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梅花”景觀別具一格
長樂梅花鎮建設宜居商業美麗鄉村
海邊的房子錯落有別,古城的街道上美食琳瑯滿目,老老少少歡天喜地……近年來,長樂區梅花鎮圍繞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深入發展,人民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
西石龍古街充滿了釣魚文化的彩繪。(梅鎮照片)
促進鄉村文明和生態美
自駕在梅鎮梅新村的濱水路一路直行,村里的道路干凈寬闊,房子整潔典雅,路邊的海灘干凈整潔,風景秀麗。村民林一波已經在梅花鎮生活了幾十年。他告訴記者,梅花鎮曾經是一個有點雜亂的漁村。許多村莊都是用泥土鋪成的。經過幾年的不斷改善,通過硬化路面,也通過污水管網,村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
改造離不開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積分制度的推廣。梅花鎮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提高村民環境整治意識,梅花鎮積極踐行積分制管理模式,安排村兩委干部、村民代表、黨員擔任微網負責人,并按月對村民進行全覆蓋評價,將村民日常行為轉化為可量化、可評價的數據指標。
“這個月每個人的分數都很高。下個月,我會注意衛生,盡量多換米飯。”12月10日,梅花鎮的愛情超市非常熱鬧。村民們在貨架上比較分數,交換商品。據了解,依托愛心超市,梅花鎮制定了積分兌換規則,明星家庭可在超市獲得積分兌換各種生活用品。
在積分制度的鼓勵下,每個村莊的面貌都更加美麗。村民們攜起手來,建設宜居鄉村,讓鄉村復興之路越走越寬。
農業、文化與旅游相結合,生產出美
12月10日凌晨5點,梅花鎮美城社區駐地干事閔東開始了忙碌的一天。買食物,準備食物……作為海豐餐廳的老板,他必須提前為當天的客人準備好食材。
“近年來,這個村莊變得越來越受歡迎。每逢節假日,餐館幾乎每天都爆滿,一些村民回來開民宿和餐館。”關敏東告訴記者,用老百姓的話來說,梅花鎮的好日子都干了。
過去,梅子鎮大部分人以捕魚為生,基本靠天氣吃飯。作為傳統的漁村,梅花鎮目前保留著豐富的漁業文化和各種特色食品。為了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梅花鎮轉變思路,探索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今年1月,梅花鎮舉辦了福州魚丸美食節。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欣賞歌舞,品嘗美食,促進當地水產品的銷售。
思想一變天地寬。近年來,梅花鎮著力發展“濱海休閑旅游小鎮”,結合漁港、漁村、漁民等文化元素,不斷完善小鎮公共服務設施。
從梅鎮西石龍往里走,青石路蜿蜒向前,不時出現的彩繪讓人眼前一亮。“西石龍位于梅花古城東門外,全長約200米。這是梅花鎮過去通往碼頭的唯一一條路,”社區秘書Masi說。這條街過去到處都是商店,但現在所有這些老房子都被保存和修復了。我們正在招商引資。下一步是打造一條有當地美食的老街,并擴大這里的文化和旅游產業。”
打造精品社區,美麗生活
小區小,民生大。從“村”到“社區”的轉變需要民生建設。今年以來,梅花鎮著力打造精品社區,推進老年人食堂建設,“四點半”上課,讓村里人也能享受到高品質的生活。
走進梅花鎮梅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十幾位老人自得其樂,有的聊天,有的下棋。“我們在好時代,過著美好的生活!”85歲的張先生笑著說。
中午時分,張某和姐姐們走進了味道很好的“老人食堂”。“等我老了,在這里吃飯很方便。它既美味又便宜。你只要花10元就能吃到‘兩葷一素’。”剛吃完菜的林一波豎起大拇指,并點贊。
12月9日下午,梅鎮仁愛社區的“四點半課”充滿了歡聲笑語。孩子們在寬敞的舞蹈室和畫室玩耍,墻上掛著老師和孩子們畫的畫。
“自從今年上半年4點半班成立以來,社區已經形成了一個志愿者團隊,他們都是我們村的教師。學生放學后可以接受免費輔導,還可以學習舞蹈、古箏、藝術和其他擴展課程。”舞蹈老師陳子楠說:“我們也是梅花鎮的孩子。我們只是想用我們的知識和夢想回報家鄉。”
孩子有受教育的機會,有受教育的機會,有養老的機會,有住房的機會……安居樂業的景象,構成了梅花鎮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女記者湯唯于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