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恒近況
綿綿秋雨飄落在永登魯土司衙門古樸的庭院,潤澤了一地的蒼涼與肅穆。遮光板把院子里一處堂屋包裹得嚴嚴實實,時光也隨著鏡頭的推移,回到上世紀20年代——
絲綢古道上的黑河城,一個風高月黑的秋夜,假扮漠北王爺府御醫臥底的日本間諜旭日班,面對一場沒有結果的棋局,目露兇光……
這是9月5日在連城拍攝的西北史詩傳奇大戲《射天狼》中的一個鏡頭,著名影視演員陳逸恒此次在戲中扮演了反派人物旭日班。
采訪中,出身藝術世家的陳逸恒,不斷提起蘭州對他的滋養。他說,演員很渺小,角色很偉大,優秀的演員都要向著藝術家之路奮進。而他也剛剛接到一條喜訊:獲得“第七屆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稱號。這個榮譽是對他藝術生涯的最好詮釋和肯定。
京劇藝術熏陶中長大
采訪是在劇組午飯間隙進行的。在屋檐下一個小圓桌旁,陳逸恒吃著簡單的盒飯和我們講起了他的藝術之路,不小心掉落在桌上的菜,他也很自然地夾起來放進嘴里。陳逸恒出生在一個顯赫的藝術世家,父親陳永玲是著名的京劇四小名旦之一;哥哥陳霖蒼是兩次榮獲“梅花獎”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姥爺言菊朋是中國京劇四大老生創始人之一,他的許多至愛親朋都是在藝術上頗有建樹的大家。上世紀50年代,父親到甘肅工作,兩歲的陳逸恒也跟隨來到蘭州。
談起童年趣事,陳逸恒忍不住笑出聲來,他說:“母親時常帶著我去看父親的戲。只要鑼鼓聲一響,我就在母親懷里睡著了。快謝幕時,鑼鼓一響,我就醒了,知道有宵夜吃了——烤羊肉串。”他說,那時候家住南城巷,父親在甘肅省京劇團(早年的西蘭京劇院)唱戲。只要父親演出,家人都會去看。晚上回到家,奶奶、媽媽等人便圍著父親,談論當晚演出的效果。“我就是在這種鑼鼓聲中,在京劇藝術的熏陶中長大的。”
參加工作后,陳逸恒在白銀一家工廠一待就是8年。只不過,熱愛藝術的他從未言棄。每天早上都到工廠后面的小山坡上去朗誦、吊嗓子;到了周末,還要從白銀回蘭州,一方面跟聲樂老師雷蘭英上課,一方面給關在牛棚里的父親送飯。在那段艱苦的歲月里,沒有錢,經常扒火車,有時候也求貨車司機,順路把自己捎回蘭州。就這樣,一直堅持到1978年他被調到甘肅省歌劇院。
談起往事,陳逸恒認為正是小時候吃過太多的苦,承受了很大壓力,所以到現在,再喜慶的事,他也沒覺得有多高興;再悲痛的事,他也沒覺得有多痛苦。淡定的心態,讓他在藝術造詣上有種不浮躁的態度,以著力塑造好角色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