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價10萬可以嗎?對不起,我們沒有這么大的優惠”,原本是調侃豐田百萬面包車埃爾法的加價,沒想到如今卻在國內車市上不斷上演。
加價10萬現在還成優惠了是吧?到底是誰在背后慣著他們,這樣做真的對嗎?現在還只是加價的火沒有燒到自己身上,等之后別的車也沾染了這樣的風氣,那之后要怎么辦,大家都加價買車嗎?
2021年隨著芯片短缺,以及海外疫情的影響,國內車市的車源減少,消費者等車是常態,在此背景下,一些4S店除了縮小車輛的指導價優惠之外,還趁機推出了“加價提車”的交付模式。
據此前多家媒體報道,記者調查多家豪華品牌4S店,銷售告知:“買車都得預訂,都得加錢,基本上5-10萬元不等”“那臺車指導價150萬元,售價是180萬元”“官方指導價不等于實際售價,溢價是市場決定的”
據人民網報道,以往臨近年末,4S店為了沖量,往往會給出較大優惠,然而今年不僅沒有太大優惠,反而平均車價也已提升1萬元左右。
關于加價,多數銷售人員普遍表示:“受疫情影響,全球汽車芯片短缺,汽車產銷失衡,很多車型嚴重缺貨”、還有年終福利發放,年底也是購車高峰期。很多其實都是加價的借口,就算是真的有疫情,有些地方也沒有到疫情可以影響買車的地步,不要讓4s店中的加價變成常規啊,這樣的話不會是汽車加價了嗎?加10萬還算是優惠,那之后不是要翻天了。
加價本身也有不少“門道”,有直接加錢的,也有強行讓消費者支付裝潢費、整備費、上牌費的,還有“按店內規定”必須在4S店上車輛保險的,更有將車輛“延長保修”作為一種服務“捆綁”銷售給消費者。
事實上,關于芯片短缺致使車輛制造成本提升,是不少4S店加價的核心因素。但是今年三季度芯片供應已有所緩解,價格壓力也逐步下降,一些汽車經銷商只是拿“芯片荒”作為加價的幌子,也未曾可知。
但是,汽車銷售“禁止加價”早有規定。商務部印發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明確指出,經銷商應當在經營場所以適當形式明示銷售汽車、配件及其他相關產品的價格和各項服務收費標準,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銷售或收取額外費用。
相關規定清清楚楚,違者其實是在破壞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必須受到相應懲處。
人民網評:誰來為消費者拒絕加價撐腰?誰來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誰來維護市場的正常秩序?對此,市場監管部門要“該出手時就出手”。