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讀書,你將來長大了就只能去撿垃圾!相信大家小的時候都被父母用這句話教育過。但是成年人尚且會對工作感到厭倦,更何況是一個孩子?雖然大家也理解父母的苦心,因為讀書的時候不吃苦,將來就要吃社會上的苦。但是小朋友只會說道理我都懂,就是做到不到。所以“嚇唬”式教育真的有效果嗎?
答案顯而易見,這不僅僅不是一種好的教育方式,甚至還是一種十分愚昧的教育方法。小孩子正處于身心發育的初始階段,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比較脆弱的,如果家長總是用那些小孩子懼怕的人或事去恐嚇他們,勢必會給他們的心靈造成不可逆轉的創傷。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對待孩子不聽話的行為,往往習慣采取“嚇唬式”教育,這不僅僅是爺爺奶奶輩喜歡的教育方式,就連成長新一代的年輕家長似乎也對這種方式喜愛有加,因為它好像真的有效果:孩子不好好睡覺時,說:“再不睡,大灰狼會來咬你的!”,孩子和小伙伴打鬧時,說:“再這樣警察叔叔就來抓你了!”每次家長一說完這些話,孩子好像瞬間變乖了。 許多小孩子在被家長“嚇唬”之后,確實會短暫的起到效果,因為懼怕恐懼的事物是人之常情,就連成人,在令自己恐懼的事物前也會選擇退縮,更何況是不諳世事、缺乏經驗的小孩子呢!很多被“嚇大”的孩子,心理其實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比如做事畏手畏腳、做決定時猶豫不決,對自己缺乏信心,內心總是覺得恐懼、擔憂,被負面情緒所籠罩…… 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停止“嚇唬式”教育,停止傷害自己的孩子吧!
近日,蘇州趙女士在輔導11歲兒子功課時,說了句“不好好讀書以后只能撿垃圾”的氣話。過會兒孩子不見了,找不著孩子的趙女士一家急壞了,急忙報警,在警方的幫助下,趙女士很快找到了孩子,發現孩子就在小區附近“撿垃圾”。原來,孩子把趙女士的話當真了,令人哭笑不得。 你曾聽過哪些嚇唬孩子的話?當真過的有哪些呢?又用哪些話來嚇唬孩子?歡迎評論區討論~ 哭笑不得!媽媽輔導作業說氣話,11歲男孩當真出門撿垃圾近日,蘇州趙女士報警稱,11歲的兒子離家出走,警方通過監控很快找到孩子,男孩稱自己想出去體驗一下撿垃圾,但真的很辛苦。原來,趙女士輔導作業時說了句“不好好學習就只能撿垃圾”的氣話,沒想到男孩當真,偷偷到小區附近撿撿塑料瓶,在民警的勸說下,趙女士也表示,以后在教育孩子時會注意方法。 因材施教到底有多重要近日,蘇州一位媽媽因為說了孩子一句不好好讀書只能撿垃圾去,結果孩子真的出去撿垃圾了。 我小時候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高一時我不好好學習,我爸讓我去做暑假工磨煉一下,他的初衷是讓我覺得工作辛苦好知難而退,沒想到我在工廠反而贏得了一眾好評。在工廠上班累是累點,但比學習簡單多了,還能掙錢,我愈發厭學了…… 每一個孩子有每一個孩子的特點,比如我,有耐心,吃苦耐勞,但不善交際,最適合做技術型的工作。假如父母一開始就按照這個方向培養我,能少走很多彎路。 蘇州的那個孩子也是,他某一學科可能很差,但也有自身的一些閃光點,比如勇敢,執著。家長也可以從這個方向來發掘孩子的潛力。 說真的,我真不覺得大家千篇一律的這樣考學是什么好事。
媽媽:不好好學習以后就只能撿垃圾! 兒子:我試試…… [哭笑][哭笑][哭笑] 在視頻里媽媽問他從哪里回來的,兒子有點怯生生地回答:“我去撿垃圾了。” 原諒我笑了,特別是看到孩子還真的提著一袋撿回來的瓶子什么的我竟然第一個念頭是——小伙子,你要是在我們小區撿垃圾,估計再轉幾圈也會空手而歸…… [哭笑] 因為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小區撿垃圾的人突然就多了起來,以前經常看到的是物業打掃衛生的大爺大媽們會分類一下收集到的垃圾去賣掉,但現在經常可以看到有很多叔叔阿姨也會時不時就去垃圾桶那里去翻一下看看,起碼在我們小區里,撿垃圾這事兒已經“內卷”了,你必須得足夠的勤快,而且運氣還要好才能有所回報。 不過我想如果真是這樣,可能孩子的體驗也會更有感觸一些吧。 我還是挺看好這娃的。 盡管可能是堵氣(這個不確定)去做的,但孩子能撿這么長時間并且有所得,還是能夠看出來這個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有始有終的。 所以在學習上我覺得父母只要引導得當,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同時多給孩子一些自己發現問題并去完善的機會,在自主能力上這孩子會有很出色表現的。 聽孩子的聲音好像還沒有變聲,但畢竟已經11了,這個年齡段正好是孩子將要進入或者已經進入青春期的關鍵時期。 父母這個時候在跟孩子的交流方式上還是應該多注意一下。 盡量不要讓孩子去做“二選一”的選擇,因為這個時期他們會很容易僅僅就是堵一口氣就會去選擇其實我們本就不希望他們去選擇的那一項——而孩子基本上也都知道的。 盡管作為父母我也知道有些時候在孩子的一些問題上那股子火確實太難控制了,但是咱們還是要經常提醒自己一下:我們要解決的是問題,而不是孩子。
最后,家長教育孩子不能一味只通過辱罵或者嚇唬的方式,這樣小朋友就算長大后學習成績好但是心靈也會容易出現缺陷,例如北大吳謝宇就是最好的例子。只有用愛澆灌出來的小孩,長大后才會用愛去回報父母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