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時候早晚溫差是比較大的,而且春天很適合郊游很舒服,容易“倒春寒”,但是人們都沒有太注意,惹不起,總還躲得起,早春時節,趕緊學一點春捂的“藝術”。
四個部位要春捂
人的手腕處有心經的原穴叫神門穴,心臟是主管全身的血脈的,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我們的全身。而原穴是主管各臟腑的元氣和生命的原動力所發出的穴位,刺激這個穴位是可以,強壯我們的肺臟功能的。所以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就是神門穴,在腕橫紋上,手小指一側腕下方肌腱的里側。
腰眼: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會腰部酸軟怕冷,經常尿頻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
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腰眼處的腎俞穴,可以起到溫暖腎陽的作用。
有些小伙伴在天氣冷得時候就會出現頭疼肚子疼得情況,嚴重得還會出現惡心嘔吐眼睛疼,又中醫分析到其實這種情況是肝陽虛得表現啊,出現這種情況的話保護好小腿外側,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
足臨泣穴就在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縫的終點,取穴方法是將手指從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的縫向腳背方向推,推到有骨頭的邊緣時就是足臨泣穴。
陽輔穴在小腿的外側,腳外踝關節上方四寸的位置。
肚臍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這個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陽氣,本來肚子就怕冷或者經常拉肚子的小伙伴,要注意這個地方的保暖啊。可以經常在肚臍熱敷。
另外還建議在中脘穴,即肚臍和胸骨下劍突連線的中點處熱敷或艾灸,有助胃腸保暖。
但“春捂”也有講究,盲目的捂容易引發“春火”。春季穿衣可以采取“分層策略”,不要太早就把外衣脫了,你穿一件方便脫的外套,等真的很熱的時候你再脫,保暖真的很重要。
此外,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暖,在減少衣物的過程中,要采取“下厚上薄”的穿衣方法,先減上面,再減下面,因為寒自下而生,腳和腿部一定要注意保暖。
天氣真的非常熱的時候你也別捂著了,該穿的時候穿該脫的時候脫,不然太熱也是不行的容易內生熱火,因為春天本來就是陽氣升發的季節。
一般來說,最高氣溫穩定在15℃,早晚溫差小于8℃左右時,就不用捂了,可以換輕便春裝,盡情享受春的活力,春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