是鐵路運輸,還是公路運輸,企業都覺得物流成本是沉重的負擔。
企業如何降低營業成本?
營業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商品的成本和所提供勞務的成本.要想降低營業成本,還要看是什么性質的企業。
如果是商貿流通企業,營業成本主要構成就是商品的采購成本,只有想辦法降低采購成本才能降低營業成本。
的各種直接費用。
營業成本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一、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常性活動所發生的成本。企業一般在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或在月末,將已銷售商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轉入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成本按主營業務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期末,將主營業務成本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本科目無余額。
二、其他業務成本
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確認的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所發生的支出。其他業務成本包括銷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資產的折舊額、出租無形資產的攤銷額、出租包裝物的成本或攤銷額等。
企業應通過“其他業務成本”科目,核算其他業務成本的確認和結轉情況。銷售產品、商品和提供勞務的營業成本,是由生產經營成本形成的。
擴展資料:
組成
營業成本是與營業收入直接相關的,已經確定了歸屬期和歸屬對象的各種直接費用。營業成本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一、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常性活動所發生的成本。企業一般在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或在月末,將已銷售商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轉入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成本按主營業務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期末,將主營業務成本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本科目無余額。
企業應通過“主營業務成本”科目,核算主營業務成本的確認和結轉情況。
企業結轉主營業務成本時,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勞務成本”科目。期末,應將“主營業務成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借記“本年利潤”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營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