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賺的越多感覺生活成本越高?
賺得越多,欲望越大。自然就會覺得成本越高。例如,出行幾公里,走路去不花錢。開車去就需買車養車。成本自然就高。
生活成本高是什么意思
生活成本高是指某一地區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支付的費用高。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在人們的生活日常中住房、食品、交通、教育、醫療、娛樂等方面的消費金額大,物價上漲,貨幣貶值,政府政策不利于消費者,導致生活成本變高。
一個城市生活成本高,是如何體現的?
很多人印象里似乎有一個慣性思維,就是覺得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比較高,其實根源在于房價,生活支出中,無論是買房還是租房,都占據著收入的占大比例。從消費層面來講,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跟普通小城市差不多,甚至更低。
大城市擁有更多的機會,更加完善的機制和體系,生活,商超,教育,醫療環境更加完善,居民的便利指數更高,很多優質資源的進駐,也帶去更多的競爭壓力,對很多商家來說,為了搶占市場會給消費者更加優惠的政策。比如一臺相同品牌型號的電視,大城市的銷售價格并不會比普通小城市的銷售價格高,甚至出于品牌競爭壓力,活動優惠力度會更大,同理一件同一品牌的衣服一樣,大多數都是全國統一動定價,并不會因為城市而設置區別價格,但是,大城市居民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對于物價來講,水果也好,蔬菜也罷,它是一個全國浮動的機制,大眾貨品價格差距不大,更多的價格差異來源于地域差異,可能因為南方或者是北方交通運輸成本不同而價格不同,并不會因為城市大小而有較大差異。一般品牌定價都是全國統一定價,并不會區別對待,但是因為很多品牌可能不會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居民的獲取成本更高。
一些精英人群,可能消費選擇奢侈品牌,生活支出較大,但這和大小城市無關,是消費階層和理念問題,只是大城市精英階層較多,乍看上去似乎大城市消費高,其實小城市精英階層消費一樣。對于大眾來講,差距不大,關鍵還是房產。對于普通的一個青年來講,大城市購入一套房子的成本,可能要幾百萬,小城市可能幾十萬足矣,大城市租房每月可能5千,小城市可能每月1k,房子成本占據支出的大頭,交通,消費其實差距不大。
為什么大城市生活成本高?
現在這種工資不高能讓人留住生活的城市很少了,因為生活是需要成本的,即使是小城市消費水平不高,但是還是要生活。相反,好多人是擠破腦袋想在大城市生活,即使工資不高,為什么呢?
1.大城市工資是不高,但相比自己家鄉弱者小城市,相對還是高的,哪怕是除掉吃住等成本,收入依然相對高。
2.由于專業或者就業方向選擇等原因,工作崗位只有在大城市才有,也許這些學生畢業很想回家鄉,但是如果他們學的是類似于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運營,金融,寵物醫學、醫美等等這些專業,小地方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大部分這些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還是需要在大城市尋求一個安身立命的崗位的。
3.因為年輕的夢想。絕大部分學生其實還是來自于縣域及以下,從小就懷揣著一顆“走出去”的心,大學畢業后,首先可能想的是留在大城市或者去大城市發展,感覺自己如果畢業就回家了,似乎看起來很失敗沒有面子一樣,留在大城市,老家的人聽著你在哪哪哪,似乎就會不錯。不排除這種心理,但是其實這種心理留下來還是比較艱難的。還有就是一開始就在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績來,拼了命地努力,最終大概率也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4.一開始就對現實看得很清,想著畢業就考回老家,有份穩定體面的工作,過簡單的生活。但是現實不夠順遂,沒考上,再循環回1和2。
5.大城市確實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有機會挑選更好的崗位,不得不承認,國家機關的天花板,絕大多數央企國企的總部都在一線城市,大型知名私企還有外企的總部也多集中在大城市,想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一開始的起點很重要,所以即使初始薪資比較低,也不妨礙有志之士為了未來選擇和為之努力。
6.豐富的生活。哪怕其他的都沒有,工作也確實一般,大城市在普通的生活中還是能隨時藏著很多的驚喜和多彩的體驗。更多更新鮮的資訊和產品都最先在大城市出現,更高的認知也容易在大城市活得,娛樂追星等也會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