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了《福建侯橄欖集約化選種收獲6.4萬畝》的新聞。福建后的橄欖青翠飽滿,是“紅”的。
Minhou Olive是央視新聞的常客。早在2016年和2019年,中央電視臺記者就來到白沙鎮大木城村報道當地的橄欖。央視新聞播出的橄欖收獲場景還在白沙鎮,白沙鎮是閩侯縣橄欖種植面積最大的鎮,生產的新鮮橄欖質量也是全縣最好的。
近日,記者來到白沙鎮馬坑村的綠色百合農場,看到一串橄欖樹像玉石一樣掛在樹枝上,果農用高高的梯子,放在籃背上,輕輕一抓,橄欖樹便全部落進竹籃里。果農陳靜告訴記者,綠百合橄欖園種植面積約300畝,主要種植的橄欖品種為“福蘭”2”,今年產量可達50萬斤。白沙當地氣候適宜,土壤深,土壤疏松肥沃,酸性弱,故“富蘭”2號”果實較大,果肉飽滿,單果重量可達9.5克至12.6克。此外,當地出產的新鮮橄欖還具有入口酥嫩、渣化、味甜不澀的特點。
青橄欖在4月和5月開花,果實在10月到12月成熟。一旦成熟的水果從樹上摘下來,就可以簡單地采摘、清洗、袋裝、密封和冷藏保存到明年3月。經過二次加工后,橄欖可以做成蜜餞出售。”閩侯縣橄欖協會會長熊雙偉告訴記者,青橄欖的商品經濟價值高,不僅受到當地人的青睞,也受到廣東食客的青睞。
閩侯縣種植橄欖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流行,橄欖被列為福州當地的貢品。1996年,該縣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命名為“中國橄欖之鄉”。據統計,目前福建侯縣橄欖種植面積約為6.4萬畝,主要分布在岷江兩岸的紅衛、白沙、下羅、朱祁、京溪、甘蔗等鎮;橄欖產量占全國五分之一以上,今年預計產量約5萬噸,產值約為7億元。
近年來,白沙鎮不斷加強新鮮橄欖品種的選育。除“富蘭2號”外,“凌風”和“麻城”也已成功繁育“竹溪一號”等優秀生鮮品種。熊雙偉告訴記者,在這些品種中,來自白沙鎮連城村靈峰自然村的“靈峰”最為著名,最高價格可達一斤200元。此外,隨著閩侯縣橄欖種植的規模化、標準化,全縣已有40多個百畝以上的連續橄欖農場。有8個500多畝的連續橄欖園,22個橄欖專業合作社和橄欖家庭農場20戶,全縣通過“三品一標”認證的橄欖企業有17家。
橄欖在帶動鄉鎮種植業的同時,也帶動了閩侯縣農業經濟的發展,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閉環。據統計,在橄欖產品深加工方面,閩侯縣有30多家橄欖加工廠。未來,閩侯縣將繼續培育優秀橄欖品種,為閩侯縣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更多“養分”。(記者)?譚香?通訊員潘玉婷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