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福兔迎盛世,非遺賀新春”非遺進古厝研學活動在古香古色的閩侯縣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文藝家之家舉辦。
“藝術重在簡潔,把這個燈籠花下半部分剪去會不會更好?”國家一級插花花藝師、“歲時清供”傳承人陳榮順在現場講解“歲時清供”市級非遺項目。據陳榮順介紹,“歲時清供”擺件藝術簡稱“清藝”,源于舊時節日人們擺放鮮花、蔬果等作為供品的習俗。“歲時”指某一節日,“清”指供品是清雅的、來自自然界的物品,“供”字的意思經過演變則從古時的“供品”改變為當今“供奉自己的內心,獲得心底的愉悅”的“取悅自己”的理念。
小朋友們現場體驗“歲時清供”非遺項目研學。記者 譚湘竹 攝
活動現場,許多家長帶領著孩子一起參與制作,感受非遺的魅力。黃女士是閩侯甘蔗街道的居民,她帶著三年級的女兒林祾暄參與了此次活動,“一些與非遺傳承相關的活動我都會帶著去,希望通過參加非遺活動,讓傳統民俗在孩子心中留住根,增強文化自信。”黃女士對記者說。
據悉,“福兔迎盛世,非遺賀新春”非遺進古厝研學活動是閩侯縣文旅局和縣文聯主辦的“我們的節日·春節”系列活動之一,從正月初八持續至正月初十,為期3天的研學內容包括剪紙、清供擺件、木雕和街頭文化攝影展,市民可以在不同的活動中體會福州古厝之美,感受非遺魅力。(記者 譚湘竹 實習生 林陽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