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成本是怎么樣?
作為十年新北京人(有北京戶口的后來打工者),對北京生活成本有一些切身體會。你年薪20萬,都感嘆在北京生存有多難?其實,你這個收入水平已經跑贏95%的國人了??墒菫槭裁锤杏X很難再北京生存呢?分析生活成本,沒有太大的意義。歸根到底就是房價太高,沒買房的人,不敢消費,攢錢速度又追不上房價的漲幅,兩頭受堵啊。
12年前,我從家鄉小城來到北京,一晃12年了。2008年剛來的時候,那時候房價一萬多,相比小城的工資來說,覺得這是天價,沒有下狠手買房。掙了幾年“高薪”,把家鄉房子賣了幾個錢,在12年那波下跌中買的,付款的時候比起2008年時的房價,簡直是割肉般疼痛,但也算是抄到底了。當時用公積金貸款,利息才2.5%,貸到款就是賺到了。有房之后,生活消費就進入系統化。
在說具體成本之前,先說一下前幾天的事情:各大平臺巨頭在社區團購“拼刺刀”的時候,我遇到了菜市場的老大哥,他們一家三口靠擺菜攤生活,每次見到我們夫婦,老遠就打招呼。前幾天,他們搬走了,因為他的果蔬攤已經難以為繼,被社區團購擠兌垮了。社區團購打補貼戰,現在便宜,以后未必,這是誰都知道的結局。
我們小區周邊有五種超市(市場):一是高檔超市,進口瓜果,有機蔬菜,起步價就比菜攤貴幾倍。二是北京當地超市,價格還算親民。三是某輝平價超市,基本都是老頭老太的天下,圖的就是便宜。四是菜市場,有大棚有空調有瓷磚鋪地那種市場。五是小區路邊的菜攤瓜果攤。
至少讓人提供了五種消費層次。同樣的一根黃瓜,高檔超市里買有機黃瓜一根5元,到路邊菜攤上就一根5毛。所以,放心地告訴你,在北京的生活成本并不高,由于大物流的優勢,經常搞的促銷,還有動不動就搞補貼大戰,日常消費比小縣城還便宜。
還有就是買衣服,消費也不高,檔次也不低。我在家鄉小城市買一件鱷魚T恤,五六百,一分錢不讓。你到北京那種正品折扣店,一百元就買一件。你買名牌運動裝,小城市不打折,北京打折得讓人沖動,一件阿迪T恤才賣幾十塊錢。
但是,你想高消費,多少錢都有地方讓你盡情砸。小區不遠處就有奢侈品商店,幾十萬一個的包包,上千萬的手表,晃得人眼睛睜不開。你想省錢,路邊的假包包,十幾塊錢一個。
所以,我們分析北京成本,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學(教育)這五個方面,不管有錢沒錢,誰都繞不過去這五個主要剛需。忠告即將北漂的職場新人,看懂以下這7點實情,你的心里就有數了。
【一】住。買房成本高、租房成本高,高得讓人望而生畏。
買房,大家都知道,就不詳細寫了。當年來北京的時候,年薪20萬,公司附近民房價格為2萬元。12年過去了,年薪翻了一倍,房價翻了5倍。如果與收入相比,房價真是一座大山,壓得別人喘不過氣來。所以,不要著急,先踮起腳尖,買個小房子,慢慢置換大房子,保障生活質量不要因為房子降低到一塌糊涂。
租房,是每位北漂繞不過去的“心痛”。曾經為了孩子上名校,租了一間筒子樓,50平米,月租5000元,估計現在要7000拐彎了。很多年輕人都是合租,在貴賤和遠近之間糾結。住在五環內,就要忍受巨高的房租,住在五環外,就要忍受痛苦的通勤。
五環內,大多數人舍不得租一居室,稍微好的一居室要5000元以上,單身公寓要7000以上了。這個價格,隨著環數減少而遞增,比如,五環邊一居室5000元,四環邊要6000元,三環邊要7000元,在國貿等繁華地區則要8000元。敢這么租房子住的,基本都是企業高薪白領了。
大多數普通打工族,就是合租,租單元房的一間房子。主臥帶陽臺帶衛生間的要3500元起了,次臥要3000元起,小房間(也就能擺一張床一張桌子)2500元起。也是隨著環數減少而遞增的。
住的費用,是最剛性的。別的能省,這個支出你想省,房東不答應啊。
比較幸福的一群人是,公務員、優質事業單位、央企、國企,基本提供宿舍,或提供合租房。不提供宿舍的,也給予較為豐厚的租房補貼。見過最高的租房補貼,中層干部月補6000元,可以讓你租一個不錯的二居室。你租的差一點,差價就落自己口袋了。
【二】食。吃飯是一項剛性支出,你想省,肚子不答應。
食,是比較分化的剛性支出。北京高消費的樓堂館所比比皆是,八規之后,收斂了很多。天價餐的新聞也屢見不鮮,一頓飯吃上百萬的并不少見。如果再去某某人間(已被打掉)消消食,一晚上再砸幾十萬也很正常。所以,我們不寫那些奢靡之風。
就說普通百姓的吃飯問題。我說真話,北京吃飯真不貴。參照系有兩個:一個是吃飯與收入對比,一個是吃飯與其他城市對比。這兩個指標,都不算高,甚至比一些小城市都便宜。
第一指標,吃飯與收入對比,北京吃飯可能控制在收入的10%,比如,你月薪1萬,吃飯控制在1000元也能挺好的。你在小城市,這個比例降不到10%,你月薪3000元,你吃飯不會少于20%。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北京吃飯還是比較便宜的。
第二指標,吃飯的物價。
有三種層次:
一層:精品超市。比如,華貿地下的某聯精品超市,高檔樓盤下面的某某好、某某某美等精品超市。有機蔬菜要比普通超市貴一倍以上,關鍵是精品超市里有各種各樣貴重的食品,比如某菌2兩就幾千元,進口大車厘子一斤300元,有的稀奇古怪的水果也是幾百元一斤。
二層:普通超市。比如,某隆、某輝、某發、某家等平價超市,以某輝最接地氣、最親民,有些蔬菜比大市場都便宜。有經驗的大媽,專門等打折和優惠時候去買,估計能省一半錢。說真心話,某輝超市的食品比小城市的都便宜。
三層:菜市場、菜攤。北京的特點就是各種檔次的賣場共存。比如,我家附近方圓一百米之內就是一套組合拳,有精品超市、某輝超市、某菜市場、菜攤遍地都是,它們和諧共存,各得其所。菜市場和菜攤的蔬菜水果,真心比小城市便宜,質量還不錯。估計是得意于消耗量大、批發價格低吧。
反正,我家是三個層次都去,我老婆都是高手,知道買什么去哪里,資源配置很準確。比如,我要買那種大蛤蜊,就去精品超市,貴一倍,但質量真好。買牛奶面包等日常食品就去某輝。買時令蔬菜和水果就去菜市場。這三個層次是來回切換。
如果年輕人自己做飯,一天30元,能解決溫飽和營養問題,一天50元就可以保證質量了。前提是你要會買會做。
如果年輕人不開火,那么,一天伙食費起步價60元,早餐8元,中餐20,晚餐20萬,水果牛奶飲料12元,至少60元。如果再省,就降低了生活質量。
最舒服的那群人還是體制內,公務員、優質事業編、央企、國企,基本都有食堂,要么是免費,要么只是象征性收一點。象征性收一點的單位,往往有伙食補貼,省下來就是自己的錢。有些單位的伙食不要太好哇,相當于50元的自助餐了,而且干凈、衛生、有營養、還方便。
【三】行。主要是時間成本太貴,對所有人一視同仁。
前不久,我同學來看我,我請他們去三里屯玩。我有車不敢開,有些外地同學不理解。我本來想打的,后來決定不打的,外地同學也不理解,覺得我摳門,因為窮家富路嘛,有位同學說我打的吧。我只能請他們打的。結果呢,晚高峰我們打的過去,用時3小時,打的費98元?;貋頃r候,同學都理解我了,乖乖跟著我去坐地鐵。
北京的通勤費,以前是全國最低的,公交車4毛,地鐵2元能跑遍北京城,現在漲價了,但總體不貴。所以,年輕人完全做公共交通出行,一天十幾塊錢足夠,一個月400元左右可以包住。
我有車,但上班基本不開,主要是周末郊游使用。原因是時間成本和停車成本太高。假設我開車上班,一是堵車耗費時間,二是找車位耗費時間,三是停車費,長期停在路邊,與收費大爺搞好關系,每天30元。如果按小時,哪怕一小時10元,一天就80元。
如果去繁華地區玩,比如開車去三里屯、后海、王府井、西單等商業區,找車位難,找到車位,第一小時30元,第二小時40元。真心是割肉疼,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是不?
另外,停車費也與“智商”有關系。我就知道哪些地方停車又便宜又方便。比如,你去天安門,你如果停在路邊,又遠又貴,每小時收你20元就算便宜你了。但是,你停在大劇院地下停車場,離天安門最近,每小時才6元。
所以,對年輕人來說,自己沒有車,在北京通勤費還是比較低的,就是時間成本太高。如何辯證地處理房租和通勤的關系,我建議在公司附近租房,哪怕差一點,每天節約2-3小時通勤時間,你會幸福感大增,利用這2-3小時做做自媒體,也能賺回一兩百元。
【四】衣。服飾支出并不剛性,彈性空間大。
衣服等日用品,消費絕對是彈性巨大的非剛性支出。名牌包包幾百萬一支,在地攤上20元買一個也能背。衣服,也是如此,貴的上天,便宜的入地。主要分為三類:
一類:日常消費。對于年輕人來說,某庫的衣服,基本都能穿出去,不會掉價。一百元到幾百元都有。從內衣到棉衣都有,基本滿足需求,消費不高。各大商場一樓,經常擺滿了“地攤”,一折兩折的服裝有的是,大牌子也就幾十到幾百不等。當然了,從某寶、某多買衣服,也可以應付日常消費,一個月平攤1000元,不算太LOW,不至于抬不起頭。
二類:自我安慰。年輕人不想辜負青春年華,也想“對自己好一點”,怎么辦?北京這一點比小城市要好幾倍,各種名品折扣、奧特萊斯等等,一折兩折,也能買到大牌子正品。大商場的專柜,有時候搞活動,會逛街的女孩子總能找到“低折扣”。比如,我老婆給我買T恤,咱也不趕時髦搶新品,專門等它打折時買呀,原價3000元,趁它兩折時買才600元。
說真心話,北京買名牌衣服,真的真的比小城市便宜很多很多。我在家鄉時買某馳襯衣,2000元一件,根本不打折,你愛買不買,沒得選。到北京后,發現某弛襯衣,經常打三折以下,幾百元就可以輕松買到。
三類:裝范提神。誰沒有年輕時候,誰不想裝裝樣子?都能理解。在大城市里生活,誰沒有一兩個“鎮宅之寶”?年輕人買幾件奢飾品撐撐門面,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北京,既可以到大商場買正品的名牌貨,也可以去某庫之類的二手店買正品,可以代購,可以海淘,可以跨境,種種方式,肯定比你在小城市買的便宜,也買的放心。
說完衣食住行等剛需消費之外,北京還有一個超級貴的消費支出,就是教育。
【五】教育。無底洞,沒有天花板的剛性支出。
我在北京的同學,沒幾個瀟灑的,主要原因就是全部耗在孩子的教育上了,一是時間,二是費用。花錢如流水,冤枉錢花得嘩嘩響,但是毫無辦法,誰敢“賭”呀?為了讓自己心理過關,該砸的錢一點不敢含糊,明知道不一定有用,反正就圖個心安吧。
從幼兒園就開始砸錢,花錢如流水。公立幼兒園搶破頭,每月也要大幾千。私立幼兒園,彈性空間太大,每月幾千一直到每月幾萬。從幼兒園到大學(留學),簡直就是持久的金錢消耗戰。
綜合培養的費用消耗驚人。主要有興趣愛好、藝術修養、特殊才能培育、補習、特訓、比賽。個個都是花錢的無底洞。而且都是組合式的消耗,有的小孩,簡直就是全能賽,什么都不能少,花錢沒有數了。
咱不說,馬術、高爾夫等教育投資吧,就說尋常百姓家的教育投入。鋼琴,好的老師一小時一千。補習,優秀教師一小時一千。英語,厲害的機構一小時還是一千元。參加個比賽,沒有幾千元包裝,自己都不好意讓孩子上臺。參加個出國訓練營,沒有幾萬都報不上名。
如果孩子從初中就要留學,簡直就是大出血啊。梅國一年40萬支出打底。英國35萬打底。不說了,寫起來都是淚。反正,我是給孩子補習,托人請的名師,一小時一千元,還送了不少禮。
【六】其他消費雜項。
北京看病難,但總體不貴,因為有醫保。優質單位一般也給員工買補充醫療保險,基本可以保險到95%。北京的醫療資源,這是全國得天獨厚的。
文化消費。你在北京,不可能不旅游,不可能不看演唱會,不可能買點書。這些消費,不是剛性的,但你避免不了,這個文化氛圍在這兒呢。
健康消費。你的鍛煉方式,就是散步跑步,消費不高。北京公園多,健身器材也多,自己免費玩玩不花錢。但凡你有其他愛好,基本也要燒錢。打羽毛球吧,場地費每小時起步價40元。打籃球,好的場地每小時600元。你去健身房,辦張卡也是大幾千元。
娛樂消費。年輕人在北京,難免要看電影,雖然不是剛需,但每年也不少消費。
聚會應酬。你不可能不聚會不應酬吧。北京下館子,檔次千差萬別,但只要你不燒包,這項支出可控,總體也不貴。一般聚會,人均200元就夠。如果輪流坐莊,相當于AA制,一年幾千元可以包住。
通訊雜費。租房也會產生水費電費,手機通訊費,一個月300元就包死了,可以忽略不計。
人情往來。主要是結婚隨禮、回老家送紅包。這個沒有辦法統計,因人而異,少的一年幾千元,多的一年幾萬元。不管怎么樣,掙錢了,就要想著給父母寄點錢,不要當月光族。
【七】消費與投資是相對的,北京是一個讓人升值的地方,不要被消費嚇倒。
北京這座城市,我奮斗居住了12年,感覺到,北京除了房價高和教育投入大之外,其他都不叫事兒。房價高,也有對沖的辦法,就是努力掙錢,凡是用錢能解決的難題,就不是難題。
北京是最公平的城市之一。干事創業的機會多,競賽機制公平,另外,就是賺錢的渠道多元。
只要你努力干,可以多渠道賺錢。比如,你業余時間開滴滴、擺地攤、跑跑腿,都能日入兩三百元。這在小城市是不可能的,也沒有這么大的市場和空間。
最重要的就是競賽機制公平。我有個同學年薪兩百萬元,他就是技術專家,一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他這種人,在小城市就是一個小職員,根本不容易混起來,但是在北京,在大公司里,他埋頭苦干,有干貨有實力,身價就值幾百萬,不用考慮他是不是圓滑世故。
還有一點就是收入多元化,這一點在小城市不可能實現。我認識一位朋友,體制內的小職員,他喜歡讀書,他組建了讀書社群,每周雙休日給各大書店搞活動,一天能掙一萬元,一個月掙8萬元。他在單位不聲不響的,仕途有限,但他通過自己的愛好實現年入百萬。如果他在小城市,他就是一個書呆子,基本沒有出頭之日,還被人譏笑。
綜上,從我奮斗12年的經歷來看,北京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高房價這一座大山。上帝關上一扇門,但是打開一扇窗。北京給你提供了更多可實現的彈性空間和實現夢想的平臺。北京充滿了生機活力,同時提供公平競賽的機制,只要你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多元化增加收入,當你買得起房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在北京生活,消費不高,且豐富多彩。
很多人都追求一個夢想:財富自由。按照前幾年的標準,在北京實現財富自由需要2.7億元,2020年的新標準增長到3.6億元。北京是世界上千萬、億萬級富豪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基本上每百人中有個千萬富翁,每千人中有個億萬富翁。所以,你會覺得北京人怎么這么有錢??!頓時感覺自己很LOW,不禁產生自卑感,其實完全沒有必要,你別忘了,全國的富豪都住到北京來了,有點錢的人都想在北京安個家。你年薪20萬,在北京活得像個草根,其實放眼全國,你已經跑贏了95%的人。
在北京一個月生活費1500夠嗎?
列一下我的生活費詳情叭
吃飯方面:我早上一般來不及去食堂,我會買一箱面包當早飯,偶爾配點牛奶,一個月大概50元。中午飯吃食堂一共30元(如果吃快餐花費更少),吃方面一個月一共50+30x30=950
電話費:每個月68
洗澡:按夏天算一次大約2元,吹頭發一次0.6元,一個月一共2x30+0.6x15=69
喝水:灌滿一個大熱水瓶一次1元,差不多可以用兩天,一共1x15=15
洗衣服:我夏天會每天手洗,冬天會把大點的衣服屯一周用洗衣機,一次3元,一個月3x5=15
這些基本必須費用加起來一共是1117,不過我一般會比這個再少一點。我一個月生活費是1500元。如果再吃吃水果買買零食,出去玩玩,買買新衣服肯定是不夠的。
我一般不會向家里多要,我家里掙錢也挺辛苦的,所以我想買衣服的話那就少買些零食,想出去玩就少買些衣服。另外還可以兼職賺些零花錢。
不過因為我的專業考試有些難,考試安排多,加上學校封校,我找不到兼職也忙于復習趕考。1500也足夠我在學校生活。
我也挺享受這樣的生活,長大了也要懂得節制,不能大手大腳的花錢。
一千餓不死,一萬不夠花。所以生活費的多少和你選擇如何生活有關。如果你家庭條件尚可,那自然按照你的花錢方式繼續就好。如果家庭條件欠佳,那省一點,或者學做兼職那也挺好。不過千萬不要每次都過度消費,養成不好的花錢習慣可不好,當你走上社會,你會為你超額消費承擔責任。
我們學校食堂還挺好吃的,也不貴
一個人北漂在北京,一個月伙食費1500塊夠嗎
夠
如果單單是伙食費的話應該是夠的,前提條件是你吃的不是那么多。
如果你還需要考慮租房、交通費之類的就夠嗆了。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幫到你
在北京一個月的生活費大約要多少?
房租費和物業費、水電天然氣費用是比較固定的,一個月大概在2000-3000元左右。吃飯之類的平均一天40元,一個月也得需要1200元。再加上購置生活物品,人情吃飯喝酒之類的,算800元。一個月在北京的生活費是需要4000-5000元的。
北京消費整體上來說也不算太高。如果已經在北京有房子了,那么平時只要你不去一些比較高級的場所,那么可能日常的消費也不算太貴,可能跟其他二線城市的物價也差不了太多。
北京旅游注意:
1.到北京之前應該先把住宿的地方找好。建議住在北京二環以內的地方,那里既是市中心交通方便,到各個景點的距離又都比較近。
2.可以選擇前門、王府井、西單、東單、崇文門、后海、鼓樓附近的酒店。這些地方有很多經濟型酒店和旅館的,一晚上大約一百多至兩百元之間。
3.一張北京市的地圖。這個很重要,因為北京的景點說大也不算大,可能一天能游覽多處,所以買張地圖做下規劃很重要,省時省錢。
在北京一家人正常開支一個月大概多少錢?
我覺得2000—2500比較正常
很多人認為,在大城市生活的成本比較高,每個月都有比較大的開銷,因此很多人向往在農村的生活,認為在農村,自己只需要有很小的支出和開銷就能夠保證每天的正常生活,但是很多時候,生活在農村,每個月的開銷未必就像我們想的那么低。?
相比生活在城市而言,生活在農村,每個月相比城市省下的最大一筆開銷應該就是房貸了,生活在農村,往往都是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不需要考慮租房或者是還房貸,但是和居住在城市一樣,生活在農村,每個月都需要正常的繳納水電費,所以在水電費這一塊兒,農村和城市的開銷都差不多,每個月應該都得需要兩三百左右,在伙食費上,農村相比城市的優勢就是在農村可以自己種菜,而在城市一個月的伙食費往往需要在2000元左右,而在農村三口之家,自己種菜的話,伙食費的開銷應該也就是城市的一半,也就在1000元,但是在農村生活,如果是通訊費用,還有家里面的網費和城市都是一樣的,而且在日常的交通出行方面來說,農村的交通出行并不像城市那樣便利,所以農村的出行成本遠遠要比城市高一些,而且城市要有更好的交通醫療等方面的配套。?
綜上所述,對于三口之家而言,在農村生活的話,一個月的開銷往往也得需要在3000元左右,相比生活在城市的普通家庭而言,如果是沒有房貸的話,那么生活在農村,其實并沒有比在城市生活的開銷就會省下很多的。
目前,農村很多人,自己生活,每年每月究竟需要多少錢,是一概不知。曾經做過一次民意調查,分五個類別,每個類別調查100人。即30歲之內的青年人,只有6個人能說出每月和每年需要多少生活費用;30~50歲的農民男子漢,有31人能清楚地表述自己和家庭的每月的生活費用;30~50歲的農村婦女只有36人能清楚地述說家庭具體的生活開支費用;5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只有35人能夠清楚地說出每月具體的生活開支;農民工朋友,每100人中有58人能夠準確地表述在打工過程中,產生的生活費用。當然這次調查,存在民情問題,如人的性格問題、文化修養問題、本身的記憶能力等等,導致調查統計數據有出入。這次調查,說法絕大多數人想知道自己每年每月實際生活費用是多少,因日常繁瑣事情的影響,就是無法得出精確的數據,只有部分人能夠得出自己或家里的大概生活費
在北京一家三口,一個月需要多少生活費?
在北京,生活費也沒有固定的標準,可以說是多了多花,少了少花。
如果在北京,已經擁有房子的,貸款已經還完的,一家三口生活費可能一個月三四千元也足夠了,也就是大概一年四五萬元生活費也就差不多了,而且在自己的房子里面住著可以安居樂業,房貸還完了,也不用太擔驚受怕還不起債務,可以說生活方面還是比較舒心的,而生活品質也是相當高的。
但是如果沒有房子,還想在北京安家,那么算上貸款買房,租房等等費用,可能一個月一家三口幾萬元的費用也不寬裕,而且可能還是有點擔驚受怕的。
現在北京買一套房子,便宜點的一百平方的房子,也需要六百萬左右,首付款就算是200萬,還需要貸款400萬。如果貸款20年,房貸利率5.5%,這樣算下來每個月房貸要歸還2.75萬元,一年就需要還貸33萬元。
而且這樣的還貸年限要達到20年,想想每個月一睜眼,就是2.75萬元的房貸,這樣的壓力確實是比較大的了,而且一年一家三口消費可能要達到40萬元左右了。這樣來說,平時工作必須要兢兢業業的,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閃失,而且最好工資能夠漲到一年百萬左右,顯然這樣的工作壓力可能也是比較大的了。
綜上所述,在北京一家三口的消費差距是比較大的了,如果有房子,沒有房貸,平時精打細算的,那么一年花銷四五萬元,也能夠把生活安排的比較好了。但是如果想買房子,還貸款,可能一年一家三口消費要達到40萬元左右甚至更高了,這樣的壓力顯然就比較大了。
北京,如果有自有住房,其實一月花不了多少生活費的。在這里生活費僅僅指一家人正常的伙食開支、物業管理、水電煤氣、出行等等費用。雖然我國的一線城市有北上廣深4個城市,但是這4個城市的生活成本是完全不同的,北京是其中最便宜的,生活成本最低的。
原因也非常簡單,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其實給予在北京生活的民眾,大量的各類隱形的優惠。這些優惠都是潤物細無聲的,一般人在生活中是不容易被感覺出來的。例如各種收費其實是便宜的,想想最早北京的地鐵只要5毛錢,而那時上海的地鐵都是兩元錢起步,后續還級差加價呢。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類食品等等都是相對全國比較便宜的。
如果全部在家吃飯,一家三口其實一個月花不了多少錢。一天100塊錢的買菜做飯開支已經是足夠了。剩余物業管理等等費用相對也比較低,再加上其他必要的出行及其他開支,相對來說一家三口一個月有7000~8000元是完全夠用的。
當然如果沒有自己的住房,需要租房子生活,那差別可就大了,現在北京的租房費用同上海深圳也是差不多的,都很貴,都不便宜。
所以這樣看來,有房無房變成了決定在一線城市生活的關鍵問題。只要有房,其他的開支都可以被控制住,而且都可以被應付。你覺得呢?但是總體看來,北上廣深4個城市的生活成本比較,北京最便宜,其次是廣州,然后是上海,最后是深圳。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