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備受矚目的央視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如約而至,其中,有哪些福建元素?快來一起看!
非遺南音元素首登央視春晚!
在2023年春晚舞臺上,福建廈門市南樂團、泉州師范學院、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亮相了!青年歌手譚維維攜手世界級非遺“南音”藝術家演出歌曲《百鳥歸巢》。
以世界級非遺“南音”為底色的歌舞《百鳥歸巢》,讓流行音樂與文化遺產邂逅碰撞。
南音是啥?
南音源于唐,成于宋,發祥于泉州,有中國音樂活化石之稱。
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因發源地為福建泉州,用泉州方言演唱,還有弦管、南管等稱謂,流傳于福建和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在東南亞一帶也有傳播。福建民間流傳:“有閩南人的地方,都有南音”。
南音,蘊含著海峽兩岸同胞同根同源的情感紐帶。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百鳥歸巢》是南音四大名譜之一,是一首描繪禽鳥特征、異彩生動景象的樂曲,今年首次亮相春晚主舞臺,是兔年春晚最具文化價值的節目之一。
是誰在演奏?
參演的廈門市南樂團,成立于1954年,前身為廈門金風(金鳳)南樂團,是我國僅有的兩個南音專業表演團體之一。詞作者喻江表示,《百鳥歸巢》是一部打磨了近2年的創新作品。2021年底,她就寫出了第一版歌詞,歌手譚維維及主創團隊為了積累作品素材,專門赴南音的發源地福建泉州采風,了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深入了解了南音的歷史背景、演奏規則、曲譜曲牌后,團隊帶著素材回到北京才最終創作了這部作品。
網友:真的贊
節目播出后,“百鳥歸巢”沖上熱搜。
網友紛紛表示:好看又好聽。
? ?
? ?
有的網友則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底蘊。
莆仙戲首登央視春晚
經過前期嚴格審核和五輪彩排,莆仙戲《踏傘行》選段亮相2023年央視春晚,這是國家級非遺劇種莆仙戲首次登上總臺春晚舞臺↓↓↓
莆仙戲原名興化戲,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有宋元南戲活化石之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稱莆仙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年,媽祖祭典與莆仙戲一同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在2005年央視春晚,媽祖文化以對聯節目形式亮相,展現兩岸一家親為主題的楹聯“品鐵觀音香飄兩岸,拜媽祖廟情系一家”。
莆仙戲《踏傘行》以傘、雨為情感線索講述了同出宦門的兩名早已定親,卻從未謀面的青年男女陳時中和王慧蘭在戰亂中偶遇、相識、相知、相愛的故事。
《踏傘行》由國家一級編劇周長賦創作,國家一級導演徐春蘭執導,國家一級演員吳清華、黃艷艷主演,耗時4年多,邀請全國頂尖專家觀摩指導,歷經15次打磨修改與創作提升,在劇本、表演、舞美、音樂上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黃艷艷飾《踏傘行》中的王慧蘭,國家一級演員,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吳清華飾《踏傘行》中的陳時中,國家一級演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踏傘行》先后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第三十五屆田漢戲劇獎、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年度十大重點扶持劇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等國家級獎項和榮譽,并于2022年9月榮膺第十七屆“文華大獎”。
此外,這位來自福建的社區工作者也登上春晚,你發現了嗎?
“我為何把手伸給了你,我也接受過陌生人的好意”由毛不易演唱的《你好,陌生人》,用娓娓道來的歌聲,聚焦平凡陌生人的善良和暖意,那些曾感動數億網友的普通人,在茫茫人海中被一一找到,你看熟悉的身影了嗎。
在這里
他是來自廈門市湖里區的社區工作者莊志剛,他在湖里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曾被央視點贊的他到底有什么故事?來回顧一下吧!
點滴相助匯暖流
網格員莊志剛為老人講解檢測試劑的使用方式與日常注意事項
莊志剛是湖里區江頭街道金尚社區的一名網格員,曾在武警部隊服役,有12年兵齡。疫情無情人間有愛,在特殊時期,莊志剛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給8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防疫包,為大家送去急需的藥品和防疫物資。
莊志剛所在的金尚社區有15000人,60歲以上老人就有1800多人,這些老人普遍患有基礎代謝疾病。通過詳細的摸底統計,莊志剛建立起一個社區重點人群健康檔案,暖心相助社區居民。
兔年春晚里還有什么隱藏的福建元素呢?眼尖的小伙伴如果有所發現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哦~
癸卯兔年已來,祝大家前“兔”似錦,未來可期!加油努力,“兔”飛猛進!稱心如意,大展宏“兔”!
(來源:央視網、新聞廣角、廈門日報、莆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