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7月31日,2022年“新疆是好地方”項目與新疆19個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共同啟動。新疆美術館“五彩繽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尖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場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新疆網推出《指尖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欄目,推出系列報道,帶你走進多姿多彩的指尖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感受指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
新疆網訊(記者薛玲)楊柳青木版年畫、天津面人、余縣剪紙......7月31日,以“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助新疆19日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展拉開帷幕,在新疆美術館“繽紛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尖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吸引了大批觀眾的目光。
天津展覽館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吸引了觀眾的目光
在天津展廳,楊柳青木版年畫吸引了眾多觀眾。楊柳青木版年畫作為中國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木版年畫,其藝術風格吸收了中國工筆重彩畫和民間版畫藝術的精華,形成了楊柳青木版年畫獨特的風格,兼具木刻的濃郁淡雅韻味和民族傳統繪畫的特色。
楊柳青年畫《連年玉》
當記者問你為什么喜歡木版年畫?你做這工作多久了?版畫在許多地方展出并獲獎。2022年,其青年雕塑作品《鐘馗》、《春牛》等入選“金磚國家傳家寶工程”,與其他金磚國家木雕進行技術文化交流,向國際友人展示了楊柳青年雕塑作品的青年雕塑繪畫的獨特魅力。
“新疆是一個好地方。我們很多“年輕人”在新疆有根,把他們的年畫帶到了新疆。我還把我的年畫帶到了新疆,以便更好地與新疆文化和技能的非遺傳傳承者交流和學習。”
天津面塑也是天津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項目。面塑作品不僅受到孩子們的喜愛,也受到大人的喜愛。當天,記者在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見到了天津面人國家級非遺傳傳承人張亞杰。他正在用心揉面塑。他旁邊擺著各種面塑,有動物造型的,有古裝的,也有現代服裝的,色彩鮮艷,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參觀。
天津面人傳承人張亞杰
張亞杰的面人形象生動
據了解,張亞杰從小就熱愛中國古典文化和傳統藝術,我從小就學習中國傳統書畫。我將專注學習祖傳的津巴布韋式面塑藝術,向家族長輩學習津巴布韋式面塑的傳統工藝。在19歲的時候,我將在第三代津巴布韋面塑代表傳承人王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津巴布韋面塑派的特色工藝。他的作品清新、流暢、流暢、整齊,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作品多次在國內重要展覽中獲獎。曾在天津多所學校、少年宮講授天津面人,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聲譽。
“這次帶來的產品包括傳統女性、現代卡通、掛在兒童書包上的配件,以及可以用作鑰匙鏈的小吊墜。造型豐富,滿足不同年齡段用戶的需求。”張亞杰說。
指尖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北展廳吸引游客
在河北展廳中,“蔚縣剪紙”四個大字十分醒目。我看到一個非繼承者正在認真地用刀在桌子上雕刻一幅畫。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幅圓形剪紙,上面寫著“歡迎黨的二十大將”。奇怪的是,這不是剪刀剪紙,而是刀剪紙。
蔚縣剪紙非遺傳傳承人陳林
陳林正在用切紙刀切紙
蔚縣剪紙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9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一名非基因繼承人,陳林在一次采訪中告訴記者,他6歲跟著叔叔學剪紙、紙,40歲跟著周兆明老師學蔚縣剪紙。1997年開始從事剪紙的設計與開發,創作了《三國戲面具》、《中國龍》、《中國民間剪紙集》、《五十六民族》、《十二生肖》、《清明上河圖》等系列卡片書。共創作剪紙作品500余件,獲國家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7項。
作為全國唯一以陰刻、陽刻為補充的點彩剪紙,余縣的刻色剪紙比較重染。余縣剪紙講究心手配合,刀隨心走。民間藝術和工藝的經典都在細節中。比如這把雕刀怎么用力,是斜的還是豎的,把握好細節才能功成大成。”陳琳說。
據了解,蔚縣剪紙起源于窗口,構圖簡潔飽滿,造型生動,刀工精湛,色彩對比強烈,地方風味濃郁,是一種具有200多年歷史的傳統手工剪紙技術。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和魅力非常吸引人。我還是想看,想聽。這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從喀什專程趕來的趙先生說。
烏魯木齊某展覽館展出的刺繡展品
本次展覽以“人民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瑰寶”為主題,邀請對口援助新疆共有來自19個省市和新疆的33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470名代表性傳承人參展,其中包括全國代表性項目166項,其中國家級代表傳承人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