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潮的洶涌澎湃,家居企業的資本活躍度日益升溫,在融資、上市的熱鬧中,也不乏并購的身影。
2020年家居行業并購事件高達32起,未來這一趨勢將愈發明顯,神仙打架的刀光劍影中,企業如何找準的定位,將自身價值最大化?
近日,酷家樂母公司群核科技收購美間的新聞刷屏了業內人士的朋友圈,作為面向軟裝設計師的一站式云服務商和數據化供應鏈提供商,美間擁有超過100萬軟裝設計師用戶,是2D軟裝設計軟件賽道的頭部企業。
此次群核以現金形式100%控股美間,即有對于酷家樂軟裝設計師生態的戰略補充意義,同時也有全產業鏈布局占位的野心。
2021年開年不久,這已經是行業內第二起并購大事件,發生在1月14日國美控股打扮家的消息也一度引發高度關注。
事實上,行業并購腳步從幾年前就已開啟,據統計,2020年家居行業并購事件高達32起,未來行業并購的聲音將會越來越密集,而作為行業中的一個節點,每個企業都應該想清楚自己在這波浪潮中的角色與走位。
格局巨變,資本浪潮洶涌
近年來,家居行業從業者都有一種直觀感受——變天了,原有的消費入口、營銷模式、產品款式、服務方式,甚至是整個產業的商業模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而這種變化,是由上游房地產市場的格局變動和下游消費者需求革命兩相推動產生的。
外部力量正在改變行業,迫使企業轉型。
從消費市場來看,85后、90后成為置業主力軍,他們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審美偏好都決定了其家居消費理念與上一代人有巨大差別,新生代的消費人群不僅改變了家居產品風格走向,更重要的是帶動了整個行業的原有運作模式的革新。
需求變化帶動渠道變革,精裝、整裝、一站式購齊的消費習慣沖擊著傳統渠道,也迫使企業改變過去的單一產品和服務,提供完整的家居解決方案。
從房地產市場來看,精裝、整裝的興起與大規模應用,使得家具建材行業的2B業務量驟增,而原有的零售業務模式被沖擊。
與房地產企業合作,要求企業經營更加規范化,具有批量交付能力和雄厚的資金墊付能力,這樣一來,規模效應逐漸顯現,不具備這些能力的企業業務流失嚴重,而規模以上企業則愈發壯大。
為了在新的產業格局中站穩腳根,企業需要使自己具備較過去更強的綜合運營能力,在品牌運營、供應鏈整合、渠道多元及批量化履約方面都需要有進一步的提升,這較以往絕大多數企業的運營方式有了質的改變。
批量化履約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撐,2020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家居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通過募集社會化資金來擴大經營。
不具備整合價值 就沒有價值
房地產業務集中度的提升以及整裝模式的迅速推廣,令家具建材企業的渠道隨之同步集中,為企業規模化提供了土壤,市場的寡頭競爭格局漸漸形成。
原來各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則會通過自身的規模優勢和資金優勢,快速整合產業鏈,通過收購、入股的形式延伸服務能力,搶占流量入口,提高客單價和轉化效率。
在2020年的32起股權交易中,控股的就有20起,而仔細研究這些股權并購不難發現,大部分存在業務擴張、產品鏈延伸的戰略意圖。
九牧衛浴控股櫥柜品牌博德寶,使原本衛浴空間解決方案拓寬為廚衛空間,從產品層面來看與自身業務存在協同性,從商業模式上看,也是戰略補充。
好萊客7億收購千川木門51%的股份,同樣是對原有業態的補充,是大家居戰略中的重要一步,在自有體系內率先進行一次產業大融合。
景興建筑3911.5萬收購領盛衛浴55%的股份,則是跨界整合的典型,與此前碧桂園高調宣布入股帝歐、惠達、蒙娜麗莎是異曲同工,盡管碧桂園的收購最終告吹,但景興收購裝配式衛浴企業領盛,是隱含了布局朝陽行業和業務分利兩方面用意的。
大家居戰略成為了幾乎所有頭部企業的共同選擇,而大家居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2020年不斷被提及的整裝。
整裝崛起,產業賽道間的邊界被打破,各企業間的競爭不再局限于同一領域,而是來自全行業的所有企業,甚至其它行業的龍頭和互聯網巨頭都跨界而來,成為了行業新的整合者。
過去的品牌、產品、渠道、地域邊界被打破,家居行業進入大融合時代,家居企業也從過去單一的產品提供商向局部或整體空間解決方案服務商的角色轉變。
由于渠道整合與消息方式變遷,衍生出了眾多垂直行業平臺,它們成為行業入口級的存在,進一步瓜分掉傳統零售渠道的流量,在未來競爭中不可小覷。
家居行業經歷了野蠻生長的三十年,過去企業的入行門檻低,管理者素質、產能、規模都存在參差不齊的狀況。
當產業格局發生變化,頭部企業需要通過整合新的服務能力來擴張版圖、占領更廣闊的市場,落后產能被迫淘汰,而各個領域里的佼佼者往往會選擇主動整合。
或上市募集資金,使自己具備充足的實力,成為整合者;或將長板做到足夠長,能夠為其它企業的擴張提供新的增長點,成為被整合者,釋放出1+1>2的能量。
一直以來,家居大行業、小企業的魔咒都很難被打破,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消費的地域性,隨著渠道多元化的發展,這種邊界被打破,資本入局后,大家居趨勢凸顯,產業邊界被打破,企業的規模效應逐步顯現,擴張速度將會更快。
未來十年,百億級企業不再是口號和目標,中國市場將會出現眾多百億甚至千億級的家居企業,而身在其中的每一個分子,都應該想清楚自己是否具有整合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