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設計師的榮耀是一款款亮麗的新車,那么研發測試人員的榮耀則是每一輛經過“千錘百煉”的試驗報廢車。
近日,素以安全性著稱的比亞迪,繼動力電池針刺試驗之后,再一次向外界展示了其在車輛安全方面下的“苦工”。與那些光鮮亮麗的新車“展覽”不同,在汽車安全試驗室中,比亞迪所呈現的是一件件最有價值的“廢品”。
安全是比亞迪之“底線”
“安全,是發展新能源汽車必須守住的底線”,剛剛過去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達了自己對于新能源汽車安全性的重視。區別于業內一味追求的智能、科技等產品能力,在國內外純電動汽車起火、自燃事故頻發的背景下,2020年比亞迪將其新能源汽車的產品賣點融為了兩個字——安全。
去年3月,比亞迪“刀片電池”正式發布,不僅續航能力達國內領先水平,其電芯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在“刀片電池”對比三元鋰電池的針刺試驗中,當鋼針刺破僅為一塊磚頭大小的三元鋰電池后,電池瞬間起火爆炸。相較之下,“刀片電池”單體電芯在針刺后不僅未冒煙起火,其電壓也在試驗后逐漸趨穩,兩者形成的巨大反差可見一斑。
作為首款搭載刀片電池的純電動旗艦車型,比亞迪漢以其“不自燃、不起火”的名號受到了廣大用戶青睞。然而,在關注電池安全的同時,整車安全同樣沒有被漢所忽視。這位汽車安全試驗室中的“C位選手”,依照比亞迪“LACU策略”,其安全性能達到了“L”級別,即“行業領導地位”。可以說,漢稱得上是比亞迪安全性能最高水平的體現。
在漢車型的開發過程中,比亞迪針對安全性進行了大量的仿真設計,通過數學模型來模擬整車、系統、子系統及零部件在發生碰撞時的被動安全性,并根據實驗中暴露的問題進行不斷優化。
據官方介紹,比亞迪漢所使用的整車碰撞實驗室是目前國內最先進、齊全的碰撞實驗室,在滿足國標、美標、歐標一系列法規和C-NCAP評價等試驗要求及相關標準的基礎上,設計了包括最高時速120km/h的正面撞擊、高難度的小偏置碰撞等更加多樣、極限的實驗方法和手段。
此外,通過其斥資千萬所引進的不同年齡、性別的假人模型、傳感器,試驗中可高度還原車內不同座位、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坐姿乘客在發生碰撞情況下的真實狀況,這也為比亞迪漢安全性的開發積累了豐富數據,鑄就了其強大的安全品質,最大限度保障用戶在交通事故中的生命安全。
嚴苛的道路模擬保障“品質”優異
安全之外,比亞迪的“品質”也體現在其對于產品可靠性、耐久性的考量。
中國幅員遼闊,地形路況、天氣溫度、環境濕度等千差萬別。因此,在針對可靠性、耐久性的測試中,比亞迪不僅采用車隊自駕方式,從海南、牙克石到吐魯番等地通過遠途駕駛測試車輛性能、電子元器件的穩定運行程度及充電樁適配情況,還以此采集了覆蓋全國各地的路況、溫度、濕度等真實數據,引入大量國際領先的高精尖測試設備,模擬消費者各種極限使用場景。
其中,針對于比亞迪漢的“24通道道路模擬試驗”,可以說是測試中最嚴苛的一環。試驗通過對車輛四個軸端進行耦合并施加六自由度力,真實模擬實際用車過程。此前,這樣的六自由度運動平臺,多用于航空、航天領域模擬實驗,而在比亞迪的應用下,“24通道道路模擬試驗”能夠還原用戶可能遇到的95%路況,通過反復的顛簸、測試,幾乎達到了實際道路測試下行駛100萬公里的水平。
以研發投入促進“彎道超車”
不僅僅是測試,在整體的車型研發方面,比亞迪足以稱得上是一位“技術狂”。
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比亞迪研發投入共計81.5億,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達4.5%,位列國內自主品牌首位。同時,在產出方面,伴隨刀片電池的量產和比亞迪漢的推出,比亞迪一度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比亞迪漢連續3個月銷量破萬,是迄今為止唯一實現這一成就的中國品牌C級轎車。
或許正是這樣的研發效率及行業領先的產品實力,擴寬了比亞迪在投資人眼中未來發展的想象空間。從比亞迪(SZ:002594)周K線來看,2019年至今,比亞迪股價最高達273.37元/股,相比于最低股價上漲約540.96%。
在“新四化”轉型的風口浪尖上,比亞迪通過獨有的技術積累,快速調整其自身的發展戰略,在汽車電動化的賽道上,不僅以大幅度的市值增長及4.5%的高研發費用比成為中國研發效率出眾的車企之一,同時,也以其強大的產品力和銷量證明了自身國產電動汽車標桿企業的地位。
未來,比亞迪仍將針對新能源汽車領域,展開多項投入。據官方透露,比亞迪已在架構及核心三電技術等多方面嘗試組建相關研發機構及事業部,在多項前沿產品研發方面展開持續投入。
在新能源滲透率日漸提升下,相信堅持把錢花在“刀刃”上的比亞迪,或將以其強大的研發儲備,進一步提升市場地位及占有率,構建自身技術“壁壘”,真正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