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鳳河茉莉花基地。林雙偉攝
福州茉莉花茶,還是“老滋味”。
湯色黃綠明艷,入口“冰糖甜”,唇齒間流連鮮花......在“世界茉莉花茶發源地”福州,“千百年的制造”依然芳香四溢。
福州茉莉花茶已不再是過去的“老味道”。
茉莉花插花表演。(資料圖)記者鄭帥攝
擴大銷售,投資建設產業園,籌備2022年首屆中國茶博會,將給她帶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一杯“茉莉花茶”是傳承和弘揚民都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福州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
初冬,新茶已經上市。讓我們走進福州的茶葉企業和茶葉市場,感受一下福州茉莉花茶的振興。
花匠在花田里摘了茉莉花。(資料圖)記者鄭帥攝
Cetti設定了基準
放眼整個福州市,大街上的許多茶館和茶店都把最新款的福州茉莉花茶擺上了貨架。根據包裝、茶基、加香系統等不同,單價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近年來,中國茉莉花茶行業回暖,銷量、金額、均價均保持整體增長。其中,福州茉莉花茶以均價最高成為行業龍頭。
市場是最敏銳的。“均價的上漲與茶葉質量的提高密切相關。好茶是好價錢的基礎。”閩榮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德興說,閩榮茶業是福州一家老牌茉莉花茶企業。
每年6月至9月是福州制茶的高峰期。作為整個制茶季的“壓軸節目”,在福州茉莉花茶王大賽上,八九十支新茶樣打起了“擂臺”,爭奪“茶王”的稱號。
據悉,茶王大賽已經舉辦了14年,每年都有6位“茶王”。這既是對福州新茶好茶的一種褒獎,也是行業建立的一種評價體系。
在制茶中,每家都有自己的“氣質”,但在福州茉莉花茶的低潮期,曾經沒有“氣質”,沒有標桿,他們滿足于“剛完成”。
2008年,福州茉莉花茶產業因小作坊生產多、競爭無序、質量參差不齊而陷入低迷。隨著巖茶、龍井茶、普洱茶等的興起,福州茉莉花茶在“茶圈”逐漸被“邊緣化”,成為“勞保茶”、“抗熱茶”,價格降至每斤十到三十元。失去市場競爭力的茶葉企業也暴跌至20多家。
茉莉花茶產業已引起福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同年,福州迅速成立產業聯盟,開始布局振興。參與了整個過程的市農業農村局工業司副司長張建生告訴記者:“我們當時就達成了共識,一致認為提高質量、樹立標桿迫在眉睫。”
2009年,在福州市農業局(現福州市農村局)的指導下,首屆福州市茉莉花茶王大賽正式舉辦。比賽期間,共有60多個茶葉樣品參賽,幾乎涵蓋了當年所有的茶葉企業。6 + 1”的標準。
“算下來,我參加過6次茶王比賽。”金豐陽茶業有限公司的倪昌某,在中國老字號福州茶廠老師傅余金華的指導下,不可小覷。他在六次茶王比賽中獲得了四次“茶王”,3個“金獎”。
福州茉莉花茶。鄭帥攝
“多年來,我一直在比賽中磨練技藝。”為了泡好茶,倪昌謀專程到福鼎買明前茶,在三伏天開始泡花茶。他的烘焙技術進步很快,這是分秒計算的。“茶王在業內的聲譽越來越好。茶葉樣品越多,競爭壓力越大。分數非常接近,有時只有零點幾分的差距。”正是這場“優中選優”的比賽,激發了倪昌謀對茶葉的更高追求。
同期,福州在全國率先開創了傳統工藝傳承人、傳承人競逐制度。每兩年舉辦一次福州市茉莉花茶傳統工藝傳承人與傳承人大賽,招募人才,努力破解人才缺口危機,推動技能傳承由主動引導向自發參與轉變。
圍繞茶王大賽、傳承大賽,福州還組織了包括福州茉莉花茶文化節、茶王品鑒會等一系列衍生活動,形成了一系列文化事件IP,影響力不斷擴大,受到廣泛關注。
Esertium,凝聚向心力。“茶王”們拿出了自己的真本事,埋頭提高自己的技能,幫助這個行業度過低谷期。在2010年福州茉莉花茶新年茶會上,當年的五位“茶王”只有450克以5.2萬元的價格售出。5年間,福州市茉莉花茶企業從20多家發展到100多家。2021年,春倫、敏榮、富民茶等茉莉花茶企業進入中國茶葉行業百強。
進入各大茶館,茶王、傳承人等裝飾獎項總是擺放在門口最顯眼的位置。在“老品牌”于德芳、“茶七代”張晨輝的感慨中:“前一兩年的比賽茶葉樣品,只有很個性很突出。”現在好茶越來越多了,無論是顏色還是香氣。”
十年來,從“勞保茶”到“精品茶”,福州茉莉花茶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茉莉花茶比賽的評委們正在品香。(資料圖)記者石美香
春秋十年盛放
在這十年里,福州大部分茶葉企業迎來了“覺醒時刻”。
“在這十年里,綠茶在高端茉莉花茶中的產量和產值增長了10倍。”福建綠名酒香精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武磊表示:2012年,綠茶行業調整定位,放棄過去批量生產“抗熱茶”的老傳統,轉向高端茶產業,拓展線上線下市場。
除福州外,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東北等北方地區也是茉莉花茶的主要銷售地區。與傳統印象不同,福州茉莉花茶在這些地區并不占優勢,張一元等“北派”老牌茉莉花茶公司占據了更大的市場份額。
“與產量相比,福州茉莉花茶并沒有優勢。但質量不止于此,做工,我們都要做到。因此,我們決定尋找一種新的方法來提高我們的產品質量,直接瞄準中高端市場。”據武磊介紹,在政府的指導下,綠茶緊跟轉型步伐,從過去的200多份茉莉花茶樣品中挑選了30多份進行精心包裝和設計。
多年來,綠明一方面不斷提煉傳統香精工藝,培養傳承人,將“九香”的高品質追求鐫刻進產品“基因”;另一方面,組建年輕的運營團隊,培養電商主播,進駐抖音、淘寶等平臺,拓展線上銷售渠道。
對綠茶的探索是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據統計,2021年福州茉莉花茶產量1.全產業鏈產值約58.3億元,占全國茉莉花茶產值1/5個以上。以春倫集團為代表的茶葉企業,去年產值達到19億元,同比增長15%.
蓬勃的發展態勢之后,是政策的堅定支持.近年來,福州相繼出臺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支持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發展九條措施等政策,扶持引導茶產業;同時不斷擴大現代茶業項目扶持范圍,在閩清推動建設福州茉莉花茶產業園,在市場開拓、品牌建設等方面予以支持;市農業農村局更積極為企業牽線搭橋,支持企業“走出去”,參與各地博覽會、交易會,接洽更多項目,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穿過大街小巷,五里亭立交橋下,“老福州”們喜愛的“福州茶城”——開市30年的五里亭茶葉批發市場,也正迎來升級改造.昔日“福州茶城”即將升級為世界茶港,打造集茶葉產業鏈大數據中心、福州茶文化傳播中心、電子商務、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研發中心等于一體的全國性茶葉貿易交易中心,吸引更多的茶產品、茶商、茶客“走進來”.
茉莉花茶茶王榮譽獲得者倪昌謀向小朋友展示茉莉花制茶工藝.(資料圖)記者 石美祥 攝
向國際標準邁進
福州茉莉花茶,一直是中國溝通世界的“使者”.她見證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脈動、福州茶港的鼎盛繁榮……這條開放之路,延續至今.
“福州茉莉花茶一直在嘗試‘走出去’.”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1年福州海峽茶業交流協會成立后,始終堅持打響福州茉莉花茶品牌、推動交流茶文化等,“辦會,是福州茉莉花茶文化交流的橋梁,打開了世界看福州的一扇窗.”
2011年,“國際茉莉花茶發源地”會議在福州召開,120余名國內外嘉賓與會.會上,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福州市“世界茉莉花茶發源地”稱號,這是世界上首次公認一種茶類的發源地.
2012年,“世界茉莉花茶文化鼓嶺論壇”召開.此次論壇是世界茉莉花茶文化交流史上參與國家最多、出席嘉賓規格最高的一次盛會,成為推動福州茉莉花茶文化交流的里程碑.會上授予福州茉莉花茶“世界名茶”的稱號.
2014年,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上月底,發源于福州的茉莉花茶窨制工藝,作為“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的組成部分,被正式納入“世界非遺”.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于弘揚中國茶文化很有意義.要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在與世界接軌的過程中,人們發現,國際舞臺上出現了更多福州茉莉花茶的身影——世界遺產大會、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進博會、數字峰會……向外的道路越走越寬,福州的步伐更加鏗鏘.
既要走出國門,也要香飄萬家.福州茉莉花茶,正通過節慶、文旅活動,走進千家萬戶.
去年,福州先后成功舉辦第七屆茉莉花主題文化節、首屆福州(倉山)茉莉花茶文化節、福州茉莉花茶茶王首場品鑒會等活動;同時,著力打造15個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大眾茶館,促進農、商、文、旅業態相互交融,持續打響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名片.
在今年5月公布的中國茶葉區域公共品牌價值評估報告中,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價值達到38.70億元,十年間實現翻倍增長.
“十四五”期間,福州提出了“百億茶產業”的目標,再次彰顯了發展茉莉花茶產業的決心和雄心:到2025年,努力培育10家以上產值過億的龍頭企業,實現品牌價值再次躍升,邀請世界共飲這杯“福州茶”.(記者局域網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