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市智慧漁港新基建試點項目在連江縣黃岐國家中心漁港順利通過驗收。據悉,這是我省首個智慧漁港項目,將有效提升我市漁港數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18日上午,剛出海的“閩連漁61568”船長老林收到一則短信,提醒他未報備出港。他當即打開“漁港微服務”小程序,及時填報出海信息。同一時間,后臺管理人員收到相關消息,核實、確認了老林的出海信息。
出海得預先報備,是當前漁船出港的一條“鐵律”。黃岐國家中心漁港可供700多艘漁船停泊、避風。智慧漁港項目建設前,船員違規出海、船舶進出無序等一系列影響漁業安全生產的問題一直難以解決。
為破解監管難題,去年7月,福州在黃岐試運行全省首個智慧漁港項目,利用大數據分析、AI智能、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搭建數字化管理平臺,可全面管控“港、人、船”,實現船舶進出港監控管理、職務船員定點上船監控管理、漁港區域內智能化安全保障、漁港外重點海域監控管理等四大應用場景。
記者在黃岐智慧漁港信息中心看到,碩大的屏幕上顯示代表船只的黃、綠兩色三角形,鼠標輕點即可看到每艘船的位置、行船軌跡及編組情況。“通過‘海港一張圖’,僅一人可管上百艘漁船。”現場工作人員說。
智慧漁港項目把監管觸角延伸到漁港的每個角落、每一艘漁船以及每一位出海漁民。港區內,20個智能AI探頭覆蓋港區內外,構建全天候、全時段、全區域的監控“天網”,探頭的熱感應功能能及時感知火情,降低災害風險;探頭與雷達相互配合,練就一雙海上“鷹眼”,可清晰探知20海里內漁船航行軌跡。
此外,漁民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進出港報備,確保管理人員可及時有效掌握出海船員信息,避免船員無證上崗、船員未配齊、漁船“帶病出海”等問題。
據了解,自項目試運行以來,已監控納管漁船進出港5900多艘次,職務船員打卡記錄6100多條,納管漁船涉嫌未報備出港200余艘次,為相關船員推送通知短信3000多條。
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探索、建設智慧漁港,形成適宜全市、全省漁港發展的樣板,打造智慧漁港標桿,有力保障漁業生產安全。(記者 藍瑜萍 通訊員 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