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目前的局勢可知,拜登已成功上臺。那么接下來他將會有什么動作呢?他又將帶領美國走上什么樣的道路呢?他的上臺又會對各行各業有什么影響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對于美國選舉這一全球矚目的大事件,汽車行業也給予了廣泛的關注,大眾汽車董事長兼CEO迪斯就在此前公開表示:“民主黨的項目可能會更符合我們的全球戰略,那就是對抗氣候變化,實現電動化。”直言拜登如若獲勝,將更有利于大眾在全球的電動車發展規劃。
“把汽車工業帶回來的人”
就如拜登的發言人曾向媒體表示的:“拜登知道汽車工業是美國制造業的心臟”,因而在競選的過程中他也確實給出了多項利好。
據悉,拜登承諾了一項花費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其中就包括投資50萬個電動汽車充電站,并為把燃油車更換為電動車的消費者提供以舊換新現金補貼,致力于在電動汽車制造行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創造100萬個就業機會。
根據拜登的計劃,在2035年前就將在美國實現發電廠的零排放,并讓美國人都使用上電力汽車和環保的公共交通工具等。
事實上,這并非是拜登首次對汽車工業做出相應的支持,在協助奧巴馬執政時期,美國政府就出手幫助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公司免于破產。
因而,在競選期間,威斯康星州和密歇根州兩大州“由紅翻藍”也被很多外媒意為當地民眾對于奧巴馬班子的“報恩”。
甚至于在競選的辯論現場,拜登也直言:“我就是那個把汽車工業帶回來的人。我被要求恢復克萊斯勒和通用汽車,是我們把它們帶回了俄亥俄州和密歇根州。”并指責特朗普讓制造業陷入了困境。
的確,提起特朗普,“關稅”總是其身上揮之不去的話題,但在這場特朗普以"維護美國經濟利益"為由發起的"戰爭"中,其口中所要"保護"的本地企業并未因此而獲利,甚至狀況頻頻。
通用“裁員”、“關廠”并與其反目,特朗普多次在推特公開指責通用汽車沒有關閉墨西哥和中國任何工廠是“忘恩負義”,并以削減補貼作為威脅。
另一家"百年車企"福特汽車也因特朗普引發的激烈爭端也不得不裁員、節省開支,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哈基特曾經直言:"僅僅美國政府加征的鋼鋁關稅就令福特損失了大約10億美元,如果政府繼續一意孤行,勢必將給企業造成更多損失!"
而近日,《華爾街日報》也發文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挑起的與中國的貿易戰并未達到其預設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時間11月8日,通用汽車與福特汽車雙雙發布聲明表示,他們期待與當選總統的拜登所領導的新一屆政府展開密切合作,并將就支持美國制造業和其他問題進行相關政策的討論。
如此看來,似乎汽車行業對于拜登的當選多報以樂觀的態度與希冀,那么他的勝任又究竟是否能不負這份期待呢?
車企的日子陰轉晴?
在競選時,拜登曾直言: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而如何處理這二者之間的關系,他則認為在中美經貿關系方面,要解決產業補貼、知識產權、遵守國際貿易規則等結構性問題,并直言他并不認同特朗普政府以加征關稅的方式予以應對。
對于中美貿易關系,拜登認為比較好的方法是與盟友和伙伴結成聯盟,而不是通過單邊關稅,但對于是否會取消加征關稅目前則并未有明確的消息。
只是可以肯定,不論是特朗普還是拜登,“促使制造業回流美國,增加本土就業率”都是他們共同的目標,只是在方式方法上有所出入。
拜登以區分美國公司國內外的關稅征收方式,促使制造業回流美國:將美國公司的外國子公司賺取的收入稅收(GILTI)從10.5%提高到21%,“美國制造”激勵公司將分支轉移回國內,并進行稅收抵免。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如美國學者所認為的,美國兩黨實際在對華政策上已經達成了高度的共識,并不會因為拜登的上臺而有所改變。
一如去年5月,拜登還聲稱中國不是競爭對手,而他的這一言論也在美國國內遭到了缺乏了解當前中國情況的質疑,并被共和黨批為“這是對華軟弱的表現”。
于是此次,拜登就改變了這一說法,也可謂是“立竿見影”。
因而,拜登對于關稅的態度實際并不明朗,其上任后全面推翻特朗普此前的政策可能性也并不大,而其目前所提出的促進美國制造業回歸的政策,對于在中國擁有子公司的通用、福特以及菲亞特克萊斯勒而言卻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無論是底特律三巨頭還是其他美國企業,只要涉及到生產,就無法避免中國制造業長期發展積累的產業鏈集群優勢,以及豐富且相對廉價的研發人力資源。
目前,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完整的工業產業鏈造就的高效率、低成本等絕對優勢,對于企業而言無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此外,撤出中國市場對于眾企業而言也不僅是長期以來所積累的品牌價值、人才體系力的功虧一簣,更是放棄了一塊龐大市場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因此,美國汽車制造業撤出中國市場的概率微乎其微,此前通用汽車全球執行副總裁兼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柏歷在接受汽車頭條APP采訪時就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了通用汽車全球運營和轉型的驅動”,并強調通用要深耕中國,不僅僅是為了中國,而是期望牽一發而動全身,驅動通用全球業務運營的前行。
一邊難以撤出中國,一邊又要面對拜登“區分美國公司國內外的關稅征收方式”的主張,眾車企所要承擔或許將是翻番的稅收,而另一方面,對于中美貿易關稅拜登也未給予一個明確的回答。
現在美國與中國的關系就是這么互相競爭又互相合作著,那么,拜登的順利當選就能讓車企松一口氣嗎?大概率也只是是新一輪的緊張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