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時正是桃花初綻,楊柳泛青,凋零枯萎隨風過的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現。今年清明將至,很多人已經開始計劃,在祭祖掃墓的同時,也要在這個最美的季節出去踏青放松一番。為此,有關專家為大家安全出游、健康歸來提供一份健康指南。
穿衣:捂不過度防春火
春季是我國氣候中冷暖交替、氣候多變的時節。今日才春風蕩漾,明日卻寒風襲人;晌午還氣候宜人,早晚卻會寒冷異常。
所以自古就有“春捂秋凍”之說,這是我國傳統醫學總結出來的養生之道。春日里,由于冬天的“慣性”所致,人體血管還處在收縮狀態,溫度調節系統功能較低,只有適當多穿些衣服,才能適應忽冷忽熱的天氣變化,否則,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同時,在一定范圍內,“春捂”也是一種抗熱鍛煉,使得人體能自然適應即將到來的炎熱夏季。
但“春捂”須有一定限度,北方地區進入4月,天氣明顯變熱,如果還如冬天般里三層外三層,就會超過身體的耐熱限度,體溫調節中樞變得無法適應。春季空氣濕度較大,如果“捂”過了頭,還容易誘發中暑,招惹“春火”。因此,市民尤其要注意。
飲食:“生發”食品要慎食
就中醫養生來講,清明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此節氣中不可對肝臟進補。古人所謂“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臟,乃順天理”。
在專家看來,筍、雞、大蒜、生姜等為“發”的食物,不適合熱性體質的人過多食用。可多食些柔肝養肺的食品,如薺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臟、通血脈;山藥,健脾補肺。在湯品調理中,可多用利水滲濕和補益,養血舒筋的藥材。如銀耳、薏仁、黃芪、山藥、桑葚、菊花、杏仁等。
清明還要多食種子植物如燕麥、蕎麥、稻米、扁豆、薏仁、花生、黃豆、咖啡豆、葵花子等。種子植物營養豐富,多食清明五谷養生粥 (蕎麥、燕麥,薏仁)可益肝、除煩去濕和胃、滑腸、補虛、增強抵抗力、延年益壽。
出行:運動強度要適當
選擇在春季出門踏青,對人體是有諸多益處的。但要注意的是,清明節去郊外出行不宜過早,不要空腹上路,同時盡量不要在外過夜,避免季節性感冒。孕婦、老人和身體虛弱的人自身抵抗力差,更要注意控制情緒。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史的老人要特別注意運動強度不要過大,隨身攜帶降血壓、擴張心血管藥物。有支氣管哮喘史的病人,患有急性病病期的病人,體質比較弱的人,過敏體質的人應適當遠離植物。有花粉過敏史的人出游前應隨身攜帶抗過敏的藥物,并戴口罩、手套等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