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閩江邊上的千年古村落——閩侯白沙鎮湯院村以“湯”聞名,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道路上,湯院村憑借著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脫穎而出。在立足于優質溫泉的基礎上,這個千年溫泉古村進行了溫泉露營和臍橙、橄欖采摘等“溫泉+”探索,讓溫泉和多種旅游業態碰撞出“1+1>2”的火花。
據史料記載,湯院溫泉始于唐代,這里的出水地層為火山巖,有三處老泉頭,礦物質含量高。北宋文學家曾鞏、南宋愛國名相李綱等都曾到此洗浴,并留下題詠,湯院后山至今留有多處摩崖石刻。隨著社會發展,湯院溫泉已成為湯院村鄉村旅游的“燙金名片”,陸續建起的19家家庭式溫泉館也讓溫泉產業的經營更加壯大。
16日,記者驅車來到位于閩江岸邊的HIHIHIDE湯院·溫泉營地,瞬間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一碧如洗的閩江邊上,樹木、淺灘、清水、重山與草坪上搭起的一頂頂天幕,組成冬日里的一幅畫作。
“游客可以來露營地燒烤、泡茶、涮火鍋,晚上還可以K歌、看電影。露營地占地20畝,有露營帳篷8個、過夜帳篷6個,目前可容納150人。” HIHIHIDE湯院·溫泉營地管家鄭禮潤說。
作為土生土長的湯院村村民,HIHIHIDE湯院·溫泉營地的落地也讓鄭禮潤圓了夢。曾經是貨車司機的他,為打拼生活常年漂泊在外,與家人聚少離多。如今,鄉村振興的好政策讓鄭禮潤有了新事業,他與另外兩名“90后”青年一起創業,打造出集露營、親子娛樂、特色碼頭經濟、研學配套于一體的露營品牌,也為湯院村的鄉村旅游帶來了新活力。
“原先,湯院接待游客以冬季為主,基本是10月到來年1月,游客到村時間段很短,而露營的時間點正好是夏天,可以彌補夏季沒有人流的空缺。以前的游客偏向散戶,有了露營地后,承接了很多公司團建,客戶群體漸漸偏向年輕化。” 湯院村黨支部副書記鄭武炬說。
溫泉+露營文化讓湯院村鄉村旅游發展優勢漸顯。湯院村出產的臍橙和橄欖也借著溫泉旅游的火爆找到了新銷路。記者在湯院家庭溫泉館看到,一袋袋的橄欖擺放在溫泉館前廳,等待著前來泡溫泉的游客“收入囊中”。
“原來我們的臍橙、橄欖都是送去批發市場售賣,現在溫泉館和露營地吸引了很多游客,游客們泡溫泉時路過采摘園也會來采摘,也帶動了我們種植的積極性。”湯院村農戶劉用農對記者說。
“露營地的入駐吸引了很多游客,我們的傳統產業也得到了發展。來采摘的人多了,我們的客單價就高了,農戶還可以把農產品放在露營地、溫泉館進行寄賣。”鄭武炬表示,對于湯院村的未來,目前已有規劃,“接下來,我們將把湯院打造成集休閑度假型、田園采摘型于一體的生態宜居新農村,希望可以吸引更多鄉賢回鄉創業、更多游客前來游玩,把湯院旅游的名片打響,讓鄉村發展得更好。”(記者 譚湘竹 實習生 林陽舟 通訊員 林燁 吳羽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