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有暑又有濕,而夏季的常見病就和這兩個字有關。夏季,我們怎么養好身體呢?請教常州市中醫院的幾位老中醫,給出的答案不約而同:養陽。夏季是人體新陳代謝最快的時節,人體的陽氣充分釋放到了體表,體內的陽氣就不足了,容易呈現一個“虛”的狀態。養好了“陽”,人就會覺得舒暢,充滿精力。
警惕不良習慣傷陽氣
夏季,自然界陽氣的分布特點是外茂內虛,人體陽氣的分布規律與自然界類似,表現為體表容易出汗,而體內胃腸消化能力減退,容易頭昏頭沉。
市級名中醫、神經內科主任張元興說,每到夏天,在他的門診病人中,頭昏病人就會增加20%左右,多為老人、產婦,表現為走路不穩,改變體位時眼前容易發黑,吃東西沒胃口,容易惡心甚至嘔吐,脾氣急躁。
對于夏季容易頭昏的人,張元興的建議是:1.少熬夜,少吃生冷食物,少吃隔夜食物,不當風而臥,空調溫度不要低于26℃,否則,不良習慣容易傷陽氣。2.遵醫囑服用黃芪口服液、生脈飲。還可以將綠豆、西瓜皮以及西洋參一塊煮著吃,有益氣養陽、清暑化濕的功效。
慢性腎病患者
常備清熱解暑藥
對于慢性腎病患者,在這個暑濕較重的季節,他們的陽氣容易不足,身體耐受力弱,免疫力低下。如何做好夏季的腎臟保健與養陽,市級名中醫、腎內科主任陳岱的建議是:
1.慢性腎病患者不能讓自己出太多的汗,以免加重本已衰弱的腎臟的負擔。
2.酷暑季節,暑熱濕盛,腎臟病患者因機體本身就水濕不利,容易導致暑濕并襲,應隨身常備清熱解暑藥,如人丹、十滴水、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還可常飲綠豆湯、酸梅湯。
3.夏季高溫,一些腎病患者喜歡以冰淇淋、冰水解渴,這種做法偶爾為之尚可,但不能一味貪涼,海鮮、牛羊肉、辛辣刺激的食物都建議忌口。
4.盡量不用或少用補品、補藥,以免增加腎臟的負擔。
女性多曬背
能夠“以陽補陽”
夏季雨水較多,人們容易感染濕氣,脾胃虛弱的人容易招外濕入侵,從而困阻脾胃的消化功能,常表現為胃口不太好、舌苔黃膩、容易腹瀉等。很多女性又很貪涼,對身體的護理很不周到,所以夏季痛經的人特別多。
對于女性的夏季養陽,婦科主任、女子保健部主任李淑萍的建議是:
1.飲食上要偏溫,不能太寒涼,西瓜等瓜果雖然消暑,但不能貪吃,以免傷到脾胃。可以多吃扁豆、薏米、蓮子肉,能健脾化濕。還可以到中藥房買點藿香、佩蘭等泡茶喝。
2.夏天也要曬太陽,不花錢卻有效,能防止骨質疏松,也有助于卵巢功能的穩定,這在中醫上叫“以陽補陽”。很多女性擔心夏天曬太陽會曬黑皮膚,臉上曬出黃褐斑和雀斑,其實只要把握好時間就行了。早晨9點多或下午四五點鐘,曬15分鐘,別忘了多曬曬背,因為背上有督脈。
經常給孩子推推脾經
要弄清楚小孩夏天怎么養陽,先要了解小孩的體質。兒科主任王樂平說,小孩體稟純陽,大多屬于熱性體質,新陳代謝比較旺盛,而植物神經功能尚不穩定,好動,容易出汗。所以,小兒夏季養陽,要掌握好以下幾點:
1.不要讓孩子貪涼。一到夏天,來看胃腸道痙攣甚至嘔吐的孩子特別多,一問家長,不是冷飲吃多了,就是在空調房間里待時間太長了。《黃帝內經》上說,“形寒飲冷則傷肺”。小孩出點汗沒什么,只要不是滿身虛汗。
2.夏季消耗大,要及時給孩子補充營養和水分,飲食要清淡一些。要是孩子出汗多,可以在白開水里適量加一點鹽。黃瓜、苦瓜、絲瓜,都是很好的夏季瓜果蔬菜,不妨多吃。
3.夏季養陽,重在健脾開胃,不妨給孩子多推推脾經,比如板門穴(在大魚際,大拇指根部鼓出的一塊),屬于脾經主穴,兩只手分別按順時針方向各推5分鐘,有健脾化濕的作用,能緩解孩子肚子脹、嘔吐等癥狀。還可以沿兩側肋骨(內側)往下分推5分鐘,有增加孩子食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