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兒童抑郁癥好的心理專家有哪些?
孫賀專家不錯,北京海明心理咨詢中心的主任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我女兒初二厭學憂郁不自信心,醫院檢查說有一些抑郁,建議進行一些心理輔導,找的就是孫老師,調整了幾次,孩子變化挺大,效果挺不錯的。?
心理專家告訴你:10-12歲,這個年齡的小孩在想什么
10-12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還沒到叛逆的青春期,但卻也有一些常見的小脾氣。很多時候,他們所說的話和真正想表達的意思并不相同。作為大人,該如何理解他們的意思,并做出恰當的回應呢?讓心理醫生翻譯給你聽。
許多小朋友上到三、四年級,開始變得更有主見,比如愛頂嘴或者沒禮貌又情緒化。如果你想抱抱他們,如果旁邊有外人,那么他們一定會尷尬地拒絕,讓你心涼。你有心想融入他們的生活,模仿他們玩耍,他們說不定還很惱火。
“雖然這個年齡的兒童已經不是小朋友了,但是也沒有明確進入青春期,所以很多還沒有準備好的父母會覺得措手不及——這孩子到底怎么回事啊?”兒童心理咨詢專家吉博表示。在13歲青春期到來之前,孩子們的態度會發生很大的改變,而這種改變也許不是父母們希望看到的。所以當孩子們試著去觸碰自己的邊界時,父母們往往不知道該如何作出適當的回應。”吉博說。這個階段是孩子們發展出自我身份和獨立性格的必經之路。“他們會把自己的想法、信仰和價值觀與他們父母的相比較。他們的糾結之處在于,他們想成為獨立的成人,但他們控制情緒的能力仍然是一個孩子的水平,”吉博解釋說,“在這幾年里,父母的責任是,給孩子們提供支持和鼓勵,但同時也要設立下界限。”
為了幫助父母們更好地了解這個介于兒童時期和青春期之間的階段,吉博總結出這個階段的孩子5種常見的態度,并且對家長們應該如何回應給出了 意見。而另外一位兒童心理治療師居莉薇也為該如何應對這段關鍵的成長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孩子說:“你不理解我。”心理專家的翻譯:“我還不知道我是誰。”
也許你的兒子和女兒正在經歷一場校園中的社交斗爭,他們正努力想要融入一個同齡人的羣體。當他們面臨這種給人很大壓力的情形時,他們很難相信,爸爸或者媽媽能夠了解他們的處境,吉博說。“你要去證明他們是獨一無二的,你也并不完全理解他們,”她建議說,“但要讓他們自己來告訴你他們是什么樣的,這樣你才能夠更好地理解他們。”居莉薇認為,當孩子們建立起自己的身份時,也許會對曾經很感興趣的東西嗤之以鼻。“這個年齡的孩子會在他們周圍的世界搜尋信息,包括外面的世界和他們所知道的有什么不同,”她描述道,“雖然這個階段容易讓人感到挫折和艱難,但你要記住,這是你的孩子確立自己身份的過程,這會讓他們對自己是誰感到更堅定,并且會為他們的未來的道路作出有效的引導。”
孩子說:“你這是要毀了我的生活。”心理專家的翻譯:“我不希望你再為我做決定了。”
當這個年齡的孩子想要一樣東西,而家長卻不想給他時,會發生什么?吉博本人就有第一手的經驗。舉個例子,她11歲的女兒想要一部手機,吉博讓她等到13歲,但女兒不同意。吉博告訴女兒,如果她能夠用好自己的那部iPad的話,她們可以重新商量買手機的年齡。“對于這個年齡的孩子,你要讓他們有一些自主性和控制權,在做決定的時候要多和他們商量。”她說。而當孩子表現出激烈的情緒時,重要的是保持幽默感,并從其他家長那里尋求幫助,居莉薇說。去年,她參加一場親子派對,另一位媽媽聊天訴苦,才發現大家都會為孩子的態度頭痛。“開車去派對的路上,女兒嚷著說我毀了她的生活。我后來發現參加派對的7個媽媽當中居然有5個都遇到了這種情況。”居莉薇回憶說,“大家都這么努力想和孩子搞好關系,但是卻被孩子們如此折磨,我就笑了出來,再遇到這種情況就不會感到挫敗了。”
孩子說:“這不公平。”心理專家的翻譯:“我發現有的時候,我所做的事并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不管這個年齡的孩子抱怨的是睡覺時間太早、上網時間太少,還是其它什么“不公平”的待遇,他們通常都難以接受生活中的不公平。這種時刻能幫助他們學習如何應對“不公平”的情況,并幫助他們建立必要的自信心來克服障礙,吉博說。
“我們不妨利用這些機會告訴孩子,有時候,不管你多努力,不是所有的事都會如你所愿的,”她說,“你可以讓他們想想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之中是否還有這樣的例子。”
孩子說:“什么都很無聊。”心理專家的翻譯:“我害怕改變。”
在吉博眼中,青少年的無聊不是壞事,因為它能催生出創意和改變,例如開始探索新的愛好,重拾好久沒玩過的玩具,和兄弟姐妹玩紙牌游戲或者跟朋友們出去踢球。但是,她認為最好不要讓孩子玩電子游戲來打發無聊的時間。
“不需要把孩子的每一分鐘都排滿,”她說,“生活并不一定都是‘有用’的任務。”
孩子說:“你一點都不酷。”心理專家的翻譯:“你到底是我的父母,還是我的朋友?”
孩子長大了,開始跟父母疏遠時,父母難免會恐慌。為了和孩子打成一片,有的父母會在穿著打扮和行為上刻意接近孩子的同齡人,但事實上他們真正需要的是穩定的表現,吉博說。“家長不需要假裝很酷,或者去做孩子的朋友,”她說。“父母應該做的是健康的大人。有時候,‘不酷’反而設立了界限。10-12歲的孩子本身就經歷著很多改變,即使你不酷,孩子也需要知道,你一直都是這樣的。”
從兒童到青少年
“每個孩子的大腦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發育的節奏也不一樣,并不存在一個他們從兒童一下子成長為青少年的‘魔法年齡’,但總的來說,13-15歲的年紀就可以稱之為青少年了。”居莉薇表示。
青島心理咨詢哪里好?青春期心理咨詢哪里好?
您好,心理咨詢師證書的含金量越來越高,并且從事此行業是需要持證上崗的。獲得三級證書可以從事,二級證書則可以開心理咨詢室。
目前考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培訓學校也有很多的,可以在查一下當地正規的培訓機構。
一定要選擇口碑較好的學校,教學環境和教學師資這些都需要考慮;其次就是一定要有資質,目前很多學校都沒有辦學資質也沒有報名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