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一二三線城市繁榮度都是怎么排名的?
一線城市繁榮度排名:深圳、北京、上海、廣州這四個老牌一線城市穩坐榜單前四名,其中深圳拔得頭籌,北京、上海、廣州次之。
二線城市繁榮度排名:鄭州、長沙、蘇州、西安、東莞、佛山、濟南、廈門、青島、合肥、寧波、福州、沈陽。
三線城市繁榮度排名:珠海、泉州、惠州、溫州、煙臺、嘉興、南通、中山、廊坊、常州、保定、呼和浩特、海口、蘭州、湖州、臺州、開封、三亞、洛陽、紹興、西寧、株洲、銀川、湘潭。
就兩年的排名對比來看,深圳重回榜單第一的位置,北上地位仍舊穩固;而一直被媒體“打擊”掉隊一線城市的廣州,這次排名也超過了深圳,廣州與深圳一直以來也是相愛相殺。此次,廣州超過深圳主要得益于過去一年大品牌對于廣州的青睞指數,首次超過了深圳。
而如果僅僅從經濟以及財政的角度來考慮,深圳的實力是遠遠高過廣州的,畢竟廣州相比于深圳,可以說爹不疼娘不愛,財政收入除了省級政府繳稅,還需要向中央政府繳稅,可以說是一線城市中財政壓力最大的一個。
這些城市中,無疑,關注度最高是種子隊的新一線城市,分別為: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西安、蘇州、天津、南京、長沙、鄭州、東莞、青島、沈陽、寧波、昆明。畢竟未來中國城市的發展的變局最大的可能在這里。
隨著城市化進程進入中后期,中國城市的基本格局已經確定。按照人隨產業走、產業決定城市興衰、規模經濟和交通成本等區位因素決定產業布局的基本邏輯。
我們在2019年4月《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2019》研究報告中對全國除三沙市和港澳臺外的336個地級行政單元的發展潛力進行客觀排名,深圳、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南京、武漢、重慶、天津、杭州位居前十。
二線城市排名
二線城市排名:
第一層次:合肥、沈陽、濟南、廈門
這四個城市領排名二線前四,可以說是毫無爭議的,但從整個百強城市榜單來看,還是有一定爭議的。合肥、濟南在持續的強省會之下,這幾年可以說是實力暴漲,兩市的GDP均高于位列一線的西安、大連,正在逐漸逼近無錫、鄭州,如果說西安強橫的綜合實力擺在那里無法超越的話,那么超越大連就是綽綽有余了。
合肥、濟南的基礎設施指數、民生福利指數或許不如大連,但科研教育指數、綜合經濟指數卻是遠超大連的,當然客觀來說合肥、濟南的確距離一線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反而是后面的廈門更有資格去換下大連來,廈門的綜合經濟指數或許略低于大連,但其他三個方面可以說都是完勝大連的,而且廈門的發展趨勢穩健向上,而大連相對來說長期緩慢前行。
第二層次:東莞、佛山、福州、哈爾濱、石家莊、南昌
東莞、佛山作為普通地級市中的佼佼者,城市實力雄厚,特別是東莞的發展尤為不錯,作為一個區劃簡單的直筒子市,東莞雖然面積很小,但是實力很強,“世界工廠”的美譽至今仍不過時,而且東莞目前的經濟也在穩步向高科技、高創新方面發展,在高端制造業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加上地處廣州、深圳之間的巨大地理優勢,都讓東莞在發展方面如虎添翼,2021年東莞也如愿躋身GDP萬億俱樂部,發展勢頭非常不錯,就是珠三角的無錫。
福州、哈爾濱、石家莊、南昌四個省會城市中,福州GDP超過萬億經濟實力最強,但科研教育實力明顯不如哈爾濱,甚至或許也不如南昌,城市綜合實力的話與哈爾濱不相上下,但發展趨勢持續向上,而哈爾濱作為一個老牌城市,在目前經濟轉型的階段發展勢頭較為低迷,但雄厚的底蘊還是不容忽視的,石家莊能夠領先南昌的或許也就在于經濟層面的優勢了。
第三層次:太原、常州、南通、昆明、南寧、徐州、泉州、煙臺、長春、溫州、珠海、唐山
太原、昆明、南寧、長春是我國現階段發展比較一般的幾個省會城市,即使在二線城市中也未能排名前十,基本符合目前的發展狀態,其中太原、長春兩市的底蘊和實力明顯又要強一些,長春或許不如昆明,但從各方面來看還是要強于南寧的。南寧作為廣西首府,雖然也進行了一些強省會措施,但是目前來看效果并不明顯,南寧的發展明顯還是偏慢,甚至不如近幾年的貴陽,當然單論2021年表現的話,南寧還是比貴陽好了不少。
南通、泉州作為兩個萬億GDP城市位列二線城市中游,堪稱是萬億GDP城市中墊底的所在了。南通雖然經濟實力雄厚,但其經濟發展質量即使在江蘇省內也是爭議很大,被說成是一個養老型城市,經濟全靠建筑公司,雖然有些言過其實,但也可以看出南通的發展的確是略顯畸形的。泉州的問題就比較簡單明顯了,泉州城市部分的發展并不出色,精華部分更多地在下面的縣域部分,比如晉江市、南安市、石獅市。
第四層次:襄陽、宜昌、紹興、貴陽、嘉興、湖州、烏魯木齊、蘭州、金華、洛陽、蕪湖、九江
襄陽、宜昌、洛陽這是中西部地區非省會城市中經濟實力最強的三個城市,當然2021年冒出了一個榆林,只不過榆林雖然經濟實力強但其他方面都比較一般,與這三個城市相比還是明顯有差距的。
襄陽、洛陽作為全國著名的古城、古都,近些年經濟發展也非常給力,城市綜合實力并不輸于貴陽、南寧等省會,相比之下宜昌則是一個比較年輕的新興城市,從表面上來看與襄陽、洛陽還是有一些距離的,其唯一的優勢就在于年輕、活力強、發展趨勢好。
貴陽、烏魯木齊、蘭州是二線城市中排名后列的三個省會城市,也是全國范圍內發展最不理想的幾個省會城市之三,與紹興、嘉興、湖州、金華四個浙江的地級市排名不相上下,基本也沒有什么大問題,至少在經濟層面還不如四個地級市。但作為西部省份的省會,其優勢還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貴陽近些年的發展非常高速,在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方面甚至處于全國前列。
蘭州作為曾經的西北第二大城市,如今已經在很多方面被烏魯木齊超越,這是不爭的事實,未來大概率會被烏魯木齊越甩越遠,城市綜合實力不斷下滑,存在感日低。
你覺得哪個二線城市發展的最快?為什么?
如 果以10年為一個期限,那么到去年為止,國內二線城市中發展得最快的依次為 貴陽、合肥 和 重慶 。貴陽在過去的10年間,GDP總量相比增長了將近3倍,年平均增速更是上到13.6%;其次為合肥,相比10年前經濟總量增長了2.7倍,年平均增速為12.3%;重慶則增長了2倍,平均增速為12.2%。總體來看同比增長得快的城市多數都體量較小,在前10中,僅有重慶和長沙兩個萬億級城市入圍。
貴陽
貴陽發展得快,部分原因在于基數較小,實際經濟質量并不算高。一個不足500萬人,坐擁全省最好資源、產業的省會城市,人均GDP不足8萬元,實難講發展得有多好。雖然早就規劃了幾大千億集產業群: 電子信息 、 汽車 產業集群、鋁及鋁加工產業、醫藥食品產業、磷煤化工產業 ,時至今日規模仍然偏小。在去年的重點行業增加值比重中:僅磷煤、鋁加工、特色食品和煙草等傳統產業就占了57%(385個億),可見傳統產業仍然發揮主導作用。
另外貴陽的短板也不少,除了毫無區位優勢外,另外在科教文衛、交通樞紐上都處于劣勢。北邊又被300公里開外的重慶虹吸。在這種面臨不少發展難點的情形下,得益于占比將近6成的商業和服務業,用10年時間將GDP做大3倍,還是能夠稱得上發展得最快的。
合肥
如果以10年為一個期限來看待國內城市發展的話,個人認為發展得最好且快的還是合肥和重慶。 特別是合肥,經濟質量極高,吸引能力極強。在過去的10年間,常住人口由510萬增長到如今的809萬,增加將近300萬人口,僅次于深圳、廣州和成都。而當年465萬人的南昌如今仍然只有556萬。從發展速度來看,以800多萬人的基數還能將人均GDP做到10萬元,總量更是增長了2.7倍。在經濟結構中,工業和商業占比合適,46.2:50.3,說明工業和服務業齊頭并進,可持續發展能力強。
最后來看,國內經濟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現已日趨放緩,地區之間的差異也在逐步減小,但同時城市間面臨的競爭在加劇。下個10年在整體經濟放緩的情形下,各城市將更難輕易打破目前的這種國內城市間的位次和格局。
強者恒強。
如果以第一 財經 發布的商業魅力排行榜為依據的話,我國二線城市有以下30個,這30個二線城市當中,過去10年發展最快的城市是貴陽。貴陽是貴州省會,這些年來貴陽經濟發展迅速,其2009年GDP只有972億元,而到了2018年已經達到3799億元,年均增長13.6%。
除了貴陽,安徽省會合肥經濟發展也非常快,在安徽推行的“強省會”戰略下,合肥經濟強勢崛起,2009年合肥GDP只有2102億元,到了2018年已經達到7823億元,年均增長12.3%,并不遜色于貴陽。貴陽經濟規模較小,更容易實現經濟高速增長。
其實“新一線城市”這個概念只是近年來才提出來的,在此之前,全國公認的一線城市只有北上廣深,像重慶、天津、武漢、成都、杭州、南京等新一線城市,在過去也算是二線城市。如今在這15個新一線城市當中,過去十年發展最快的是重慶,其2009年GDP只有6530億元,到了2018年已經達到20352億元,年均增長12.2%,雖然不及貴陽、合肥發展快,但鑒于重慶經濟體量遠大于合肥、貴陽,因此GDP差距是越來越大的。但重慶近年來經濟發展放緩,經濟增速目前保持在6% 7%之間,已經很難再像過去十年發展那么快了。
天時,國家開始實施中部崛起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兩大利好政策疊加,實在是百年難遇的發展良機。武漢是國務院批準的超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與上海重慶一樣是長江經濟帶的三大戰略支點,更關鍵的是,中部崛起戰略開始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標志著東部開放,西部開發之后,中部地區改革開放正式拉開帷幕,武漢厚積薄發,后發先至,從此將一飛沖天。
地利,武漢處于京津-廣深,滬寧杭-蓉渝 兩大戰略通道的交叉點,四小時經濟圈覆蓋全國90%的人口和經濟區,南北兩大交通線聯絡全國所有的前十大城市,可謂天元區位。
政通,武漢2017年和18年分別招商引資超過25000億和18000億,2018年新開工的百億級項目達24個,涵蓋芯片,光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大數據,生物醫療,新能源等六大戰略新興產業,開通地鐵里程超過300公里,快速路里程全國第二,建成區面積全國第五,150米以上高樓世界第五。
人和,在武漢的院士長江學者等六類高端人才數量全國第四,新增的院士千人學者四青人才數量全國第三,每年武漢留下大學畢業生一二十萬人,武漢高等學歷人口數量達到約三百萬人,每四個人里就有一個大學生。每年賣房超過二十萬套,新房銷量連續八年全國前三,連續四年全國第一。每年說武漢留不住人才?腦子有包!
占盡天時地利,兼有政通人和,武漢終將厚積薄發一飛沖天
目前就拿第一 財經 的那個排名來說,中國位于二線的城市足足有30多個!下面我們來看看那個二線城市發展最好,有望晉升新一線!
二線城市
二線城市,多為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和東部地區經濟比較發達的區域中心城市!二線城市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商業活躍度較強,對大公司、大品牌和優秀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是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
目前二線城市較強的有,寧波、昆明、福州、無錫等這些城市不是經濟強市,就是經濟實力快要突破萬億的城市!
二線城市未來發展排名
從這些二線城市中,小白菜第一比較看好福州、南通這兩座城市今年必定GDP會突破萬億,成為萬億俱樂部成員!
第二認為蘇南三杰的無錫和常州,無錫和常州本來就是經濟強市,加上人均GDP在全國也能排進前20。而無錫前幾年一直都是新一線城市呢!
第三看好寧波和徐州,寧波不必多說。做為副省級城市,發展潛力巨大。若不是老大杭州名氣太大壓著寧波一頭,不然寧波的發展只會更快!徐州淮海經濟中心城市,戰略要地!徐州目前缺的就是國家政策,若國家加大對徐州的政治地位!徐州經濟必然會飛速發展!
二線城市發展最快的是佛山和泉州。
這兩個城市在十年前還都是三線城市,如今都成為了萬億級的大都市。無論收入水平還是民富程度都堪稱飛速。
雖然從增速來說,貴陽和昆明才是最快的。但這兩個城市的GDP基數小、國企多,而且占據省會優勢,即便如此在經濟領域的實際發展水平也沒能跑贏佛山和泉州。那么從實際情況來看,這兩個準萬億級的普通地級市的表現才更加出彩,而且都是依托民營經濟發展起來的。
原因其實也簡單,福建和廣東是近代史上生意做得最好商幫,而且普遍都是白手起家。泉州復刻了溫州模式,以作坊化、小廠化、低端化為路線走起了服飾和小商品為主線,這很吻合新世紀初的民眾消費點;佛山則是由當初的村鎮創業模式擴張為城市化行業,佛山早期立足于商場的主流產品是燈具,而且隨著時代發展而擴展到整個嫁妝領域。從早期的草根創業模式,一路披荊斬棘形成如今的產業鏈集群。走出了比當年東莞更具規模化的市場。
最近幾年,二線城市中發展較為迅猛的江蘇徐州應當最為突出。
很多人了解徐州,是從徐州的 歷史 以及交通地位開始,的確,這是徐州最拿得出手的名片了,但是近幾年的徐州已經脫胎換骨,發展成績特別搶眼,主要歸結于以下幾方面原因:
1、交通。
徐州是中國第二大鐵路樞紐,京滬鐵路、隴海鐵路兩大干線在此交匯。被稱為“中國鐵路之咽喉”,徐州可以通達181個城市,位列中國第四。天然地理位置優勢是徐州持續前進發展的基本保障,徐州本身常住人口880.2萬人,龐大的人流也為徐州帶來了無盡的發展紅利。 截止2021年7月1日,徐州已開通3條地鐵線,成為江蘇省第5個開通地鐵的城市 ,未來徐州地鐵線網規劃11條線路,總規模323.1千米,177座車站,未來的交通優勢將持續鞏固。
2、產業轉型。
2020年,徐州實現GDP7319.77億元,增長3.4%,江蘇省內排名第7。以往許多人對徐州的經濟印象還是煤礦、落后重工業等,但是近幾年在徐州市府的領導下開始經濟轉型,在第一產業,徐州是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大力推廣發展具有特色的農副產品(銀杏、牛蒡、藍莓等)。 目前徐州擁有兩大國家級開發區:徐州高新區、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不斷招商引資、吸引高質量人才。同時創建了徐州綜合保稅區、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中國(徐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徐州市大學生創業園等一大批先進發展園區,源源不斷的先進制造業不斷在徐州扎根落地,為徐州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3、城市規劃
近期,徐州市政府發布了《徐州“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 建設“2+6”現代化城市核心區 ,打造服務經濟核心區,總部經濟集聚區,真正意義上的 淮海中心城市 呼吁而出。
淮海國際博覽中心, 整體建設規模67.41萬 ,規劃為全國第四、江蘇第一的大型會展中心,建成后將會成為淮海經濟區最大的展示中心。
隨著徐州城市地位的不斷提升,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徐州房價持續火熱,增幅多次領跑全固。要在徐州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萬元 ; 2035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5年基礎上實現十年翻番。
未來的徐州,必將是淮海地區一顆閃耀的確超級大城市,不可估量!
二線城市發展最快是貴陽市,從城建來看,中國最高的雙子塔居然在貴陽,亞洲最大的建成樓盤(花果園樓盤,方圓十平方公里)在貴陽,貴陽的高樓指數在全國排在前十一位,而且處于上升通道,進前八沒問題,貴陽市的綠化建設在全國處于前八位,有環城森林帶(全國唯一),一千個公園,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貴陽的發展潛力巨大,高鐵已成米字型,貴陽的水質、氣候、 旅游 業都是支撐持續強勁發展的動力!
原來屬于二線城市中的合肥,東莞,佛山今年最新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排名中已經晉級新一線城市了,因此這三個原來屬于二線城市陣營的城市是最近幾年進步最快,發展最快的三個城市吧。
當然發展速度快,未來潛力大,上升空間大的二線城市還有不少。簡單分析幾座未來上升空間比較大的二線城市。
1、徐州,黃淮海地區絕對的中心城市,徐州的區域中心位置優勢明顯,在附近的臨沂,宿遷,棗莊,濟寧,連云港,淮安,亳州等等都難以與其競爭。徐州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行政分割,資源難以向徐州聚集,徐州地理位置是黃淮海地區的中心可以輻射周邊江蘇山東,安徽北部和河南東部很多城市,不過徐州只要擁有強大的教育資源集群,產業集群,成為黃淮海區域交通中心商貿和科創中心,附近城市的人口將被大量吸引過來,徐州2019年常住人口882.56萬,人口聚集能力比很多二線城市都要強大,在人口爭奪戰中徐州借助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勝過很多二線城市,因此徐州在眾多二線城市中我特別看好它的發展。
2、福州,福州很低調,在福建省知名度關注度最高的城市是廈門,但廈門面積過小,人口也沒有更多的增長空間,泉州經濟規模雖然是福建第一,但福州這幾年不聲不響經濟已經有了長足發展,2019年福州的GDP總量達到9392.3億,離萬億GDP城市俱樂部只有一步之遙。福州有一大群活力十足,發展潛力大,成長速度快的優秀企業和品牌。比如福耀玻璃,永輝超市,華萊士快餐連鎖等。這些企業都擁有很強的競爭實力,而且福州新成長起來的創新企業要多于泉州和廈門。因此福州在海峽西岸經濟帶將超越廈門和泉州,成為區域龍頭城市。
3、貴陽,貴陽前些年借助大數據產業打造國際大數據之城賺足了眼球,曝光度和關注度都很高,貴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迅速提升。最近兩年貴陽市意識到大數據一項產業也難以支撐起整座城市的發展,因此把新能源 汽車 等能夠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帶動一整個龐大產業鏈發展,帶動充分就業的高端制造業作為整個城市產業發展的重點培育領域。這個思路轉變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大數據產業建造了很多數據庫,但能夠解決的就業十分有限。沒有制造業帶來的大量就業機會,就很難吸引聚集更多的城市人口。沒有足夠多的城市人口,第三產業很難蓬勃發展。貴陽市發展的最大瓶頸還是城市人口規模過小,不到五百萬,在省會城市人口規模算很小的一個,只比西寧,銀川,烏魯木齊,海口,拉薩這些省會城市多一點。與周邊長沙,重慶,成都,昆明,南寧幾個省會城市比,貴陽人口是最少的一個。因此千方百計增加貴陽城市人口才是貴陽發展的重中之重。
徐州和福州常住人口規模都在800萬左右,稍加努力,即可以成為千萬人口大城市。而貴陽要成為千萬人口大城市難度是比較大的。因此貴陽面臨的挑戰遠比徐州和福州大很多。
在一線城市中,是新一線,其實說實話就是二線城市。無論從各個行業來看,都是如此,尤其是高 科技 行業。也是這樣的。鄭州的發展速度還是不錯的,目前應超過1萬億了。2019年,經濟發展會就加速。
根據國民經略出的數據,2009年到2019年,鄭州市的GDP在主要城市里面,增速最快,達到了251%。
鄭州的發展,真的是趕上了好的時機。
一方面,米字型高鐵的地理位置,奠定了商業飛速發展的基礎。舉個例子,我們之前公司的辦公室在東站商務區,你會發現,去各大城市出差的速度提升很多,這種地理位置會極大的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鄭州三產占比近年來持續增長。
另外,被準許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以及最近中央的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規劃,都把鄭州推到了最好的發展機遇之中。全國第一個空港貨運中心,中歐班列的開通,龍湖副CBD金融島的建設,以及最近阿里,華為,海康威視等投資項目,這些成果在未來幾年會更加閃耀。
說真的,剛畢業的時候對鄭州的理解,那就是“屌絲之城”。鄭州人很會自嘲,也說明真的很有自知之明。但是變化真的是潛移默化,不知什么時候開始,鄭州已經脫離了之前的那種狀態,地鐵幾年之內必成網,城市效率改善,高架橋數量,立交橋數量非常多,之前那種堵車的狀態,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從西四環上隴海高架到東四環,不堵車的情況下,20分鐘就到。
另外綠化公園等工程,去年今年已經布局了很多項目,不遠的未來,鄭州綠城的稱號會再次回歸。
本人已經定居在這里,希望未來幾年,在新領導的帶領下,鄭州會更加美好,更上一層樓。
請去過貴陽和福州的人進來回答,福州和貴陽哪里更繁華,城市更好呢?
那當然福州更好了 福州是沿海城市比貴陽大得多 經濟發達 城市開放 貴陽對比福州起碼落后十年
貴陽與福州對比
貴陽和福州的發展定位應該是不同的
貴陽的發展目標應該是中國西部的重要城市,但肯定會落后于重慶、成都、西安和昆明,而福州位于東南沿海,發展的是外向型經濟,在發展潛力上看,在福建僅次于廈門。說貴陽比福州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是因為貴陽離福州目前的發展水平還有一段差距,就像跑步,福州比貴陽先起跑了10秒一樣。
不過每個城市都有它各自的特點,你要選擇在哪里發展主要還是要看你自己比較喜歡哪座城市,哪座城市的人文性格比較適合你才最重要,畢竟生活才是第一位的,你也不想總在一個自己覺得看哪里都不順眼的城市生活吧?工資再高也會覺得沒有意思的。
不妨你自己親自去兩個城市體會一番,自然就會得出你滿意的答案了
我這個答案比較感性了一點,沒有那么理性哈。僅供參考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