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漳州泉州同城化跟福州莆田寧德同城化比,哪個更有發展潛質?
這沒得說,肯定是沿海的城市比較有發展的潛力,一個廈門帶動了周邊的幾個城市,福州雖然是省會,可是明顯近些年發展遠遠跟不上廈門。廈門一線城市的呼聲為什么那么高,就是因為很多人都認為廈門已經具備了一線城市的標準。
廈門打造的 旅游 城市名片已經完全秒過福州,天南海北的游客爭相到來。相對的,廈門的配套設施也一直在起來,什么演武大橋觀景臺,什么BRT自行車道,都是全國首創。還有廈門人的文明素質都是一直在提高, 旅游 城市,廈門真心做得不錯。
還有就是廈門政府官員的執法透明度一直在提升,便民服務也一直在增加,什么微信辦理居住證之類的,真心都是很棒的一些舉措。
去廈門,往往體驗到的大部分是文明,是城市的氣息。
謝邀! 廈門、漳州、泉州同城化 ,與福州、莆田、寧德同城化比,哪個更有發展潛力?
我認為,如果將福建省比喻成一只鳳凰神鳥,那么,廈、漳、泉同城化與福、莆、寧同城化,將是鳳凰的左翅右膀,只有左翅膀,右翅膀同同發力,將帶的福建省這只鳳凰鳥瀚空飛翔,福建將發展的更快更好!
一,廈門市、漳州市、泉州市同城化:
首先廈門、漳州、泉州三市是個鐵三角的關系,市與市之間的文化交流,民間往來頻繁 ,并且同說閩南語,這就多了一層認同感,因此三地民間和睦,交流順暢并且互補性很強。廈門市2017年GDP總量為:4351.18億元,廈門緊挨大小金門,與臺灣島內交往密切。自從89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沒立100平方公里的海滄臺商投資開發區,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相當有規模,2017滄海區取得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1058.88億元,及工業投資額高達431億元人民幣的喜人成績。
而泉州市的GDP最大,2017年高達7548.01億元,泉州擁有福建煉油廠大型石化企業等,工業GDP幾乎占了三個市的一半還多。
如果說廈門、漳州、泉州同組“城市托拉斯”,徹底同城化,那么三市中的互補性將更加凸現,廈門、泉州沖在前,漳州卻可以成為三市的后花園。
漳州2017年GDP:3563.48億元,漳州是著名的僑鄉,旅居海外華僑有70萬之多,并且是臺灣的祖居地,臺胞中有三分之一是漳州人。如果三地同城這鳳凰之右翅膀是鏗鏘有力的。
二,福州市、莆田市、寧德市同城化:
福州市,本身就是省會城市,帶動莆田、寧德發展是駕輕就熟不費什么力氣,2017年福州市的GDP是:7104.02億,雖然比泉州市少433.99億元,但福州市GDP排名在福建省省屬地級市中仍處于第二位。而莆田市2017年為:2045.19億元、寧德為為:1793.87億元。
從目前來看福州、莆田、寧德這個“組團”經濟發展弱一些,但是有福州的帶動,肯定會在短期內快速地迎頭趕上。這只鳳凰的右翼肯定也會雄壯起來。屆時福建省的經濟將會越來越好!
廈漳泉同城化潛質比福莆寧大很多。一是廈漳泉中廈門和泉州是福建確定做大做強的三大中心城市其中的兩大城市,福莆寧中只有福州算是大城市。二是廈漳泉屬于閩南地區,通行閩南語,而福莆寧這三座城市則是分別講三種不同的方言,語言的不通阻礙了福莆寧同城化的發展。三是廈漳泉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口都全面超過了福莆寧。綜上所述,廈門漳州泉州同城化比福州莆寧德同城化更有發展潛質。
個人認為福州莆田寧德同城化比廈門漳州泉州同城化更有潛質,理由如下:
一,福州莆田寧德三城中福州一家獨大,福州是區域經濟龍頭老大,在未來五年后有可能超過泉州的超級存在。而莆田和寧德則相對弱勢,整合后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
二,福州是省會城市,行政級別高,各種資源云集,是政治和文化中心,占據絕對話語權。
三,福州與莆田和寧德地理距離很近。 廈門漳州泉州三城中各有千秋,誰也不服誰,由誰來領導同城一體化呢?廈門政治地位最高,即是經濟特區又是計劃單列市還是副省級城市,從常理上來說同城一體化應該由廈門主導進行,事實上這幾年的閩南同城一體化進程確實是由廈門主導,但是成效一般。 為什么呢?
主要有幾個原因,一,廈門經濟體量太小只有泉州的百分之六十左右,比漳州也多不了太多,所以廈門腰桿不硬說話不粗。
二,廈門 歷史 短暫,文化沉淀少,說服力低,泉州早在兩宋時期就是東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文化底蘊濃厚,我們說的閩南愛拼才會贏精神主要就是形容泉州。 就算是漳州 歷史 也比廈門長久很多。
總結這幾點由廈門主導的同城一體化行不通。 既然說廈門主導同城一體化行不通那由泉州和漳州主導行不行?答案顯然不行。你見過由行政級別低的城市同城化行政級別高的城市成功過的案例嗎。所以閩南地區同城一體化難度很大。
這沒的比,首先你廈門要有能力帶動泉州與漳州,才有資格與福州比,福州的條件與潛力比廈門大的更多,
福州目前想要擴大市區,閩候、連江與福清三個縣市都等著改區,而你廈門就沒這條件。
現在省里大力支持福州做大做強省會城市,福州想要廈門港,省里就把廈門港劃給福州,想要金龍 汽車 就給金龍 汽車 ,廈門就沒這優先權,你廈門有什么可比。
再說你廈門特區也幾十年了,除了同安縣改區了,有帶動泉漳兩地什么了,而福州在這四十年里至少增加長樂區、福清市、平潭綜合實驗區、連江縣、羅源縣、永泰縣與閩清縣等一市兩區四個縣。廈門有的比嗎?
廈門想要并入漳州還有可能性,但單靠廈門的經濟永遠不夠的,而廈門是副省級所花的錢必須由中央撥款,省里是不負責的,等中央撥款,你廈門就慢慢排隊嗎,而且在廈門境內的省級企業產值還不算廈門的,必須納入福州財政預算。
福州現在面臨著與莆田、寧德部分和南平部分 并組成大福州,三地城市輕軌已開工建設, 并后的省會大福州的海岸線比你廈門的海岸線更長,是名付其實的沿海城市。現在的福州是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地給地,要政策給政策,你廈門要什么去向中央要吧!千萬別比了!
這個問題回答過,再回答一次。 福莆寧和廈漳泉是完全兩種模式。福莆寧福州一家獨大,莆田寧德的經濟總量省內倒數,加起來只有福州的一半多一點,只要福州愿意帶動,莆田寧德就愿意融入。廈漳泉是城市集群,泉州漳州誰都不比廈門弱,廈門太小帶不動兩位老大哥,想著向當年劃走同安一樣占便宜,現在泉漳也不肯。光想著占好處卻不肯付出的同城化,泉州漳州誰都不會接受!因此過兩年福州發展愈發壯大之后福莆寧平同城化,城際輕軌等會逐漸提上日程。而廈漳泉同城化只是空喊同城化的口號,仍行各自發展之實。若沒有勃大胸懷,用什么去同城化。
當然是廈漳泉,福州莆田寧德同城化根本不能與廈漳泉同城化相比。
1、直接上干貨,2017年福建各地市GDP數據,泉州7548.01億元居省內第一,廈門和漳州分別是4351.18億元、3563億元,廈漳泉合計GDP為15462億元;而福州為7104.02億元,莆田為2045.19億元,寧德為1793億元,合計10951億元; 兩個片區差了4511億元,整整差了一個廈門。
2、 閩南地區人口和財富往廈門聚集的程度已經越來越明顯。 被稱為閩南“金三角”的廈漳泉,語言、文化、習俗等相近,經濟交往、人員往來更是頻繁,要素的密集度、發展的繁榮度、聯系的緊密度,堪稱全省之最,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因應形勢而生。事實上,近些年一直在喊的只有廈漳泉同城化,并沒有大舉推動福州、莆田和寧德同城化。
3、反過來,福州寧德莆田三地沒有在語言、習俗上沒有任何相通的地方,產業結構也很難達到互補的程度,福州加上自己周邊的顯示本身就是很好的資源體,五區八縣都是福州的大后方,不需要再拉上兄弟地市。而莆田就是一個獨行俠,寧德還需理清自己的發展路線,所以這三個城市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根本無法達成同城化。
作為莆田人,我覺得廈漳泉的發展潛力更大!自古以來省會都是吸血鬼!這個不是危言聳聽,寧德就是太依賴福州,弄的一個沿海城市GDP竟然是副班長的等級!要不是莆田比較靠近泉州!也是寧德的命!所以說這個就是假議題!
取長補短兩區塊,
齊力同心八閩間。
自古分家何高下?
其樂融融和氣年。
泉州是哪個省的
問題一:泉州屬于哪個省 福建泉州
泉州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館,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是聞名海內外的國際花園城市,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遺產保護優秀獎”,獲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泉州別名鯉城、刺桐城、溫陵,是中國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籍地,臺灣漢族同胞中約有一半的人口祖籍來自泉州,同時泉州也是閩南文化的發源地與發祥地,閩南文化保護的核心區與富集區,歷史文化深厚、名勝古跡眾多,有“海濱鄒魯”、“光明之城”的美譽。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泉州刺桐港被中世紀世界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譽為“世界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市被國家文化部評為首屆中國東亞文化之都,與日本橫濱、韓國光州齊名。
泉州民營經濟發達,素有“中國品牌之都”、“民營特區”之稱,是海峽西岸經濟區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福建省經濟最強和經濟規模最大的一個城市,經濟總量連續14年居福建省首位,同時泉州也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是國家級金融改革實驗區之一、福建省民營經濟改革實驗區。
泉州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商貿港口城市,是福建省的經濟、文化中心,泉州港是我國重要的規模以上億噸大港。
問題二:泉州屬于哪個省份? 泉州市位于福建東南沿海,與臺灣隔海相望。現轄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晉江市、石獅市、南安市、惠安縣、安溪縣、永春縣、德化縣及金門縣(待統一)和泉港區、清鞴芪會。全市人口728.07萬,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里。泉州市屬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全市通閩南方言。
問題三:泉州屬于什么省或市的 福建省泉州市,它是目前為止福建經濟最好的地級市,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
問題四:江蘇泉州屬于哪個省的 泉州屬于福建省,福建省下轄地級行政區。
泉州是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是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轄四區、三市、五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是福建省確定做大做強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截至2014年,泉州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代管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5個縣 ,市 *** 位于東海街道海星街泉州市行政服務中心。
泉州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南臨臺灣海峽,北緯24°22′~25°56′、東經117°34′~119°05′,東西寬153公里,南北長157公里,地處閩東山地中段和閩東南沿海丘陵平原中段,總面積11015平方公里。
泉州與臺灣地緣關系接近。地理位置上,泉州市是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區域之一。臺灣海峽均寬200km,由臺中港到泉州惠安崇武僅170km左右,肖厝港距高雄港約194海里,距臺中港約94海里;南安石井至金門僅13km,晉江圍頭距金門僅5.6海里,是大陸與金門距離最近的地方。
問題五:泉州屬于哪個省份 泉州市福建省人口總數最多、常住人口最多、GDP產值最高的地級市,毗鄰廈門下面比較有名的縣或者縣級市有安溪縣(鐵觀音)、石獅市(服裝,匹克什么的)、晉江等
主要方言是閩南語(臺灣、廈門、漳州都是說這個),泉州和廈門、漳州合稱為閩南
問題六:泉州是哪個省? 泉州市屬于福建省。
泉州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寶島臺灣,轄四區、三市、五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泉州是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是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獲得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擁有著名的泉州十八景。
泉州最早開發于周秦兩漢,公元260年(三國時期)始置東安縣治,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宋元時期為東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之盛景。泉州宗教文化璀璨,素稱世界宗教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全球第一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泉州是僑鄉和臺灣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29個國家和地區的泉州籍華僑華人750萬人,旅居香港同胞70萬人,旅居澳門同胞6萬人,三者合占全省60%以上,臺灣漢族同胞中44.8%、約900萬人祖籍泉州,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落戶泉州。
泉州是“中國制造2025”唯一地方試點,至2015年8月,全市有中國馳名商標142件,占全省總數三分之一,居全國地級市首位,被譽為“品牌之都”;201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37.74億元,連續17年居全省首位;2016年,入選春節聯歡晚會四大分會場之一。
問題七:泉州市的地級市有哪幾個? 截至2014年,泉州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代管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5個縣。
泉州,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溫陵”,地處福建省東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臺灣寶島。
泉州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南臨臺灣海峽,北緯24°22′~25°56′、東經117°34′~119°05′。地處閩東山地中段和閩東南沿海丘陵平原中段。
問題八:福建省泉州市屬于哪個區 福建省現轄9個地級市福州、莆田、泉州、廈門、漳州、龍巖、三明、南平、寧德,和1個平潭綜合實驗區。泉州市是福建省所轄的一個地級市,不屬于哪個區。
泉州市下轄的行政區
豐澤區、鯉城區、洛江區、泉港區、石獅市、晉江市、南安市、惠安縣、安溪縣、永春縣、德化縣、金門縣。
問題九:泉州市在哪個省份? 福建省,這是基本常識
廈漳泉大都市區是否已走入歷史?
我認為閩南大都市區確實走入 歷史 了!
自從泉州市政府喊出淡出閩東南,建設大泉州就將閩南金三角的大都市區砸破了。當然這個本來就是廈門牽頭福建省支持推動下做的事情,一直是不慍不火的發展了十來年。為什么發展不行,因為廈門當核泉州不愿意不支持,而泉州本身自己就沒核更不要說帶動漳州和廈門發展,而漳州是想和廈門同城,可是廈門出不起同城的全部或大部分資本,所以廈門和龍海同城了,但是仍舊是有限的同城。
現在福建喊出了三核心發展!所以泉州一大部分人彈冠相慶了,終于泉州也獲得省級支持了,也是和福州廈門平等的核心城市了。但是幾年之后閩南人會發現現在的三核發展,現在閩南分拆發展有多么的可笑。過幾年后就可以發現福建的經濟中心由閩南重新回到了福州,而泉州保持二十來年的福建經濟總量第一變成了福州。廈門在福建的經濟份量更低了,而漳州中心更加靠近廈門了但是仍舊在福建無感。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福州有更強大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本身政治地位高。而廈門沒擴大轄地,而且還限制人口流入,雖然政策仍有但是限制發展,其實已經被棄。而泉州就會給口頭的名號而已,真正的支持還只是讓泉州自己靠自己,而且還不能與廈門融合,也不讓泉州內縣市改區自己內部融合。幾年之后福州自然而然脫穎而出,這樣福建省內才能有城市參與到國內的大城市競爭中。這樣的猜想其實在2017已經露出端倪:泉州給了個核心城的名號,但是沒給政策也沒給資金也沒有單獨的國家級重點項目。而福州這幾年的政策支持已經非常明顯了,特別是經濟上也開始發力了,與泉州經濟總量的差距也明顯的縮小了。
不過這也不能說福州或者省府怎樣!給了閩南三市十來年時間,一直沒有實質性提升融合,而區域內內斗明顯,誰都不服誰,區域融合連口頭上都難以統一更不要說實質性做到。福建處于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不能有效的積聚財富和政策,繼續等只能讓福建慢慢連中部地區都比不上,沒辦法只能造一個真核來參與國內的區域競爭。選誰?泉州經濟總量有但是散而無核,沒有強有力的中心城區,一直以來政治地位低,要提拔到國家中心城的地位困難極大成功機率低。而廈門地小人少,轄地調整擴大涉及面太大,風險大成功率仍舊比較低,而且已經給廈門10來年的機會了,整合不起閩南只能棄!所以三核心,真正支持和有機會發展起來參與國內中心城市競爭的就剩福州啦。而全力支持福州就只能打壓廈門忽悠泉州,讓閩南同城化破局,這樣才能讓福州脫穎而出。
希望閩南人能認清形勢,助力福州參與國內競爭,不要壞事,整省沉淪對自己無益!
筆者集美土著人!
廈門、漳州和泉州的同城化,建立廈漳泉大都市區,這是一個老命題
廈門、漳州、泉州,人們稱它們為:閩南金三角。構建廈漳泉大都市區是福建省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而三城合一對 共同拓展發展空間、擴大發展機遇,在更大平臺上集聚競爭優勢、打造引領跨越發展的強大區域增長極,具有重要意義。屆時 海峽東岸有臺北都會區,海峽西岸則有廈漳泉大都市區。
被稱為閩南“金三角”的廈漳泉,語言、文化、習俗等相近,經濟交往、人員往來更是頻繁,要素的密集度、發展的繁榮度、聯系的緊密度,堪稱全省之最,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因應形勢而生。 廈門無疑扮演主要角色,它將以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絕對龍頭老大地位,左右兩翼對接漳州和泉州,形成一個位居長三角與珠三角之間的東南沿海具有千萬人口的大都市區,這或許就是未來大廈門的藍圖。 隨著廈門島內外一體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福廈動車的開通、輕軌項目的啟動,特別是翔安隧道、翔安大道、廈漳大橋的接連開通,廈門正從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迅速轉型,并形成以廈門—泉州—漳州為中心城市的價值高地。
規劃方向 ;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準備規劃形成“一核、三帶、兩軸”的空間格局。所謂的“一核”指廈漳泉大都市核心區。“三帶”指:廈漳泉三市沿海地區的沿海產業城鎮聚集帶. “兩軸”,即廈漳龍贛發展軸和廈泉-三明-撫州發展軸。
具體措施 :都市區城市將開通軌道交通, 讓邊界學生三市享同等待遇, 建立社保信息及服務共享, 推出“都市區市民一卡通”, 實現門診病歷“一本通”, 建設對臺離岸金融結算中心。種種互動措施共同促進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
現狀問題 :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的最大問題就是三城誰主誰輔的問題:泉州經濟總量領先,經濟活力突出。廈門知名度高, 旅游 名片突出,人均GDP全省第一。漳州生態名城,全國現代農業基地,經濟潛力大。三城都對以己為主有想法。
發展方向 : 求同存異 共同發展,就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自身而言,廈門有魅力,泉州有活力,漳州有潛力,“合則三利,分則三傷。”不管最后由誰主導,有利于城市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王道。
這本就是十幾年的偽命題,首先,廈門沒有力量,也沒意愿犧牲自已去發展泉漳!廈門一畝三分地都搞不好,還帶動了誰?但廈門的眼光放得遠!拒絕引進污染,勞動力密集型企業,PX海滄遷到漳州古雷,兩叁千億化工集群GDP棄之如履,若不是如此,廈門早破萬億了!但也為廈門成為高 科技 ,金融服務中心奠定牢靠基礎,后勁十足。泉州轉型艱難,本想晉華晶圓做為突破囗,可惜被川建國破壞,如今技術,資金轉圓難上加難!漳州有人有地,但缺人才,缺資金,缺城市美譽度,引資引大企業目前不可能!三城僵持著,破局主看廈門,泉州如晉華能突破西方封鎖,當存有與廈門爭龍頭一線機會,若再拖個五到八年,泉州唯有困成廈門外圍城市,而下南安,晉江,石獅,安溪將不保,很有可能被廈門吞并!僅剩東北方向的惠安,德化,永春,和仙游莆田被泉州兼并,依然可維持萬億城市虛名。這樣,福建將擁有福州,泉州,廈門三個萬億城市。但在臺灣未統一之前,國資不會巨量進入福廈,前景在統一之后,金門將并入廈門市,鑒于統一前期臺灣本土治安與供電穩定問題,臺灣高 科技 企業將涌入廈金,成為國家半導體發展高地!廈門前景無比輝煌!
感謝網友信任暨邀請回答:“廈漳泉大都市區是否走入 歷史 ”這一問題,個人觀點如下:
①廈漳泉大都市區格局由福建省戰略演變為國家級戰略“海西經濟區”,屬于承前啟后式的定位轉變并提升綜合定位及規格。
②廈漳泉指廈門、漳州、泉州。三市2018年經濟總量占據福建近一半,在省內的綜合實力一直高居不下,為了起到更大的帶動作用,廈漳泉一體化進程上升至國家層面整體規劃,被列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核心組成部分。
經常關注經濟發展的朋友應該也注意到,廈漳泉一體化盡管在東南沿海地帶有著巨大影響力,但終歸僅限于福建省內。
海峽西岸經濟區一經面世就引起不同凡響,從區域級城市群一躍而起至國家級城市群,我認為這是一種進步。而且海西經濟區戰略同樣包括廈漳泉一體化的規劃,意味著廈漳泉不僅沒有走向 歷史 ,還迎來了春天!
據悉,海峽西岸經濟區幅況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四省,海西經濟區具備成為中國第六大城市群的潛質,未來的發展格局得到全面規劃,潛力無限。況且海西經濟區的中心正是廈漳泉和福州。
一、地處閩南金三角東翼的廈門,是福建唯一的國家副省級計劃單列市與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與風景 旅游 城市。廈門是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峽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中國東南沿海國際航運中心城市。廈門面積1699平方公里,人口401萬人/下轄六區,GDP產值4351億元(全省居三),人均產值108504元,居全省之首。 二、地處閩南金三角北翼的泉州擁有面積11085平方公里,人口865萬人(福建居首)/下轄四區、五縣三市,GDP產值7548億元(全省居首),人均產值87942元(全省九地市居三)。泉州是福建民企最發達的地區,是福建的品牌之都。泉州擁有晉江、石獅、南安、惠安四個全國百強縣(市),其中晉江GDP產值1981億元,超過泉州四區1759億元,是典型的縣(市)強而市區弱的城市。 三、地處閩南金三角南翼的漳州擁有面積1.26萬平方公里,人口505萬人(福建居三)/下轄二區八縣一市,GDP產值3563億元(全省居四),人均產值70564元(全省第七位)。漳州是著名的"漁米花果之鄉",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的平原。漳州是廈深鐵路、龍廈鐵路、鷹廈鐵路、福廈高鐵的交通樞紐城市。 閩南強則福建強。閩南寄托著福建太多的期望。廈漳泉一體化顯然更加有利于閩南更快更好發展,是 歷史 發展的必然, 歷史 潮流不可逆,任何個人阻擋不了 歷史 發展的步伐…
泉廈漳同城化是個偽命題,因為發展方向不一樣,不可能走到一起,廈門自己的發展已走入死胡同,小島意思非常嚴重,大家看看同安就一清二楚了,廈門房價奇高,人口流失十分嚴重,這幾年 旅游 業也不行了,漳州主要以農業花卉為主,掙不了多少錢,只有泉州的各行各業的發展如日中天,泉州有154個著名商標,有眾多的實體產業,泉州的口號是淡出閩東南,發展大泉州。
說的好像廈門真能帶動周邊一樣,三地合一塊,漳州就是廈門的農場,泉州就是廈門的工廠,世界人民都來我大廈門玩,來花錢,都說泉州不想搞大都市是泉州自私,你們知道廈門當年提這個沒有點花花腸子?
現在廈漳泉大都市區已經根本沒有意義了!“廈漳泉”閩南金三角提出來時應該是前十年左右,那時中國各區域還不是很成熟,如果聯合出一個閩南區還是有影響力的,但是現在上有長三角,下有珠三角,在提廈漳泉已經沒點影響力了,已經浙江提出杭州灣大區,廣東提出廣深港澳大灣區……!這些都是世界級的了。
福建今后要從世界的角度來規劃,必須放棄原有的福寧莆,廈漳泉的區塊。應該是聯合臺灣,江西,浙江南部,粵東區域,規劃出一個世界級的經濟帶,統稱“臺海大灣區”
看看就好了,大都市區這個提法本身就不對,福建這地方能出什么大都市,廈漳泉城市群才是確切的,廈門島內稍大,泉州市區漳州市區次之,周邊環繞廈門島外的集美海滄幾個新城,加上南安晉江石獅龍海這幾個強縣級市區,再次之有安海水頭角美這些具有一定規模的強鎮,形成一個廈漳泉城市集群。
我覺得并沒有走入 歷史 。一者,廈漳泉三地還沒達成共識還沒一條心。二者,目前機遇還沒成熟。
怎么講呢?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請聽我細細道來。
先說廈門,福建計劃單列市廈門完全就是一座“小而美”的城市,其2017年GDP僅為4351億元,在全國城市中連前40名都排不進去。廈門作為福建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島內高度發達,而島外至今還有大面積的土地沒有開發,2018年被中央巡視組點名“引領帶動作用不夠”,存在明顯的“小島意識”。
泉州雖然經濟總量全省最大,但以傳統工業為主,而且大量依賴下面的晉江、石獅、南安等強縣,自身中心城區體量不夠,屬于典型的“縣強市弱”。
再說漳州,所謂的廈門、漳州、泉州同城化(廈漳泉一體化)實際上并沒有想像的那么好協調。第一,對于廈門和漳州。廈門地少人多,漳州地廣、經濟較差,兩地毗鄰、各取所需、共同發展,同城化進程本應順風順水,但結果卻不如人意。廈漳海底隧道(R3線),早在2011年就確定為同城化項目,但是至今仍未開工。該隧道暫定在廈門島與漳州最接近處進行連接。如果按原方案建成,則漳州開發區可以直達廈門島內,比目前廈門島外的翔安區、同安區離廈門島還近、通勤更方面。換句話說,如果R3線建成,最大的受益者是漳州開發區。然而,廈門自已的翔安區、同安區都還沒開發好,哪有空管漳州開發區。所以,對于R3線,廈門是不愿意做的,廈漳同城化仍然任重道遠。
總之,對于廈門和泉州。廈泉兩市一體化難以進行,主要原因在于廈泉兩地誰都想做老大。在 歷史 上,泉州才是真正的 歷史 名城,而廈門一直都是泉州府下的一個小小的里,如今反而要讓曾經的小弟做老大,不僅泉州很難接受這個事實,廈門也很難承擔起這個重擔。
如果廈漳泉合并,會發生什么?
我想像不出來,不過“經濟過萬億”,這個今年不再出意外泉州單市GDP會破萬億了。“人均水平高”,這個前期不見得,應該是會先拉低。“其次,可以比肩深圳灣區,競爭發展”。這個不敢想,TW問題沒解決前。
福建廈漳泉地區是我國沿海重要的開放和發展地區,包括廈門、漳州、泉州三個地級市。這三個地級市經濟總量占福建省的75%以上。從2018統計數字來看,泉州GDP為8467.97億,廈門47914.1億,漳州3947.63億,分居福建省第1,第3和第4位。
并且連續20年GDP總量居福建省第一的泉州市發展態勢方興未艾,以12.19%的增速位列增速第一。從福建省的經濟總量來看,2018年GDP為35804億元,比位列全國第8的湖南省的3.64億相差不大,考慮到福建省只有3900萬人口,而湖南省人口達到6860萬,福建省的人均GDP相比湖南有較大優勢。
廈門的知名度、貿易經驗和漳州的土地面積、工業潛力和特色農業恰好形成互補。且廈門和漳州同屬于九龍江流域,廈門處九龍江出海口北岸,廈門和漳州如能合并,將會產生1+1大于2的效果。廈門的知名度能夠產生很好的招商引資效果。
但是廈門的土地、環境導向都不利于招商引資,導致廈門現在居民收入低、房價高,幸福指數低的局面。合并后廈門市能夠開發利用福建最大的漳州平原以及九龍江出海口南岸,將產生青島(膠州灣北岸)在膠州灣南岸另設西海岸新區的效果。
青島2018年GDP達到12000億,居全國城市第12位,在北方城市中居第3位,僅次于北京、天津,是廈門的3倍。福建省即使暫時無法產生上海、廣州這一點重量級城市,但是產生青島這樣量級的城市是完全可能的。
廈門是泉州文化嗎?
廈門是泉州文化,廈門市,是一個泉州和漳州的集合體,由泉州同安縣的4/5和漳州海澄縣的1/3組合而成。從地理上看,廈門正處于閩南金三角的中心,也是閩南的核心區(泉州晉江、南安、同安和漳州龍溪、海澄為閩南人口密度最高、文化最昌盛的所在)。 于是乎,泉州和漳州獨有的,可能也是廈門所具有的;閩南所具備的,必然是廈門所齊備的;而同安和海澄所特有的,大有機會是廈門所獨有的。
廈門,漳州,鼓浪嶼三地的關系
廈門、漳州、泉州同為閩南金三角,都是地級市。鼓浪嶼則是隸屬廈門的一個小島嶼,屬思明區,有“萬國建筑博覽”之稱。又有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