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的年輕人壓力越來越大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滿足于酒足飯飽,都想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高薪工作,買房買車,財富自由....等等目標,壓的年輕人喘不過氣來,所以現在年輕人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工作之余沒有什么愛好,就會習慣性的打開各種社交媒體平臺,鋪天蓋地的信息都是“某某地區房地產的價格又上調了”“某某公司又發年終獎等各種福利了”“某某女孩子月入過萬”.....,這些消息都是實時發生在身邊的事情,無一不是在講述別人的生活,在講述別人的經歷,但卻實時的在年輕人心中播種下焦慮的種子。
看著同等年齡的人公司待遇有多好,生活質量有多好,再想想自己,天天上班“996”的狀態,到頭來沒車沒房沒存款,年輕人怎么能不焦慮,怎么能不感受到壓力呢?看著別人的優越,自然而然的會給自己施加更大的壓力,想要讓自己努力的趕超上別人的步伐。
但,僅靠想象打雞血,并不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實際性的收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羨慕著同齡人光鮮亮麗的生活時,心比天高,總覺得別人都可以,自己也可以。于是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明明簡歷還不錯,卻屢屢遭公司淘汰,歸根到底就是因為年輕人覺得自己的能力值得公司支付更多的薪水,卻忽略了腳踏實地的重要性。
也有些年輕人真的是腳踏實地的在工作,但是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沒有自己的想法,沒有進步,到頭來還是一無所獲,留下的只有無力感。
想象20年前,那時候生活條件雖然落后了一點,但是家家戶戶也算是闔家歡樂。每天正常上下班,全家人圍在一起吃飯,討論著當天有趣的事情,飯后看看新聞聯播,或者是去外面逛逛,然后看書睡覺。沒有高工資,沒有高樓,也沒有那么多欲望,苦是苦了點,但是也樂得自在。
現在高樓大廈越來越多,以前的樸實的心思再也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永遠無法滿足的欲望。房子車子存款,這些都讓新一代年輕人壓力山大,如果每天沒有看到那么多迎面而來的散播焦慮的信息,如果沒有那么多無畏的欲望,年輕人還會有那么多的焦慮感,還會給自己那么大的壓力嗎?
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越來越大?
現在年輕人之所以會覺得工作壓力大,我覺得一方面是他們的抗壓能力不行,另一方面是他們的物質欲太強,還有最后一方面的原因是社會在散播各種引起焦慮的信息。
一、年輕人的成長路上沒怎么吃過苦。
很多年輕人的成長是一帆風順的,他們沒經歷過太多的苦難。比如說鮮少有年輕人在求學的道路上還被餓到的。畢竟現在許多家庭都是將年輕的孩子當成家里的寶來供養,從來不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這就導致他們畢業后到社會打拼時,會覺得現在的工作壓力很大,自己很難承受得來。真的是因為工作本身如此殘酷嗎?也許工作確實是有壓力,但是年輕人的抗壓能力若是太差的話,肯定也不行的。
二、年輕人的物質欲太過強大。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在追求買車買房,實現財富自由。其實誰不想追求這些物質上的享受呢?但是我們在追求的過程中,也要考慮我們的抗壓能力。如果總是一味追求這些,而沒有讓自己擁有一個喘息的機會,那么我們也很容易成為掙錢的機器人。這樣的人生是不幸福的。因此,我們在生活中可以有物質欲,但是一定不能擁有太過強盛的物質欲,否則只會讓你變成一個只會掙錢的工具人。
三、網上總有人不停散播各種焦慮信息。
很多年輕人喜歡宅在家里,不喜歡外出交友。這就導致他們將很多的時間放在社交平臺上,這樣很容易就看到各種各樣的信息,比如說哪里哪里的房價又在上漲了,或者說哪家企業又在發放什么好的福利了,還有說哪個年輕人創業掙了多少多少萬……等等。當他們每日都是在接觸這樣的信息時,很容易就在心理播下焦慮的種子。這個時候的他們肯定會想著工作的壓力確實很大啊,因為還需要掙很多的錢才能夠生活得好一些。
為什么現代人壓力越來越大呢?
1、離不開智能手機。在這個數字化的時代,全世界的大事都會涌入我們掌中的手機。
2、過著“雙重生活”。臨床心理學家發現,許多人都過著雙重生活:他們一方面想要展現出“與他人在一起很快樂”的形象,另一方面又關起門來用飲酒、暴飲暴食或出軌等方式來緩解焦慮。
3、對健康的擔憂。人們對健康的憂慮越來越普遍了。這一方面反映了我們對健康有了更多的認識,但也可能會讓我們患上“疑病癥”。
4、“看起來更完美”讓人壓力大。1/3的人表示,外貌形象會讓他們感到焦慮。
5、年輕人壓力越來越大。一項調查發現,焦慮癥患者的主要癥狀從22歲開始,在32歲左右達到峰值。
解決方法:
1、運動是心情的“興奮劑”。神經科學研究表明,運動可以刺激大腦中一種化學物質——內啡肽的分泌,它能使人的身心處于輕松愉悅的狀態中。
2、正確面對壓力。遇到挫折時,轉移注意力,暫時拋開煩惱,先做喜歡做的事。等心情平靜后,再重新考慮如何解決煩惱。
3、以獨特的方式適應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你有你的精彩,我有我的自豪。立足點不一樣,閃光點也不一樣。要敢于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適應社會,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
4、學會宣泄。不順心、不如意時,可以通過運動、娛樂、找朋友傾訴等方式來宣泄不愉快情緒,切忌壓抑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