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榜2正在熱播中,該劇分為上下部,上半部分重點突出了蕭平章,下半部分的主角是蕭平旌,大哥死后蕭平旌掌管了軍中的大小事物,很多的人都好奇,該劇中的長林軍和第一部的赤焰軍有什么不同之處,下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在《風起長林》中,梅長蘇成為歷史,昔日被梅長蘇從掖幽庭救出、寄養于靖王府的蕭庭生走入暮年,而他的孩子蕭平章與蕭平旌已經長大成人,率領長林軍鎮守邊疆。
此時,大梁總體穩定、暗流洶涌。蕭景琰、梅長蘇等人的政治遺產還在發揮余熱,國家經歷蕭景琰的治理,社會風氣已經好轉,百姓人心思定,大梁整體安穩。
如果一個王朝的權力獲取途徑具備“正”的屬性,且治下人民安居樂業,它的治理成本就會大大削減,蕭景琰并非大梁的開國君主,但以他為起點,大梁進入一個中興期。
蕭景琰還做了一件影響深遠的事,那就是對文官和武官的平衡。在奪位期間,靖王府的武人與士人關系和諧,他們圍繞靖王,構成一個小的權力集團。
當靖王登基后,他沒有偏袒文臣或武將任何一方,且一個微妙的地方是——早在那時,武將的文化素質就在標準線以上,從赤焰軍大將軍林燮到梅長蘇,他們都不是簡單的士人/武人,他們追求“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戰國的信陵君魏無忌、三國的陸遜、姜維都是這類人的模板。
此舉增強了武將對大梁的歸屬感。所以,即便日后長林王府被朝廷冤枉,他們也絕無反心。雖都是帶甲上萬、國之重器,但長林王府與第一部的赤焰軍有所不同。
在《瑯琊榜》中,赤焰軍名義上隸屬于大梁國家軍隊建制,但骨子里是林家的府兵。梅長蘇能夠卷土重來,就倚仗了江左盟的赤焰舊部。
在國家統治集團看來,江左盟本質上和在野集團一樣,對皇權政治是潛在威脅。他們不聽從朝廷號令,心里的主子是“宗主”而非皇帝,宗主仁義、親和君主,江左盟還愿意與朝廷合作,但如果朝廷與民間沖突,江左盟又會如何?
所以,江左盟和大梁政權關系微妙。而長林王畢竟是大梁宗親,王府的編制也由皇帝授予,所以他們愿意效忠于大梁。
歷史上真的有長林軍嗎?
大約在消滅劉黑闥的前后,李建成以四方招募精兵勇將為核心,以長安城里的輕狂少年、市井無賴為基礎,組建了一支聽命于自己的武裝部隊,兵力在三千人以上。因為這支部隊長期駐扎在太子東宮左右長林門附近,所以人稱“長林軍”。
到了“玄武門之變”前,太子李建成陣營在長安的武裝部隊以長林軍為主,兵力已經不少于萬人。而秦王李世民陣營在長安的兵力最多八百人,李建成陣營占據了絕對優勢。可惜的是這種優勢卻也導致李建成陣營麻痹大意,對李世民可能采取的極端手段估計不足。
因此當長林軍趕到玄武門城樓下的時候,李建成早已經被自己的親弟弟送上了黃泉之路。雖然長林軍英勇作戰,卻也無法改變大局了。隨著李世民逼迫李淵下達了要求太子齊王部下停止抵抗的敕令,長林軍也就一哄而散了。
李世民當上太子之后,長林軍中的大部分精兵勇將也都被李世民收為己用。雖然唐朝此后的太子東宮長林門有時也有部隊駐扎,但長林軍卻隨著李建成徹底成為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