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告訴你:10-12歲,這個年齡的小孩在想什么
10-12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還沒到叛逆的青春期,但卻也有一些常見的小脾氣。很多時候,他們所說的話和真正想表達的意思并不相同。作為大人,該如何理解他們的意思,并做出恰當的回應呢?讓心理醫生翻譯給你聽。
許多小朋友上到三、四年級,開始變得更有主見,比如愛頂嘴或者沒禮貌又情緒化。如果你想抱抱他們,如果旁邊有外人,那么他們一定會尷尬地拒絕,讓你心涼。你有心想融入他們的生活,模仿他們玩耍,他們說不定還很惱火。
“雖然這個年齡的兒童已經不是小朋友了,但是也沒有明確進入青春期,所以很多還沒有準備好的父母會覺得措手不及——這孩子到底怎么回事啊?”兒童心理咨詢專家吉博表示。在13歲青春期到來之前,孩子們的態度會發生很大的改變,而這種改變也許不是父母們希望看到的。所以當孩子們試著去觸碰自己的邊界時,父母們往往不知道該如何作出適當的回應。”吉博說。這個階段是孩子們發展出自我身份和獨立性格的必經之路。“他們會把自己的想法、信仰和價值觀與他們父母的相比較。他們的糾結之處在于,他們想成為獨立的成人,但他們控制情緒的能力仍然是一個孩子的水平,”吉博解釋說,“在這幾年里,父母的責任是,給孩子們提供支持和鼓勵,但同時也要設立下界限。”
為了幫助父母們更好地了解這個介于兒童時期和青春期之間的階段,吉博總結出這個階段的孩子5種常見的態度,并且對家長們應該如何回應給出了 意見。而另外一位兒童心理治療師居莉薇也為該如何應對這段關鍵的成長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孩子說:“你不理解我。”心理專家的翻譯:“我還不知道我是誰。”
也許你的兒子和女兒正在經歷一場校園中的社交斗爭,他們正努力想要融入一個同齡人的羣體。當他們面臨這種給人很大壓力的情形時,他們很難相信,爸爸或者媽媽能夠了解他們的處境,吉博說。“你要去證明他們是獨一無二的,你也并不完全理解他們,”她建議說,“但要讓他們自己來告訴你他們是什么樣的,這樣你才能夠更好地理解他們。”居莉薇認為,當孩子們建立起自己的身份時,也許會對曾經很感興趣的東西嗤之以鼻。“這個年齡的孩子會在他們周圍的世界搜尋信息,包括外面的世界和他們所知道的有什么不同,”她描述道,“雖然這個階段容易讓人感到挫折和艱難,但你要記住,這是你的孩子確立自己身份的過程,這會讓他們對自己是誰感到更堅定,并且會為他們的未來的道路作出有效的引導。”
孩子說:“你這是要毀了我的生活。”心理專家的翻譯:“我不希望你再為我做決定了。”
當這個年齡的孩子想要一樣東西,而家長卻不想給他時,會發生什么?吉博本人就有第一手的經驗。舉個例子,她11歲的女兒想要一部手機,吉博讓她等到13歲,但女兒不同意。吉博告訴女兒,如果她能夠用好自己的那部iPad的話,她們可以重新商量買手機的年齡。“對于這個年齡的孩子,你要讓他們有一些自主性和控制權,在做決定的時候要多和他們商量。”她說。而當孩子表現出激烈的情緒時,重要的是保持幽默感,并從其他家長那里尋求幫助,居莉薇說。去年,她參加一場親子派對,另一位媽媽聊天訴苦,才發現大家都會為孩子的態度頭痛。“開車去派對的路上,女兒嚷著說我毀了她的生活。我后來發現參加派對的7個媽媽當中居然有5個都遇到了這種情況。”居莉薇回憶說,“大家都這么努力想和孩子搞好關系,但是卻被孩子們如此折磨,我就笑了出來,再遇到這種情況就不會感到挫敗了。”
孩子說:“這不公平。”心理專家的翻譯:“我發現有的時候,我所做的事并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不管這個年齡的孩子抱怨的是睡覺時間太早、上網時間太少,還是其它什么“不公平”的待遇,他們通常都難以接受生活中的不公平。這種時刻能幫助他們學習如何應對“不公平”的情況,并幫助他們建立必要的自信心來克服障礙,吉博說。
“我們不妨利用這些機會告訴孩子,有時候,不管你多努力,不是所有的事都會如你所愿的,”她說,“你可以讓他們想想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之中是否還有這樣的例子。”
孩子說:“什么都很無聊。”心理專家的翻譯:“我害怕改變。”
在吉博眼中,青少年的無聊不是壞事,因為它能催生出創意和改變,例如開始探索新的愛好,重拾好久沒玩過的玩具,和兄弟姐妹玩紙牌游戲或者跟朋友們出去踢球。但是,她認為最好不要讓孩子玩電子游戲來打發無聊的時間。
“不需要把孩子的每一分鐘都排滿,”她說,“生活并不一定都是‘有用’的任務。”
孩子說:“你一點都不酷。”心理專家的翻譯:“你到底是我的父母,還是我的朋友?”
孩子長大了,開始跟父母疏遠時,父母難免會恐慌。為了和孩子打成一片,有的父母會在穿著打扮和行為上刻意接近孩子的同齡人,但事實上他們真正需要的是穩定的表現,吉博說。“家長不需要假裝很酷,或者去做孩子的朋友,”她說。“父母應該做的是健康的大人。有時候,‘不酷’反而設立了界限。10-12歲的孩子本身就經歷著很多改變,即使你不酷,孩子也需要知道,你一直都是這樣的。”
從兒童到青少年
“每個孩子的大腦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發育的節奏也不一樣,并不存在一個他們從兒童一下子成長為青少年的‘魔法年齡’,但總的來說,13-15歲的年紀就可以稱之為青少年了。”居莉薇表示。
什么情況要做心理咨詢?
第一種情況是處于人生的困難時刻
比如因為失戀、失業、失學、離婚、病癥等而感到痛苦不堪,或陷入抑郁狀態,或進入無法控制的焦慮不安狀態。這時候可以尋找心理咨詢師,在他們的幫助與陪伴下,走出不良情緒狀態,度過人生困難時刻。
第二種情況是處于人生的轉折時刻
其實在人生中,并非只有困難時刻讓大家感覺痛苦與不安。人類生活在舒適圈里,一切變化包括好的有利變化,都有可能引發我們的不安。譬如大學生畢業后由學校生活轉入社會生活的時刻,譬如留學國外環境適應階段,譬如企業家嘗試企業轉型期間,再譬如家庭新添下一代為養育方式達成一致的過程,所有這些時間段,都是人們需要改變之前固有狀態,重新踏上人生另一段美好旅程的階段,這一時刻,可以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以使得重新獲得良好自我狀態。
心理咨詢可以選擇像泊恩心理這樣的專業機構,泊恩心理的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以及心理咨詢師畢業和工作于海內外知名院校及醫院共30余位。團隊多數門診醫護人員畢業于國內以及國際知名高等院校,所有醫務人員符合國家精神衛生相關執業要求。我們致力于持續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在臨床實踐的同時堅持每月100課時以上的循證醫學(EBM)以及循證心理實踐(EBP)繼續教育。
兒童心理咨詢應該掛什么科
兒童心理咨詢建議掛心理科或精神心理科進行就診。
一般情況下需要到三甲以上的醫院就診,大醫院的分科比較細,可以帶孩子到專門的心理咨詢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診。給孩子掛號前,建議選擇擅長兒童心理的醫生進行掛號就診。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考慮跟平時的生活環境、遺傳、性格等因素有關。一旦確診孩子有心理問題,需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看心理醫生,必要時需要接受心理治療,以免對孩子以后人格及性格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響。
心理問題的治療主要以心理疏導為主,必要時需要輔助藥物進行治療。孩子進行心理治療期間,家長需要配合醫生給孩子進行心理引導,避免打罵孩子,以免加重孩子的癥狀。
癥狀嚴重的心理疾病的兒童,可能需要接受封閉式的心理治療及引導,需要家長給予配合及支持。
看心理醫生要掛的就是心理科,尤其是一些醫院有心理科,就直接去掛心理科,如果要是想看心理醫生,想做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最好的就是直接看心理科。當然了有的醫院尤其是綜合性醫院,可能分的沒有那么細,有可能精神科和心理科都是一個科,統稱為精神心理科,或者是心身醫學科,這都是有可能的。這個時候就要去醫院去看一看醫生,比如職業的背景、受教育的背景,看看做心理咨詢多一些,還是做精神治療多一些,還是直接就是精神科醫生用藥治療比較多一些。一般情況下心理醫生都是在心理科進行治療的。當然了如果要是不去醫院的話,也可以去社會上的一些心理咨詢機構,比如心理咨詢工作室、心理咨詢中心都可以,這里可能心理醫生更多。
有兒童心理咨詢方面的醫院和醫生推薦一下嗎?
北京兒童醫院或北醫六院不錯,有很多醫生,不過主要藥物治療,人太多環境醫生態度感受不太好,如果孩子主要是一些情緒問題行為問題,你可以找找馬麗榮專家,北京朝陽雙井橋那邊有家海明心理咨詢機構的兒童心理專家,我女兒8歲和馬麗榮專家咨詢過一段時間,變化挺明顯。
飛迪曼心理咨詢怎么樣?
飛迪曼擁有著豐厚的咨詢師資源,從國家的專家級別到資深咨詢師和優秀咨詢師,中心的老師們擁有豐富的咨詢經驗和個人成長經歷。關于飛迪曼,北京飛迪曼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面向國內外企業、機構提供高端目標培訓和個體心理咨詢為主的專業機構。 中心擁有30多位資深心理和培訓專家組成的戰略顧問團隊,均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科院等專業院校。
飛迪曼心理咨詢中心擁有30多位資深心理和培訓專家組成的戰略顧問團隊,均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科院等專業院校。同時,也與國際緊密接軌,聘請國際知名專家馬龍教授作為團隊的引領者。
北京飛迪曼心理咨詢中心_BTV生活《心靈密碼》一指定心理咨詢機構。專業從事:心理咨詢,婚姻咨詢,北京心理咨詢,青少年心理咨詢,幼兒心理,幼兒心理咨詢,兒童心理咨詢,等研究和服務。其他特色課題:婚姻家庭咨詢,情感心理咨詢,兒童心理咨詢,親子關系,青少年心理,抑郁癥 神經癥,職場困惑,壓力緩解,情緒疏導,性心理,厭學,老年心理咨詢,大齡單身困惑,成年親子關系,企業EAP等。 北京飛迪曼心理咨詢中心 整體來說飛迪曼心理咨詢還是比較正規大型的心理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