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浙商銀行等多家銀行宣布,將調整其信用卡分期業務,包括線下自動分期業務,并將“分期費”改為“分期利息”。
專家表示,此舉主要是為了遵守監管要求,即銀行與客戶就每筆業務分別簽訂合同,并以利息而非費用的形式顯示資金成本。
離線自動登臺服務
中國建設銀行近日宣布,自2022年12月30日起,本行龍卡利潤卡(金卡、白金卡)的自動分期功能將在線下進行調整,即當日起新產生的票據不再自動分期,客戶需根據票據中列出的金額合理安排還款。?
據記者了解,龍卡是建行推出的自動循環消費信用卡。持卡人當期消費總額將在結算日自動分割,客戶將等額分期支付12個月。“申請龍卡利息貸款卡時已設置自動分期功能。調整后,不能再進行自動分期還款。”中國建設銀行信用卡專家告訴記者。?
建行不是唯一一家走線下路線的銀行。郵儲銀行表示,將于2022年12月30日推出自動分期卡(包括自動分期增長卡和自動分期卡),不再接受自動分期卡的購買、換發、換發等業務。浙商銀行公告顯示,自從2022年12月30日起,浙商銀行彩卡、浙商銀行點金卡、浙商銀行增加金卡和浙商銀行京東金融聯名卡將取消自動分期服務。
除線下自動分期服務外,不少銀行還將分期費的名稱改為分期利息。
中國建設銀行公告顯示,自2023年1月7日起,本行的龍卡信用卡“分期費”將調整為“分期利息”,“分期手續利率”相應調整為“分期利息”,分期計息規則不變。今年以來,有郵政儲蓄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等多家銀行發布了類似公告。?
執行法規要求
為什么銀行要對信用卡分期付款做這么多改變?業內人士認為,此舉主要是為了落實監管要求,也有助于維護持卡人的權益。
記者指出,銀行信用卡分期付款業務是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截至11月21日,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以“信用卡分期付款”為關鍵詞的投訴增多。3萬,主要問題有“未經同意分期”、“未告知手續費就分期”。
為規范信用卡分期付款業務發展,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銀行于今年7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通知,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嚴格規范信用卡分期付款業務的管理。客戶辦理的分期業務應事先建立獨立申請、審批等程序,以簡明易懂的方式充分披露分期業務的性質、辦理程序、潛在風險和違約責任等,并以法律有效的方式得到客戶確認和了解。每筆分期業務應單獨與客戶簽訂合同(協議),不得與其他信用卡業務合同(協議)混合或捆綁。?
在分期計息方面,《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向客戶展示分期業務資金使用成本時,應采用利息形式并明確相應的利息計算規則,不得采用手續費形式,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智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線下自動分期服務是為了貫徹信用卡新規的要求,更好地維護持卡人的權益。信用卡本質上是銀行向持卡人發放小額信貸的載體。分期產生的手續費收入納入手續費收入,不符合監管要求。現在把它調整為利息收入,可以使管理更加規范。
據部分銀行介紹,在自動分期服務下線后,持卡人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對每張賬單單獨申請分期服務。以中國建設銀行為例,該行信用卡負責人表示,持卡人可以通過手機銀行、微信銀行或撥打客服熱線申請分期付款服務,每張賬單需要分別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