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待遇好么?
作為一個有14年教齡的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我很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現在很多年輕人就業就業首選的目標就是考教編或者是考公務員。考教師最吸引人的一個方面,無疑就是有帶薪的寒暑假。那老師的待遇是不是真的就很好?我覺得這個因人而異吧!像我自己當初畢業的時候,私立中學的行情是比公立中學要好。在私立中學工作賺的錢要比在公立中學的老師多很多,所以我當時沒有想到考編制就直接選擇到私立中學教書。唯一的缺點就是壓力很大,而且工作時間超長。勤勤懇懇的工作也并不一定就能換來非常高的工資。而且,除了上課之外,課后的備課和教師自我提升也是非常耗費時間的。工作十多年,現在的我在一個三線城市私立中學,待遇只能夠說六七千左右并不算特別好唯一好的一點就是還有帶薪假期吧,我對現在年輕人就業想考教師的建議就是最好還是考個有編制的吧。畢竟現在就業行情不是很好,很多私立的中學都被并入公辦,但是私立老師并不能得拿到編制內的錢仍然是合同工。現實有太多的不穩定因素了,所以可以考公辦的話就盡量去考吧,除去這個公立私立的問題,我覺得做老師還是挺好的。
怎樣看待深圳取消教師兩貼及績效工資?
眾所周知,教師的績效工資是由基礎性績效和獎勵性績效兩部分組成。基礎性部分就是看不同老師的職稱來分配;而獎勵績效是看每個人的任課多少來分配。但是由于有一些中層干部,任課少反而比較兩個班的班主任績效工資還高。
績效工資本來是好事,初衷是好的,為了調動在職員工的積極性,但沒有切實可行的發放規則。于是,各地大顯神通,各校各自為戰,制定出五花八門的發放規則來,這種分蛋糕的規則,各校制定,決定了弊端重重。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有些工作如家訪,問題生,師德等,是不能用分數體現出來的。教師的工作是個良心活,如果分配不公,勢必造成他們積極性嚴重挫傷而隱性罷工。
對教師實行績效工資制,本身是為了提高教師待遇,獎勤罰賴,激勵和鞭策教師努力工作,多上課,上好課,多勞多得。初衷是好的,這毋庸置疑,相信每位教師聽到后會歡欣鼓舞。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很骨感。把教師30%工資拿出來,進行二次分配,這無疑是一個大蛋糕,大家瞪大雙眼盯著,看領導如何分配。
教師退休后,養老金是由社保部門統一發放的,所有涉及到教師的各項補助,比如教齡津貼、住房補貼,醫療補貼等,獨生子女父母加發的養老金等都已經納入了基礎養老基金之中,退休后就不存在還要補發績效工資的問題。
績效工資是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崗時工資結構的內容之一,除了每月的基礎工資、職務工資、職稱工資、工齡工資等以外,根據全縣經濟發展的水平、財政收入等情況,為財政全額撥款的人員發放的,帶有年終獎金的性質,所以稱為績效工資。
他們在制定方案的時候,當然有參照其他學校的方案。所以在制定后往往很難在教代會通過該方案的。這樣反反復復修改幾次,最后還是偏重于領導。學校中層干部其實工作量不大,應該更要傾向一線教師,才能激發大家的熱情。
一線教師和班主任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中流砥柱,沒有班主任教育工作是很難開展的。而績效工資是我們自己工資里摳出來的百分之三十來作為績效工資的,大家都想拿回自己的本分。分配不公會導致嚴重后果。
有些地方干脆將所謂的績效工資“還原”給老師,因為有了另外的獎勵方式,那就是考核獎。教育主管部門將考核獎作為激勵教師的方式,制定了相關的發放方案。既然是“獎”,就可以拉開差距,真正獎勵教育戰線上的優秀者,其他教師也無可非厚。
以后的趨勢就是取消績效工資,全部還給老師。該多少是多少,根據你的職稱、教齡等條件來區分,鼓勵全體教師安心教學。將來只會用年度考核獎,起到獎勤罰懶的作用。
深圳編制教師,發14個月工資是什么意思?
說明深圳市有編制的教師,除正常發12個月工資外,還有年終加薪的“第13個月工資”以及第14個月工資也叫一次性獎金。
第13個月工資:該金額相當于前一年12月1日到當年11月30日期間收入的十二分之一,計算標準是基本工資,加班費,超時工作費,傭金等.在12月24日之前支付;
第14個月工資:金額相當于目前一般最低生活工資的兩個單位,在前一年的9月1日到當年8月31日之間計算,在9月15日之前支付。
擴展資料
“年末雙薪制”是最普遍的年終獎發放形式之一,大多數企業,特別是外企更傾向運用這種方法,即按員工平時月收入的數額在年底加發一個月至數個月的工資這是一種有保證的獎金,一般外企普遍采用13薪、14薪或更多。
1、12+1的方法,即到年底企業多發給員工一個月的工資。這種是以時間為衡量指標的,只要你做滿了一年,就可以拿到雙薪。但這種方法在香港、新加坡地區已經不常用了。
2、12+2方式,當員工為公司服務了一整年,公司多發2個月的薪水作為獎勵。這是非常靈活的做法,它一般有公司營業指標、客戶指標和個人指標三方面來衡量。一般地,公司營業指標在雙薪中占10-20%,集體工作量占30-40%,而個人指標則在雙薪中占到40-50%的分量。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第14個月工資
百度百科--十三薪
百度百科--年終獎
大學老師工資一般多少錢一個月?
大學老師一般年薪是8-15萬。
大學講師的工資基本上由四大塊組成:職務工資+津貼+課時費+補助。年輕的大學講師在剛參加工作時的工資并不高,一般在5000-7000元間浮動,隨著科研項目和相關教學活動的增多,大學講師年收入可達十萬左右。
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高校開出的待遇不盡相同,但不會有太大的差距。通常而言,985高校對新晉教師的承諾年薪大多在15-20萬之間,并為其提供科研啟動經費、周轉房、子女入學等相關福利待遇。
而普通省屬高校的承諾年薪則大約在10-15萬,其中海歸博士的年薪要比國內博士畢業生的年薪高上一截。
職業發展路徑
一般來說, 大學講師是由助教晉升而來的,是大學教師中的中級職稱。講師如果在學術和科研方面有一定的成績,則會晉升為副教授,進而晉升為教授。但有些陪同翻譯員如果有志向從事教師職業,且具有碩士以上學歷,也可投身到大學講師的行列,從事英文教學。
幼兒園的生活老師一般工資是多少
一般公立幼兒園,班主任月收入2000-3000,輔助教師1500-2000,生活教師1000-1500.
但還需要根據職稱以及老師的等級評選而得出,并且好的學校與壞的學校工資差別很大.
中小學教師薪酬待遇真的很低嗎?
客觀的說,不算很低,否則早就改行了,但也不算高,就維持在一個讓你勉強維持生計的境地。
之所以說低的原因主要在于:
第一是地域差別、學校差別太大,
第二是和同等學歷的群體在一起比,相對太低,
第三是和投入相比,和社會對老師的要求相比,不夠平衡。
首先是地域差別,因為教師工資是地方財政負擔,東部省份和中部、西部省份相比,老師的差別天壤之別。甚至一個省之內,不同的地域差別也很大。有錢的,盡可能就多發,沒有錢的,能不發就不發。
其次是學校差別,好的高中,從地方來講,需要保證老師的相對穩定,所以在經濟上扶持的比較多,課時,班主任費,高招質量獎會想方設法給老師們發一點。但是也很難。因為現在很多地區不允許收擇校生,不允許辦分校,高中少了這筆錢,就沒法發。即使能收、能辦,這筆錢也在財政戶頭,要用還需要很多手續。甚至因為現在的政策要求,有錢也不敢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