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本地做一個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可是不知道怎么入手,求指教
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又叫同城網,大部分是由當地人運營的地方門戶網站,因為對本地資源比較熟悉,所以能夠進行比較好的轉化,形成核心競爭力,想要從事這個行業大致可分成兩種。
1.自己懂技術,組建團隊,自己開發,大約耗時3個月到半年,費用在20萬左右。(不含其余開支,房租場地)
2.選擇城市網站聯盟這類的第三方服務平臺進行代理,只要負責市場,技術由第三方公司負責,費用大概在1-3萬左右(不含其余開支,房租場地)
如何做好本地生活服務
本地生活服務市場是一個萬億級市場,但據艾瑞咨詢的相關數據顯示,本地生活服務的線上滲透率只有12.7%,也就是說這個行業仍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從去年開始,阿里、快手、抖音、支付寶等都在紛紛布局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如果說前兩年,以零售、餐飲、商超為代表本地生活行業還在摸索著向數字化轉型,在疫情影響下,線下場景暫時封閉,無疑加速了這一進程。
面對危機與變化,各行商家主動上線擁抱數字化,餐飲小店、民宿老板娘出鏡做主播;餐廳、小店等業務上線化發展,通過“無接觸式外賣”等服務,與用戶重新建立聯系。如今,本地生活服務行業正在加速數字化轉型,而商家分賬或成最大難題?
首先來談一談數字化,在本地生活服務行業中,數字化的主角分別是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與入駐商家。目前市面上涌現了越來越多的本地生活服務類平臺,他們大多以APP或小程序等開放平臺作為載體,邀請各種類別的商家入駐平臺,包括街邊水果小店、餐館、景點民宿、養生美容時尚等多樣化的商業形態,用數字化為本地生活服務行業渡過難關。
商家入駐平臺后,能夠享受平臺提供的眾多優勢,如:
1.增加商家曝光度:APP和小程序等載體有著更高的曝光度和更高的隨身便攜度,為商家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展示空間。
2.提高商家客流量:平臺能夠為商家打通線上營銷、私域運營模式,通過平臺入口引導線上客戶到店消費。
3.實現精準營銷:平臺基于地理位置信息和用戶分析可為消費者提供線上精準服務。
4.優化用戶體驗:平臺移動端可幫助商家向消費者提供在線預約、支付等便利功能,提升用戶體驗。
5.為商家經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撐:通過在線支付、結算幫助商家實時了解經營狀況,同時收集商家經營、用戶數據,幫助商家建立分析模型,支持商家決策。
所以大量商家也樂于入駐到平臺中,成為了后疫情時代下具備新技術賦能、新渠道拓展、新理念突破的“新生代商家”,即商家通過平臺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能力,實現品牌的多樣化創新與觸達,以及具備互聯網經營觀念與創新意識。
業務數字化升級隨之而來的是商家分賬問題的出現。大量的商家訂單、多變的優惠機制、不同的分賬比例與結算方式,讓平臺賬務變成一團亂麻,商家分賬遲遲難以清楚結算。平臺對商家分賬效率的低下,導致缺失清晰的賬務報表,并且商家容易出現信任危機。想要解決商家分賬問題,唯有借助MallBook商家分賬系統。
通過商家分賬系統,為本地生活服務企業打造成一站式交易引擎智能化數字服務開放平臺,利用智能化分賬技術高效處理平臺在日常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交易訂單,只需在后臺配置好與各商家的分賬規則,就能實現自動化分賬,有效解決平臺在交易支付、分賬、記賬、結算、甚至信用數據沉淀、線上金融授信等多方面的服務需求。
綜上,數字化發展往往需要由點到面,逐步覆蓋全面升級。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曾明確說過“無論哪個行業在疫情沖擊下,優先選擇的應對方式就是依托數字化技術手段改變與客戶的觸達方式、交易形式和交付模式,尤其更加貼近最終消費者的零售業、生活服務業態。”數字化轉型早、全產業鏈數字化程度高的企業,在應對疫情的沖擊越發從容,所受沖擊也就越小。所以,當本地生活服務行業加速數字化進程時,業務數字化與交易數字化應同步推進,從而避免出現商家分賬難題,導致的一系列阻礙發展的其他問題。
城鄉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是什么?
城鄉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就是將當地線下的餐飲、生活服務、休閑娛樂等商家服務信息,推送給當地居民,具有一定普惠性。現在的城鄉本地服務平臺有很多,例如金扁擔向陽驛站,可以為相關機構提供從站點建設到托管運營的全流程化配套服務,比如可以賦能銀行等機構,降低鄉村金融服務站的成本和投入,解決管理脫節等問題,這種托管代運營的方式,對傳統惠農小站升級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