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又上市了。我省柑橘品質、產量一度位居全國第一。福州以閩江邊的蜜橘和海邊的蜜橘而聞名。經過3年的搶救保護,連江馬鼻陳子樹從此僅存這三棵樹已經長到大約1300棵,預計將恢復往日的輝煌。
橘子樹的果實。
才華橫溢:
名優特產,號稱貢橙
據了解,我國是世界柑橘第一大國。福建柑橘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貢特產。歷史上,馬弼種植的柑橘有兩種:一種是陳柑,主要用于長壽和喜慶活動,數量較少;第二種是薩摩,是一個很好的品種,果肉酥脆,酸甜味很濃。它在當地被稱為貢品橙。它是一種特殊的貢品,也是歷史上的佳品。
9日,記者位于馬筆鎮工頭村玉店家農場看到,一塊面積約12畝的農田種植了兩批馬筆薩摩樹:短約70厘米,還沒有結果;那個高的已經長到1.5米了。樹上掛著幾十個水果,有綠的,有黃的。
據連江文史專家張振英介紹,馬鼻陳皮有兩大特點:皮質油膩,耐貯藏,收獲后放在陰涼處,8個月新鮮;橙肉脆渣少,味道很獨特。《中國果樹》這么評價:馬鼻蜜橘品質好,產量性能好,是當地栽培歷史悠久的好種子。
“這種橘子的味道源于當地獨特的土壤條件。馬壁位于羅源灣,歷史上一片汪洋大海,經河流沖擊而形成平原。島嶼也逐漸變成了山丘,這些山丘被馬鼻人稱為“碼頭”。種植薩摩的橘園位于馬壁平原的東南角,地勢低洼。每年雨季或臺風來臨,這里雨水與海水交匯,土壤常浸泡在“半咸半淡”的水中。因此,薩摩果味道獨特,多汁,酸甜。”張先生說,土壤專家還把這些橘子移植到其他地方,結果發現味道很不一樣。
如今,馬比尚有許多橘園遺址,如塘廈橘園碼頭(在“碼頭”地上種植橘子,俗稱“橘園碼頭”)、陳山橘園碼頭、光橋橘園碼頭、官塘橘園碼頭、千村橘園碼頭等。
馬鼻柑樹約1300年。
重生:
從3個增加到1300個
但在20世紀80年代,由于缺乏管理等原因,面積逐漸縮小。當地農業部門曾在馬筆光橋砍掉大量橙枝,用柚子苗做砧木,嫁接,每株補貼50美分的優惠條件鼓勵群眾重新種植。2000年以后,當地人也嘗試過種植,但效果不明顯。
2019年,薩摩果遭受了一種疾病,導致大面積果樹死亡。縣里只剩下三棵母樹,它們都足夠老了四十多年來,基本沒有結果。
為了留住“舌尖上的鄉情”,連江決定對瀕臨消失的當地精品進行凈化回春,進行搶救保護。福州市種子服務站、連江縣農村局、馬比鎮政府等單位邀請果樹專家進行果樹修剪、擴種、育苗,然后在馬比鎮工頭村進行栽培。目前,作為2022年作物高產優質綠色新品種展示示范推廣項目,馬鼻陳子樹已經落地大約1300棵樹。連江縣玉店家農場負責人林瑞暖介紹,從目前的生長情況和結果來看,可以說,馬鼻柑當地的種籽保護工作已經見效,再過一個月左右,果實就會全部成熟。這意味著市民可以吃到失散已久的馬鼻蜜桃。
相關閱讀
產于福建省的橘子
產于福建省的橘子是福州市市果,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年產量近10萬噸,占全市水果產量的一半,產地多分布于閩江下游兩岸,故有“閩江橘子紅”美譽。產于福建省的橘子,不僅鮮紅美觀,皮薄汁多,甜酸適口,又有納福招吉、福壽吉祥之寓意,備受群眾喜愛。(記者鄭瑞陽記者吳啟發曾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