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表彰先進、弘揚典型,激勵廣大衛生健康工作者獻身衛生健康事業,2021年9月,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會同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發布《關于表彰上海市衛生健康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的決定》。經歷長達3個月的嚴格評選,交大醫學院附屬胸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心內科主任何奔教授榮膺“上海市衛生健康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并受市衛生健康委通報表彰。
“醫者,除病痛,助安康,慰疾苦。所以,人們常說,醫者仁心。”這是一位在臨床一線耕耘奮斗近40載的“老醫生”對“小醫生”的寄語。讓我們一起走近何奔主任,感受他幾十年如一日的醫者之路。
沒有特需,只看普通專家門診的“一把手”
上面那段對話,其實是何奔回答學生“為什么不看特需只看普通專家門診”的疑問時說的。作為上海交大的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導,國家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國務院特殊津貼;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十佳醫生”“中國首屆十大口碑醫生”,“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若論榮譽、論口碑、論醫術,何奔都無疑是國內最頂尖的心血管病專家之一,但作為上海三甲專科醫院心臟中心的一把手,在胸科醫院的門診排班表上,他的名字卻只出現在普通專家門診。
“看了10年高血壓,第一次有人給孩子四肢都測血壓。如果不是何主任,我女兒的病就要被耽誤了,要是能早點看上大專家的門診就好了。”這是一位主動脈縮窄卻被當成難治性高血壓整整10年的女大學生家長的感言因為門診女孩的一句“兩條腿總是冰涼,皮膚還像有螞蟻在爬”,這是下肢血供不足的表現啊,會不會是主動脈縮窄才導致的導致的上肢高血壓,下肢低血壓?何奔教授果斷給患者進行了四肢血壓測量,果然發現上肢血壓居然高于下肢60mmHg,CT造影也馬上證實了診斷。正是臨床工作中一個個類似這位女孩的患者經歷,讓何奔覺得“真正急需救治的病人,可能并不會出現在特需門診。降低門診的門檻,才能讓更多的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療”,所以他只開放普通專家門診預約,經常碰到電腦上限制加不了號,他還時不時讓患者掛個普通專科門診號就看。“讓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找得到我,讓更多的普通老百姓(603883)看得到大專家”一直是他的一個基本想法。
萬里單騎,出國帶教“洋”醫生的中國醫生
2018年8月,何奔教授受烏克蘭國家心臟中心的邀請,前往烏克蘭首都基輔,幫助烏克蘭成功施行了全國首例左心耳介入封堵術并接連完成了三例手術帶教。歸程那天,烏克蘭心臟病專家伊格教授親自到機場送行。他對何奔教授不遠萬里前來傳授手術經驗表示衷心地感謝,特別希望兩地今后有進一步合作的機會,能夠派出烏克蘭的專家到中國進修學習最先進的技術。此次 “傳經之旅”不僅增進了中烏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也擴大了中國心血管在歐洲的影響力。
其實這并不是何奔第一次走出國門向“洋”醫生展示中國實力。2017年8月,來自中國的多中心臨床研究EARLY-MYO站上了世界頂級心血管學術會議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的舞臺,何奔受邀在最新突破性研究專場做主題發言,提出了“心梗溶栓-介入序貫治療”的新概念,,倡導得了心肌梗死不應該盲目等待介入,盡早溶栓有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策略”。研究還同步刊登于國際頂級期刊《循環》,獲評“2017中國心血管病十大科學研究”。此后,何奔又先后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心梗后心肌損傷新分型和心腎綜合征新分型,前者被寫入衛生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教材,后者被寫入中國心腎綜合征指南。何奔仍在期待不久的將來,再次讓世界聽到來自中國的醫學標準。
開拓進取 屹立新技術“橋頭堡”的“領軍人才”
何奔教授始終堅守在臨床一線,他堅信來自臨床一線的需求才是醫學創新的源泉。他常說,臨床實踐中未被滿足的需求。才是引領創新的動力。在臨床實踐中,他常常能用敏銳的目光去感受臨床需求與前沿技術的融合之光,始終站在新技術發展與引領的橋頭堡。早在2002年,已經是冠脈介入領域著名專家的何奔,就敏銳地看到中國作為房顫大國,卒中大國,心源性卒中的的防治任務十分艱巨與迫切;因此他又開始潛心研究能夠預防房顫患者腦卒中的“左心耳封堵”新技術,他到美國參觀學習當時還未成型的“PLATTO左心耳封堵器”;因此當歷經十幾年臨床研究的這項新技術來到中國的時候,他很快掌握并成為上海首位“左心耳封堵”全球標準培訓導師。他開展了全國首例的“房顫消融聯合左心耳封堵+冠脈介入”一站式手術;在全國超聲大會上演示了全國首例“單孔ICE左心房內指引下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全國首例經巨大房間隔封堵器左心耳封堵術;他發起并編寫制定了中華心血管病學會的“左心耳封堵”專家共識,主編了《左心耳封堵術---技術要點與實戰攻略》并獲得堪稱出版界大獎的國家級基金資助(全國每年各行各業就100本圖書),極大地推廣了左心耳封堵技術在我國的普及推廣。最近,他又帶領團隊向二尖瓣反流領域進軍,通過一個小小的夾子,把已經損壞無法對合的二尖瓣兩扇“大門”進行經導管修復治療,取得了很好的臨床療效。他參與多項國產心血管介入器械的創新研發工作(包括左心耳封堵器、二尖瓣夾合器,心室降落傘等)并積極推動上市前臨床研究,助力“中國制造”,讓中國器械和中國技術一起走出國門影響世界。
他著作等身,100余篇SCI論文,總影響因子近500分,學術H指數高達36,被推選為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血管分會全國副主委,中華心血管病學會全國常委。
都說選擇了醫學就選擇了責任。何奔始終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甘愿傾注自己畢生的精力給他的病人、給他的學生、給他熱愛的心血管事業,以醫術贏得患者新生,以醫德收獲病人尊重,在平凡的崗位上閃耀著不平凡的光芒,無愧“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