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高端新能源品牌R汽車,在深圳舉辦了首個品牌共創者大會,并同時發布了“R-TECH高能智慧體”技術品牌。R-TECH基于“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的理念孵化而成,目標是:硬件可插可換可升級,軟件可買可賣可定義,電池可充可換可升級。其逐步將R汽車打造成為了一個非常激進、以技術為核心的智能電動汽車企業。
以當日首次亮相的新車ES33(暫代號)為例,新車采用了R-TECH最核心的自研PP-CEM高階智駕方案,搭載包含激光雷達、4D成像雷達、5G-V2X在內的六重感知系統;與英偉達合作的Orin智能駕駛芯片算力可拓展500-1000+TOPS;智能座艙支持硬件即插即用,永不過時;動力電池支持快充、快換和靈活升級。
全球首發量產Luminar激光雷達
想要實現L3級以上的智能自動駕駛,激光雷達被認為是無法繞開的感知硬件。早前奧迪曾在旗艦車型A8上有所搭載,但一直未能實際量產。而作為造車“國家隊”的一員,R汽車卻將全球首發量產搭載該技術的車型,著實讓人意外。
R汽車的新車ES33將會采用業內最頂級Luminar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相較于常規的激光雷達,Luminar激光雷達能生成最精細的三維立體點云信息,使用符合人眼安全的1550nm光源,探測距離高達到500米(10%反射率下達到250米),超300線。不僅看得更遠更清晰,對障礙物的識別精度更高。
中國首發PREMIUM 4D成像雷達
除了激光雷達以外,R汽車還在業內首個推出“加強版”毫米波雷達——4D成像雷達。
(車頂“小頭簾”為激光雷達,4D成像雷達位于前保險杠內)
相較于常規的毫米波雷達,4D成像雷達具備兩大優勢:首先,在距離、速度、方向角的基礎之上,增加了“垂直分辨率”維度,具備普通毫米波雷達沒有的測高能力;其次,距離、速度、角度相比上一代毫米波雷達,精度提升了一個數量級,而且探測距離超過350米。
根據測試,使用PREMIUM 4D成像雷達的車輛可以探測到140米以外的可樂罐。
英偉達Orin智能駕駛芯片
R汽車還將率先量產應用英偉達NVIDIA DRIVE AGX OrinTM超強算力芯片,擁有500至1000+TOPS的算力,配合全棧自研的超級環境模型算法,實現感知即融合,形成多維度、全方位的世界觀,幫助人和車做出準確的判斷、預測和規劃。
相較于某斯拉以視覺為主的兩重感知系統,R-TECH的PP-CEM擁有融合了激光雷達、4D成像雷達、5G-V2X、高精地圖、高清攝像頭和傳統超聲波雷達在內的六重感知體系,不會將前方卡車的白色貨箱與天空混為一談,更不會對幽暗狹長的隧道束手無策。強大的硬件基礎和深度算法讓車輛具備應對復雜交通場景的能力,更適合中國路況。
蔚來新車ET7使用了四顆英偉達Orin芯片,算力達到1016 TOPS,不知道ES33會用幾顆。
像樂高玩具一樣的智能座艙
R-TECH搭載了上汽零束自研開發的基于SOA云管端全棧軟件平臺,通過AIoT智能硬件即插即用。用戶第三方共創生態,軟件上千人千面,硬件上實現可持續升級,永不過時。
靈活多樣的智能補能生態
補能生態方面,R汽車從用戶需求出發,提供了可充、可換、可升級、可互充的智能能源補給服務。
R汽車正加速建立“1公里能源補給生態”,中心城區的用戶在1公里的范圍之內就能找到R汽車APP接入的公共充電樁;2分鐘快速換電服務,提供車電分離模式,降低擁車門檻;可靈活升級的電池包,用戶可以隨心在600-1000km以上續航能力之間,根據需求進行切換。
值得一提的是,R汽車基于航空級標準,能夠實現L0級別零熱失控管理。通過云端實時監控高效主動預警,為每一塊動力電池做云端健康體檢,將電池包因電芯問題導致的熱失控概率控制在無限接近于零的范圍內,做到永不自燃。
在本次“R品牌共創者生態大會”上,R汽車正式集結Luminar、采埃孚、英偉達、騰訊智慧出行、微軟、華為、斑馬智行、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特來電、星星充電、京東方、奧動新能源等頭部企業,組建了史上最強大的世界級共創者戰略聯盟。
首款擁有R-TECH技術結晶的R汽車ES33純電動SUV,預計在2022年下半年正式上市。從目前各個大廠的技術路線來看,2022年將會是智能化和自動駕駛能力大比拼的一個年份,我們心心念念已久的L3-L4級自動駕駛或許真的很快得以實現。對R汽車來說,時間也真的很緊迫了,一款能徹底打響的產品,是這個新生品牌成長非常需要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