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長沙gdp對比
長沙高。
1、2021年,長沙GDP(13270.7 億元)領先鄭州(12691.02億元)近600億元。
2、2022年上半年,鄭州逐漸拉平差距,以28.76億元優勢反超長沙,重回中部第二城。前三季度,長沙再次上演反轉大戲,GDP突破萬億元,反超鄭州183.99億元。
鄭州與長沙GDP相近,誰的綜合實力更強?
不清楚你是不是注意到長沙和鄭州近些年的GDP數據信息發布較為晚。給人覺得這二座城市是一個看一個,誰也不愿意先發布。怎么會那樣?緣故是這兩個城市的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十分貼近,他們都準備超過另一方。
依照2020年的城市歸類,鄭州和長沙歸屬于增加一線城市。十年前,可能非常少有些人會猜疑長沙的整體實力高過鄭州。但如今早已是2021年了,十一年過去,長沙和鄭州的發展趨勢發生了極大的轉變。長沙還比鄭州好么?
不容置疑,武漢是華北地區的關鍵城市和較大 城市。武漢在文化教育、診療、經濟發展等層面有非常大的優點。長沙、鄭州、合肥市等城市都是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鄭州和長沙分別是河南省和湖南的省會城市。他們是分別省區的政冶、經濟發展、文化藝術、科技教育和交通出行中心。也是華北地區關鍵的中心城市和樞紐站。兩市GDP差別并不大,早已進到“萬億俱樂部”。2019年,鄭州地域國民生產總值做到11590億人民幣,長沙地域國民生產總值做到11574億元。
最先,河南省會鄭州不但是全國各地關鍵的綜合性樞紐站、物流倉儲中心,也是人口非常多的關鍵超大城市之一。大家來談一談交通出行。在一般鐵路線時期,鄭州是中國高鐵的心血管。是一個“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省區。進到鐵路時期后,已變成我國“米形”中心;在一般鐵路線時期,長沙是較為迷失的。京廣線僅有一條根據,本省交通條件比不上株洲市。進到高鐵動車時期后,長沙的交通出行影響力獲得提升。很多鐵路在這兒交匯處,這里是中國中間和南邊的交通出行中心,但總體來說,它依然弱于鄭州。
歷史時間及文化如何?作為五次國都,它有很多歷史遺跡。在其中,有兩個全球歷史文化遺產和70好幾處國家關鍵文化遺產保護企業,具備極強的知名度,國際性智能化城市基本建設指日終有一別。
歷史時間及文化如何?作為五次國都,它有很多歷史遺跡。在其中,有兩個全球歷史文化遺產和70好幾處國家關鍵文化遺產保護企業,具備極強的知名度,國際性智能化城市基本建設指日終有一別。
使我們再看一下長沙市。與鄭州對比,兩市GDP具備對比性,但增長速度比不上鄭州。盡管土地面積沒有鄭州大,但人口非常多。值得一提的是,長沙是我國(內地)最具國際地位的城市,也是亞太的文化藝術之都,其知名度好像強過鄭州。
從長沙、鄭州的財政金融儲蓄看來,人口數量超出200萬的鄭州在總產量上具備優點。均值來講,長沙和鄭州是一樣的。除此之外,GDP與財政總收入并不正相關。例如,上海市GDP3.2萬億元,財政總收入7100億元,遠遠地超出人口大省河南省、湖南省。結果顯示,住戶央企、國企和上交占比與GDP計算和財政局收繳相關。不是說GDP越高,財政總收入就越高。一樣的事例還可以用在浙江省和上海市。浙江省GDP5.六萬億人民幣,一般公共性費用預算收益6800億元,比上海市少300億元。
人口老齡化層面。到2019年,鄭州市居住人口做到103五萬人,變成中西部地區居住人口超出1000萬的第二個城市(武漢市為第一個城市),進到我國超大城市隊伍;2019年長沙居住人口僅839萬。長沙市對人口數量的吸咐工作能力較弱,人口增長遲緩。在人口老齡化時期,長沙相對性手足無措。
科學研究層面較為。長沙有湖南師范大學、東南大學、國防科大等多家985、211高校,有著深厚的科學研究整體實力。現階段,鄭州高校僅有一所科學研究整體實力比較有限的211所高校,遠遠不如長沙。
大家討論一下國家的發展戰略。鄭州也是有競爭優勢。現階段,國家適用鄭州基本建設國家中心城市,2017年在鄭州開設自由貿易區試點區,長沙沒有國家中心城市整體規劃,湖南省自貿區(長沙地域)才創立不就。終究,鄭州作為地區中心的影響力要高過長沙,鄭州是全部中華城市群的關鍵,僅僅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次中心。
實際上綜合性看來,二者都是有整體實力變成中間“第二城”,那麼你認為哪一個城市的整體實力更強呢?
長沙與鄭州GDP十分接近,但綜合實力競爭中,誰更勝一籌?
鄭州和長沙分別為河南和湖南省省會,在各自省內都是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在中部地區又都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區域中心城市,兩市在2018年也雙雙邁入了“萬億俱樂部”其中,長沙2018年GDP是11043.41億元,鄭州是10143.32億元。
但是城市的強弱不能光以GDP來衡量,它是綜合經濟、文化、教育、科研、醫療、交通等一些列因素的實力總和,根據經濟日報和華頓經濟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主要城市綜合排名來看,長沙得分為80.4分,全國排名第12位,鄭州得分為79分,全國排名第14位,兩者差距并不算太大。
當然這份榜單主要是從GDP、科研與醫療、交通、城建、綜合競爭力這五個維度進行綜合打分的,也并非十分全面。
我們還可以嘗試從其他的角度來看一看:
從國家戰略定位來看:鄭州>長沙
鄭州的定位明顯高出一級,不僅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而且還是國家中心城市,而長沙雖然也為長株潭經濟帶的核心,但目前還是一個地級市。
從經濟輻射區域來看:鄭州>長沙
此外,隨著我國開始由單一中心城市向城市群、經濟帶方向進行擴展和延伸,因此如果比較的是中心城市,那么還要看其對周邊城市的帶動作用以及周邊地區的向內聚集作用,這方面,交通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如果將其置于各自省份內,鄭州連接著洛陽、開封等地,形成中原經濟圈,而長沙連接株洲、湘潭是構成長株潭經濟圈,但是鄭州同時是隴海線和京廣線交匯之地,鄭州正好處于十字路口,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會匯聚更多的人財物流動,而長沙雖然有京廣線和滬昆線經過,不過滬昆線在重要性上就比隴海線稍微弱一些了。
教育科研能力對比:長沙>鄭州
目前鄭州還沒有一所985大學,211大學只有鄭州大學一所,在這方面,長沙的競爭力非常強,其中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同時頂著985和211的頭銜,另外湖南師范大學也是211院校,可以說教育科研上面,目前長沙還是略勝一籌的。
今后城市發展的比拼已經不再單純是人口紅利的比拼,人才和綜合科研力量的比拼也越來越重要,在這個方面,長沙比鄭州要稍強一些。不過現在,先天不足、后天來補。各個城市都在出臺各類優勢吸引優質人才落戶,這方面鄭州是否會后來居上,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居民幸福感指數:長沙>鄭州
單純GDP高不一定代表當地居民的幸福感指數就高,居民對于自己生活的城市是否有較高的認同感、自身生活是否快樂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這就是我們日常說的幸福感指數,根據《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公布的2018-2019年度美好生活指數來看,在省會城市的比較中,長沙和鄭州均進入前十,不過長沙高居第2,而鄭州位列第9,看來鄭州追趕長沙還有不少路要走。
其實,每座城市都有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路徑,強行的比較沒有太多的意義,比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揚特長,補足短板,切實地提升城市地發展潛力,增進當地居民的福祉,也許這才是最終要義吧。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