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從醫學生到醫生,就是要終其一生去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好醫生。”陶勇這一句真的是生動的說出了醫生的學無止境。
就像電影《中國醫生》展示的,每一位醫生,都是了不起的英雄!
現在有個詞挺流行的,內卷。 醫生這個行當,包括醫學生應該是內卷最嚴重之一。 最近還看到一個吐槽視頻,說不是華西協和復旦,都不好意思上心動的offer,真是行內人看不上行內人。 有一個同事去進修,給我們曬了夜生活,幾個醫學博士光著膀子在集體宿舍喝啤酒吃烤串。我們開玩笑說,博士跟我們也一樣嘛,也要猜碼玩牌的嘛。 其實醫學生有很多學制,三年大專的定向生、五年制全科本科,全科規培結束后到衛生院或者社區工作,考助理、考執業,一步步晉升。 五年制臨床本科,畢業規培三年,最后去到各二級醫院,部分三級醫院工作。 七年制本碩,八年制本碩博,5+3+3本碩博,層次越高,學校出身越好,越有可能留在頂尖名院。 醫學專業有多難,同等水平的其他專業都敬畏。有那能耐,還不挑成長成才快的專業啊。 不過醫生這個職業也有自己的好,成就感比較高。只要是幫助一人,內心就收獲一次成就感。 好醫生,可以是名院名醫,也可以是細心、耐心、具有人文關懷精神的基層醫生。最近我就收到了一個咨詢,一個正在沖刺研究生的女孩,因為一個乳腺良性腫瘤,現在變得很疑心,一年多時間反復到醫院檢查,沒查出毛病,就是不放心。還好我也年輕過,還好我也有過二十出頭的年齡,還好我也遇到過她這樣同樣經歷的女孩。只需半個小時“話療”,說到她心坎里,她覺得很受用,內心得到了釋放。 其實咱也不說咱技術有多好,最起碼態度要好。還是那句話,偶爾治愈,常常去幫助,醫者仁心,就是這樣了!
《令人心動的offer》在騰訊視頻開播了,這次主要講述醫學生們的故事。醫生是一個專業度極高的職業,因此有著一段非常漫長且復雜的學習過程。例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任醫師陶勇就在節目中表示一位醫學生想要拿到博士學位最短需要8年,但絕大部分則需長達11年到12年才能拿到(至少5年本科、3年碩士、3年博士)[六六六]除此之外,博士醫學生畢業后想進入三甲醫院,也需通過多道嚴格的關卡,且競爭相當激烈,例如有70個人通過簡歷初篩,那么在復篩環節可能就只剩7個人了,最后被錄取的更是僅有1人[吃驚]不得不說,這真的非常嚴格了啊。不過嚴格的篩選標準也是對大眾的負責!大家覺得呢?
陶勇說的培養一個醫生難,應該是培養一個好的醫生難,畢竟現在專科都有醫學專業,很多學了個皮毛的也自稱醫生,然后開個小診所啥的看點小病小痛沒問題,而那些跟死神搶病人的醫生培養出來真的很難,鳳毛麟角,人力物力還要學醫本人的悟性天賦結合,確實好難。
《令人心動的offer》本季是醫生季,陶勇醫生在節目中科普了培養一個醫生有多難!一個成熟醫生的養成到底要多久:首先要通過五年本科、三年碩士、三年博士的學習,然后再通過簡歷初篩、復篩、面試、筆試、心理測試的層層關卡,想要進入和留在三甲醫院都并非易事,后續的進階和成長更是需要不斷臨床學習和實踐,不得不說培養一個醫生真是太難了!
“什么叫從醫學生到醫生,就是要終其一生去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好醫生。”陶勇這一句真的是生動的說出了醫生的學無止境。 就像電影《中國醫生》展示的,每一位醫生,都是了不起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