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其他傳統車企的電動化轉型方式,大眾的首次Power Day表達了另一種巨頭式的產業鏈重整格局。在發布會正式開始之前,業內曾對大眾此次發布作出過種種預測以及調侃,但從已經呈現出的發布會內容來看,其中的含金量大概超出了觀者預期。
此前Power Day的預告中曾寫明,本次動力日并非汽車發布會。實際也確實如此,在發布會中,大眾只展現了已上市或已完成亮相的車型,而發布的主要內容則是圍繞著電池及充電,包括大眾對電池電芯的選擇、電池系統的設計、電池的生產、充電網絡建設、電池的回收利用等方面的布局。
深聊這個話題的原因也并不難猜。根據此前大眾汽車集團公布的全球銷量數據,其全年交付新車約930萬輛,其中純電動交付23萬輛,是2019年的三倍多;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交付約19萬輛,較2019年增長175%。
大眾汽車集團還發布了全新的“加速戰略”,計劃到2030年,在歐洲市場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新車銷量的70%以上,在中國和美國市場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比超過50%。這個數據,是之前計劃的雙倍。
大眾汽車集團想要加快電動化轉型的決心已經很明顯,而體量龐大如大眾,大象轉身的前提,除了優質的整車產品之外,作為產品核心的動力電池需求及解決充電問題也是重中之重。
All in電池制造
根據此前發布的全新戰略目標,到2025年,大眾汽車在歐洲和亞洲的年度電池需求預計將超過150千瓦時。
大體量的電池需求,顯然是為了匹配大眾集團未來的汽車銷售體量。目前,大眾汽車集團與LG化學、三星SDI、SK Innovation和寧德時代等電池制造商達成采購合作,與中國電池企業國軒高科及美國的固態鋰電池新創企業QuantumScape也建立了合作。
但大眾似乎并不寄希望于對電池廠商的長期依賴,在Power Day大眾集團表示,僅在歐洲,預期到2030年公司將建立6座總產能達到240 GWh/年的超級電池廠。
電池生產計劃的前兩座工廠將位于瑞典,其中與瑞典鋰電池開發和制造商Northvolt合作、專注于生產高端電池的謝萊夫特奧 (Skellefte)工廠有望在2023年投入商用,后續產能將擴張至40GWh/年。
以2020年全球排名第一、電池裝機量達34GWh的寧德時代來看,大眾未來的240 GWh/年的電池產能規模確實有“大廠”風范。這意味著,大眾的野心并不僅僅在于滿足電池供應,而是計劃大手筆進入電池制造領域,作為遠期的籌碼。而大規模All in的前提,是需要降本。
主導技術的關鍵,電池總成本降低50%
除打好電池產能根基,最核心的電芯方面,大眾集團將采用全新的標準電芯,于2023年引入并應用于集團旗下各品牌約80%的電動車型。
根據大眾集團在發布會中所透露的,標準電芯分為三類,分別為面向入門級別車型、面向中等性能車型以及特殊的高能量需求的車型。為了控制電動化轉型的成本,前二者的電芯成本分別能下降50%和30%,而高性能電池的成本會有所增加。電池成本總體降低50%,其中電芯設計降15%,制造過程降10%,正負極材料降20%,電池系統降5%。
“平均而言,我們會將電池系統的成本降低到每KWh100歐元(約合人民幣775.53元)以下。”大眾汽車集團技術委員會成員Thomas Schmall表示:“這最終將使電動汽車負擔得起并且成為主導技術。”
基于降本目標,大眾汽車集團也做了磷酸鐵鋰、高錳、鎳鈷錳和固態電池的技術布局,即入門級車型搭載磷酸鐵鋰電池,走量車型搭載無鈷的高錳電池,特殊車型采用三元鋰電池。其中,關于固態電池,大眾汽車集團認為這將是未來車輛動力電池的終極形態,而大眾集團的目標便是實現高性能和低成本。
此外,大眾汽車集團還于今年1月正式開設了第一家電池回收廠,可對鋰、鎳、錳、鈷、鋁、銅和塑料等有價值的電池原材料進行工業化回收,目標是回收95%的貴金屬原材料,而未來將利用回收的原材料支持新電池的生產制造。
站在運作的角度,全新的架構中,大眾將集電芯、電池系統、電池使用及回收利用統一化,除降低成本之外,一定程度上將達成生態化的閉環運營。另一方面,大眾或許也在寄希望于憑借自身的供應鏈控制能力,在未來獲得更多博弈的機會。
如何繼續把握中國市場?
談及中國市場,大眾認為首要任務是解決充電問題。目前,大眾集團在中國的電動化攻勢已經發起,基于MEB平臺打造的ID.4系列車型即將于3月20日開始向中國消費者交付。
合資方面,大眾集團還成立了兩家BEV合資企業,分別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和奧迪一汽新能源合資公司。加上已有的合資公司,到2025年,大眾集團旗下在華各個品牌將有15款基于MEB平臺打造的車型實現本土化生產,而電動車型將占集團在華產品組合的35%,預計大眾新能源汽車在華年交付總量將會達到150萬輛。
為了達成目標,充電網絡在ID.4在華上市之前便已經有所布局。2019年7月11日,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聯合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這兩大車企,以及江蘇萬幫德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開邁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為40億元。
在發布會談及充電設施時,大眾汽車集團也多次提及開邁斯,表示今年將借助開邁斯在中國市場布設500個充電站、6000個充電樁,覆蓋全國8個主要城市。至2025年將布設1.7萬個充電樁,充電功率從120kW至300kW,覆蓋絕大多數城市。
為了達到在燃油車市場同樣的市場地位,大眾意識到更多危機的同時,轉型的手法顯然也更為老道。雖然Power Day的宣傳手法確實有借鑒特斯拉之疑,但電動技術路線圖是躍然紙外的。在傳統車企以及新勢力專注于拼技術、供應鏈的同時,大眾已經探入電池制造的前端,開啟了新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