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的于金華(音譯)得知“中國傳統制茶工藝及相關習俗”,包括福州茉莉花茶的制香工藝,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他非常激動。
余金華17歲開始在福州茶廠工作。曾任福州茶廠綜合生產車間黨支部書記、廠長。退休后,他被福州茶廠重新聘用,協助生產工作。由于出色的烘焙技術,余金華僅靠抓、聞、搓手就能快速判斷出茶葉的含水量,被業內稱為“控水大師”。
每年三伏天的時候,于金華都會帶隊進行泡茶工作。在制茶現場,他在幾臺烘茶機之間走來走去,通過手抓、鼻子嗅、手搓三種動作,十秒內就能把茶葉的含水量告訴現場工作人員。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Yu的結果不僅速度快,而且和儀器一樣精確,誤差約為0.2%。這一切,離不開余金花的脾氣43年的烘焙。
余金花告訴記者,福州茉莉花茶因為其特殊的泡茶工藝,才有茶香的特點,喝完后甘甜。烘烤的目的是排出多余的水分,便于出香提花,最大限度地保留花朵,這也是花茶品質和口感的重要組成部分。
九分酒窖茉莉花茶,含水量應在8%左右,這樣才能達到最佳口感。這就需要工作人員及時確定排水量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百分比。“烘焙溫度通常在90℃到110年℃之間,一聞一聞。在聞的過程中,如果火大于香,說明溫度太高,很容易造成茶葉太干,否則,就是水太多了,需要繼續烘烤。“因為每個人的手掌出汗程度不同,感覺也不同,所以如何在火和香氣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因人而異。”余金華說,十年前,隨著測量儀器的出現,最快的結果可以在10分鐘內得到,但如果是大量生產茶葉,效率相對較慢。要掌握“抓、聞、搓”判斷茶葉含水量的技巧,必須有至少三年的動手烘焙經驗。
據了解,憑借精湛的制茶技藝,余金華于2014年10月被授予福州茉莉花茶傳統制香工藝傳承人稱號,并獲得全國茶葉行業數百項大獎。其中,他曾參與生產福州九香茶廠的國賓禮品茶,在2019年,在廣西舉行的世界茉莉花大會上,獲得唯一一枚特別金獎。(記者陳Mu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