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科學城如何大力建設宣傳規劃
福州高新區計劃建設全國第一所“先進、精密”的新型研究型大學
近日,《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4個五年規劃草案》和《2035年長期目標綱要》公布,提出將福州高新區建設成為高新區、大學城、創新型城市“三側一體化”戰略格局的東南(福建)科學城。
打造全國第一“高精尖”新型研究型大學
“十四五”期間,福州高新區將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一流高科技園區”為愿景目標,緊緊圍繞“福建科學城”戰略定位,立足福州,統籌閩東北,銜接閩臺,融入“一帶一路”。園區將建設成為產業技術創新領先標桿、高成長企業生態區、政企融合發展示范區、數字場景應用先行區、創新治理科技新城。
大力推進福州高新區與大學城聯動融合發展,以福建科學城建設為重大抓手,通過引進建設民都創新實驗室等一批高水平研發機構,進一步推動海西研究院、福州大學等高校機構釋放創新對產業的支撐作用,柔性電子研究院和國家創新平臺。打造福州乃至福建省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依托福建科學城建設契機,探索新型公辦大學辦學模式,引入基金會方式,并成立董事會,負責研究型大學的辦學戰略決策、管理運營等,培養新興產業急缺的研究型、復合型、實用型人才,致力于打造全國第一“高精尖”的新型研究型高校。
建設“一帶一環”,兩個核心,五個區域,三個節點”
“十四五”期間,福州高新區將以“產城融合、區域融合、以人為本、集約高效、綠色智慧”的理念為總體規劃,推進與福州大學城的整體聯動發展,實現全區域一體化、一體化發展,建設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城”。力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科、產、城、文、景一體化發展的典范和標桿。
立足高新區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打造“一帶、一環、兩個核心,五個區域,三個節點”發展空間格局,優化福州高新區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要素配置。
“一帶”指的是濱江創新帶。依托五龍江、大壯溪的秀美山水,將高新區海西園區、三創核心區、生態總部園、數字總部園、南島文創園連接成一條帶狀。
“一環”是連接雙龍溫泉、岐山景區、五都溫泉、水石林、南島村落歷史建筑、宗教文化和岐山湖公園的旅游功能環。
“兩核”是指以大學城、海西苑為核心的創新核心,以南峪鄉水溪林、浦口村公共建設集群為核心的公共建設核心。
“五大片區”分別是海西園創新區、南嶼鎮片區、梁源高端制造區、岐山旅游區和雙龍溫泉養生區。
“三點”是位于梁源高端制造區、岐山旅游區、雙龍溫泉養生區三個服務中心節點。
建筑121 x工業生態系統
“十四五”期間,福州高新區將依托數字經濟產業園、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園、海西信息通信產業園等產業載體,大力發展“121X”產業體系。“1”是數字經濟特色主導產業,“2”是生物醫藥和光電子兩大重點產業。“1”是指現代服務業的主要支撐產業,“X”是指一批面向未來的新興產業業態。
打造數字經濟特色產業集群。立足產業發展的基礎,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加快場景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努力將數字經濟產業建設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的樣板,力爭成為全國領先的數字經濟高地。
加快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產業。依托區域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大力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研發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持續引進培育生物制藥、醫療器械、海洋生物等一批高端項目,培育發展生物技術、服務等前沿業態。
積極瞄準先進園區,聚焦當地科技企業和高端人才發展需求,共同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市場化、高端拓展,加快生活方式服務業向便利化、品質化、國際化提升,努力與先進制造業形成“雙輪驅動”態勢。
全面改善民生
“十四五”時期,福州高新區將以“全面改善民生”為目標,推進建立富民安康幸福的民生福祉體系,高質量推進城市一體化發展。
大力推進江濱路、縣道117南港橋連接工程、岐山大道二期、星湖路、智匯大道、綠蔭路、新南大道、高新二路、高新三路等道路項目建設改造,形成完善的園區道路體系。
加快醫療保障服務體系建設,探索與春雨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醫科大學等知名醫療機構共建福州分院,推進高新區醫院、榮橋國際醫院、南島中心衛生中心提升工程等醫療項目建設。
穩步推進兩園中心小學、園區閩江師范學院附中等教育配套項目建設。為滿足園區高端人才子女國際教育需求,引進知名雙語幼兒園和國際中小學,提升教育水平。
在規劃空白區和遺忘區規劃建設一批微型人才園區和口袋公園,建設城市公園綠地五分鐘步行服務圈。
詳細規劃詳見福州高新區官方網站。(記者徐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